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章 不聰明人

“俺弟弟妹妹一個十二,一個十三,都到了可以幹活的年紀,可大老爺不讓幹活……”

眾人聽到這裡,都有些不解,怎的就不讓幹活?

難道還讓他們讀書不成?

雖然說讀書也不是不可以,可一般讀書都要從五六歲的娃娃抓起。

十二三歲才開始讀書,明顯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讀書年齡,還能有什麼成就?

難道就為了他縣太爺的面子,就強迫人讀書?

不知道供養一個讀書人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多大的負擔麼,這麼搞法,不是愛人,是害人。

“縣老爺說了,縣裡設公學,咱們小區所有的適齡兒童必須讀書,學費一律全免。

學費全部由‘救災扶貧基金會’籌措。

咱們這批災民子弟是頭一批。

縣太爺說了,讀書不分先後,朝聞什麼道,晚上那什麼‘死可’的,記不住了。

反正是所有不滿十六歲的都要讀‘補習班’。

象我這樣的,凡是沒滿三十的都要讀‘掃盲班’。

也不求咱們能考上秀才舉人,主要教識字和算數。

小師爺說了,能識字就能知道朝廷的法令,寫寫書信什麼的不求人。

能算數,就不會被人騙,還可以算帳,測量,可有用處了。

學會了這兩門手藝,在縣裡找個體面活計就容易了。

比如做個帳房先生,大夥計,倉庫管事什麼的都能讓別人高看一等。

先說清楚,這‘掃盲班’我大柱可是報了名的。

晚上開課,免費的,不報白不報。

就是聽說教書的先生挺兇,學不會,罰站,打手掌,老不客氣了。

沒辦法,誰讓這是小師爺訂的規矩呢。

他還說什麼‘學會數與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小區”是個什麼玩意,是指某一片區域吧?

如果每個小區都開設一個公學,這得開多少個公學?花費多少銀子?

不過再想想這些補習班,掃盲班都是一些因陋就簡的設施,也就恍然了。

不過考慮到給這些人讀書並不是以科舉為目的,只是為了生計考慮,就覺得有點怪怪的。

似乎並沒有“學而優則仕”那麼高大上,是不是太市儈務實了?

可孔聖的有教無類,天下人人有書讀的宏願難道也會有錯?不存在的嘛!

好吧,這也可算是教化的一種了。

再想到那句“學會數與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眾人又是若有所思。

不得不說,這句話雖然直白,卻是相當有道理。

若是會算數,當真是走到那裡都吃香。

沒辦法,帳房先生太少,會算數的讀書人裡也不多啊。

會算數,再加上明白了朝廷的法律法規,當真是隻要在大明治下,就可以趨利避害了。

還真是一定意義上的“走遍天下都不怕”,起碼不會吃虧。

這樣的口號,可比什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類文縐縐的話更能激底層百姓的上進心。

這縣令倒也不全是阿諛奉承的馬屁精,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可取之處的。

對了,還有一位什麼小師爺,這兩人倒也鼓搗出了一些治理流民與災民的經驗。

唯一可惜的,就是太耗錢,別的地方可沒法推廣。

不知不覺之間,大家對這知縣的觀感已有所鬆動,沒那麼喊打喊殺了。

王大柱雙眼通紅,死死盯著張賓,問道

“你拍著良心說說,這樣的官,給俺們災民有好房子住,有活幹,有衣穿,能吃飽飯,還能讀書識字,是不是好官?”

張賓張了張嘴,說不出話,好半天,才艱難的吐出兩個字“好官。”

他是給事中,他是瞭解民間疾苦的,他不能昧著良心。

太祖分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不是擺設的。

在《明典.職官二》裡明確規定了給事中的權力。

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有駁正制敕違失之權。

每科設都給事中正七品一人,副都給事中從七品一人,給事中從七品若干。

典型的以小制大,位卑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