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章 春秋決獄

“春秋決獄”,並不是簡單的用《春秋》裡面的道理來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對錯。

而是根據一個人的“心”,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

那麼在方唐鏡這件事情裡,若按方唐鏡所說的,他是見到對方穿戴行止樣樣違制,出於一個大明秀才維護朝廷體制的公義之心,這才憤然上前想糾拿此人見官。

而此人拒不伏法,於是兩方才動起手來。

若按照這種說法,毫無疑問方唐鏡有功無過,這與兩位文官的意思不符,因此便要另行想法子證明方唐鏡的心跡。

而要證明心跡,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看對方的文章,正所謂文由心生是也。

而且兩人之前也說過,要把這場審判辦成一場影響深遠的文會,開大明之先河。

既然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會。那就不適合於太過於嚴肅的律法訴訟。

否則滿堂都是大明律,大浩,欽定律法之類枯燥的法律用語,也太煞風景了。

並且事實已經證明,方唐鏡對於律法之熟悉,實是二人望塵莫及。

不說別的,就是前面說過的那幾本法律專著,誰耐煩去通讀考校。

做官是要享受生活的,不是皓窮經地去鑽研學問的。

若是要鑽研學問,那費那麼大勁考功名幹嘛,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於是兩人稍一商量,就決定出題考校方唐鏡。

讀書人嘛,做文章才是老本行,是大家做官的根本。

二人自認是兩榜進士出身,撇開官身不說,單單從讀書人的角度看,也要比秀才高了兩個大臺階。決計不可能在這方面輸給了方唐鏡。

是時候展示一下兩榜進士的實力了!

讓這狂悖的貨色知道什麼叫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兩人深深的知道,前面方唐鏡已經展現出了在詩詞,雜文,書法,律法上面的可怕天賦,因此選擇文體的時候便刻意地避開這些範疇。

兩人跟其他人一樣,決計不會相信這個世上有全才這種事情的。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決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出類拔萃。

方唐鏡已經展現了五個方面的過人天賦,那麼其他方面想必是其弱項了吧?

於是兩人就決定用最正統的,最無可挑剔的“八股文”來作為考題。

考校方唐鏡的“心”。

八股文這東西,最講考官主觀心境,最有利考官揮。

所謂各緣入各法,你文章寫得再好,入不了我的法眼,隨便挑點刺打了,你又能如何!

君不見,曠世之材如李太白者,不亦終身不仕乎?

與李白並稱一時的杜工部,不亦懷才不能展,屈才終身乎!

這才有了杜甫後來懷李白的《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

看到沒,江湖套路多,文章憎命達,有冤屈又如何,不服又咋的,大不了學屈原投江。

自從以八股取士以來,不知有多少這樣的冤死鬼。

人們每每談起來,就是一大泡熱淚,時也命也,總之只能認命,怪不得別人。

很好,這就是光明正大的冤方唐鏡的機會!

“既然是‘春秋決獄’,讀書人便當以讀書人之法剖明心跡,吾與李知府商議,便出一道策論一道八股題目與汝作之,汝可願應試?”

之所以要兩道題目,便是為了保險起見,萬一方唐鏡常揮,做出一篇好文章來,你讓兩位大人如何處置,所以還是要兩道才保險,總有一道玩死你。

況且兩道八股定心跡也不算多,童子試還要考三場呢!

方唐鏡心下一驚,他從未想過兩人會用八股文來作為“春秋決獄”的依據。

不為別的,因為時間已晚,不允許再進行長篇大論了。

然而想不到兩位李大人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可見也是下了狠心拼了。

不得不說,兩人眼光還是極毒辣的,方唐鏡對於策論和八股文都確實是不行。

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上一輩子沒怎麼鑽研過這些,僅僅是知道怎麼寫,也按照範文寫過兩三篇,不過是意思意思,瞭解一下而已。

而穿越過來之後,哪有一日得閒,雖然有心,卻根本沒有時間去認真鑽研八股文,這真真是自己短板中的短板。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