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7章 殺雞儆猴才是王道

最終,陳航選擇了和米納集團合作。

無他,之前《楚門的世界》就是米納集團負責行的。

而且米納集團最有誠意,《電子危機》同樣的陳航也認為比較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因為這部電影同樣的是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模式。

決定之後,陳航也是雷厲風行,再加上這個專案其實本來就很成熟。

因為《電子危機》這個專案,其實米納集團早就開始籌備。

和國內一部電影,通常是導演起的不同,在好萊塢這邊,大多數專案,除非是頂級大導演,否則的話,大多數時候,都是那些資深的製片人起的。

《電子危機》也不例外。

這個專案是米納集團的一名頂級製片人,羅伯特·庫博率先看中,然後主導起的這個專案。

羅伯特·庫博是好萊塢頂級製片人,曾經監製過不少大賣的大片。

不過,陳航不知道的是,《電子危機》的導演之所以會選擇他,一方面的確是因為《楚門的世界》他表現的真的非常不錯。

但是另外一方面卻是因為,羅伯特·庫博這個人。

國內是導演負責制。

一部電影,在劇組,導演基本上就是最大的,很多強勢的導演,甚至可以說,基本上劇組就是他的一言堂。

製作人大多時候,甚至都是搞好後勤就可以的。

但是好萊塢這邊不同。

一個頂級的製作人,比之那些導演都要強勢的多。

國內,製作人的存在感其實一直都很弱。

但是國外,特別好萊塢這邊,很多製片人,能夠拿到的片酬,甚至比很多導演都要高。

而羅伯特·庫博這個人,雖然很厲害,資歷很深,成績很頂,但是同樣的也有缺點,那就是,強勢,非常的強勢!

所以《電子危機》導演難產,一來這樣的電影,一般的導演,肯定不夠資格。

畢竟是a級大製作。

雖然說是製片人負責制,但是導演其實也同樣的重要。

可是大導演,卻肯定不會願意和羅伯特·庫博這樣的強勢無比的製作人合作。

到時候聽誰的?

大導演大多時候,都不會選擇和那種強勢的製作人合作。

不是說大導演可以改變好萊塢的製片人制度,而是大多數時候,大導演同時也會是製作人。

可是如果同一個劇組裡面有兩個強勢同時又資歷很深的人的話,那麼到時候聽誰的?

可是偏偏《電子危機》又的確需要一個有實力,但是又不是那麼的強勢的導演,結果陳航出現了。

陳航當然不是小白導演。

他在接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是提過不少條件的。

除了最終剪輯權,米納集團始終沒有放權,其他方面,陳航這邊都爭取到了“最好的條件”!

比如演員的選擇方面。

作為導演,陳航是專業的。

在決定接手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就已經對電影的劇本有了不少的研究。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對適合的演員的挑選。

《電子危機》的選角方面,陳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但是結果,陳航現,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最初的時候,雖然最終剪輯權沒有完全到手,但是米納集團答應讓他參與最終剪輯。

這已經是他能爭取到的最好的條件了。

而米納集團也答應了,主要角色的選擇方面,以陳航的意見為主。

可是等到了真正的選角的時候。陳航才現,自己太信賴所謂的契約精神了。

選角導演,製作人,以及《電子危機》的編劇和原作者,都參與到了主角的選擇方面。

結果,陳航現自己被有意無意地孤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