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4章 衝獎電影都不是小生意

眾所周知。

國內的電影產業,實事求是地說,和好萊塢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先是人才方面。

好萊塢電影產業展了上百年了,而華國的電影產業才展了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時間。

真正的展,還要從新世紀之後開始算。

在這之前,國內根本談不上什麼電影市場。

而電影產業,涉及到的方面可以說非常廣,先一個就是人才方面的培養。

華國雖然這幾年,因為市場爆,所以湧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嶄露頭角的人才。

但是實際上,在這方面,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而華國早年學的是歐洲的電影,拍的都是文藝電影,說實話,論對電影產業的作用來說,文藝電影帶來的作用可以說真的很難和商業電影相比!

因為文藝電影,通常走的是文藝路線,而這類的電影,因為本身大多數都只是指望衝獎,賣外阜版權。

所以自然而然地,這種電影都是小成本,小製作。

需要用到的各方面的人才也就少了。

而大製作卻是不同的。

大製作,每一個劇組用到的各方面的人才都是大量的。

而人才的培養,真的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還有系統的產業鏈來養活這些人才。

而這方面,哪怕是到現在為止,國內依然還是差了許多。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話用到這裡,其實也算合適。

而詹姆斯·李斯特的出現,可以說給王逸凡開啟了一條捷徑。

他腦子裡還存著前世不少的精彩的電影的劇本,而那些劇本故事,說實話,很多都不適合國內的電影市場,不是時候不適合,而是很多時候,很難過審。

可是如果用這些劇本作為敲門磚的話,然後再搭配國內的導演,帶上一些國內的團隊,和好萊塢這邊的專業團隊合作,那麼無疑是極好的。

特別是有好萊塢大明星的加盟的話,到時候,可以說,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方便許多。

王逸凡可以給那些好萊塢巨頭分潤一些投資份額,或者直接把行交給對方,反正也不是什麼大製作,從小成本開始,慢慢地以好萊塢的成熟的專業團隊把國內的團隊帶起來。

同時也能讓國內的一些導演,多長點見識。

很多時候,雖然大家都知道有差距,可是具體差距在哪裡,其實卻是很難說出來,原因無他,因為沒有參與進去,只是看電影成品,怎麼知道人家厲害在哪裡?

怎麼做到的?

至於具體給什麼樣的劇本。

王逸凡也在考慮!

“我希望是一部,能夠聚焦在男主角身上的電影,我記得王你曾經拍過一部《火星救援》,我認為那樣的獨角戲的電影,更適合衝奧!”詹姆斯·李斯特想了想說道。

王逸凡倒是不意外詹姆斯·李斯特會有這樣的想法。

什麼樣的電影最適合衝擊最佳男女主角這樣的獎項呢?

答案無疑就是獨角戲!

當然了,獨角戲的劇本,無疑也同樣的非常難寫的。

畢竟,講故事,一個人的故事,和一群人的故事,本身精彩程度就很難相比。

大多數電影,有主角,肯定也會有很多配角,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才是最精彩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