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章 偶遇文會

“三界靖魔大帝?”

“嶽王大孝昭天,精忠貫日。憤雪靖康之恥,誓清河溯之羶,當得起這三界靖魔大帝!”老儒贊之。

“大妙,大妙,自此嶽武穆便是我道門靖魔大帝矣!”老道撫須大笑。

三人此時已走到“岳家軍抗金故壘”的半山腰,此處松柏環繞,濤聲如浪,彷彿在訴說著那一場“還我河山”的大戰,頗令人追古撫今,滄然之氣鬱鬱,一時之間,三人都停了下來。

恰在此時,聽到林中有慷慨之聲傳出

“吾輩讀書人讀書何用,處廟堂之高則當激濁揚清,處江湖之遠亦當經世濟用,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不可做皓窮經之老書蟲也。今日諸賢群遊牛,不當只有風花雪月傷春悲秋,亦當有褒忠斥奸,議論時政,針砭時弊之舉,方不負......”

激揚正義,大氣磅礴,端的令人激賞,果然,話音一落,便聽到眾多人的喝彩聲,鼓掌聲。

方唐鏡三人循著聲音走近,便現有二三十士子席坐於案,各有書童侍候,竟還有數名佳麗於旁另設一席,輕拔絲竹,原來是有人在此地開文會。

聽這些書生口音不一,又都是年紀輕輕,意氣風的樣子,想必都是來自各府趕考的名流。

剛才一席話顯得就是坐在主位的一位青年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個儒生的理想,很是得到眾人的認同,幾句話間就鼓起眾人心氣,叫好者眾,氣氛熱烈。

當今天下承平已久,對書生的管束也相對寬鬆,且當今聖上為人講究一團和氣,登基以來還從未有過以言治罪之舉,民間也頗為繁盛的時候,書生議論時事也不算什麼犯忌之舉。

“現在的年輕人,埋功名的多,憂心國事者少,這些人倒是頗為難得。”老儒點頭。

“少年人雖說衝動難免,然捨我其誰總是好的,朝廷之中正需此一股清流激濁揚清。”老道亦點頭。

但方唐鏡卻並不這麼看,文人雅集便講究以文會友,尤其是現在考期在即,更應該以切磋詩文經義為要,針砭時弊還是留待當官的時候再去操心才好,起碼也要大考之後再做吧?

所以剛才那一番話,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樣一場普通的雅集文會上。

或者說,這個文會的主題,讓方唐鏡生出了警惕之心。

書生談政治,最成功的便是百多年後的東林、復社。

尤其在科舉方面,復社最為成功,竟能將整個南直隸的科舉把持,所取之人,十有七八成皆為復社之人。

以一社之力把持科舉,這是何等恐怖之事。

雖然這怎麼看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文會,遠遠達不到復社領袖張復登高一呼,整個南直隸讀書人群起響應的高度,但值此鄉試在即,偏偏有一個鶴立雞群般的存在,這就相當令方唐鏡警惕了。

而最令方唐鏡不爽的是,這些人面前都是備有紙張的,且有人專門負責整理,抄寫,顯然是要將此次文會的言語和佳作整理成集在市面上大肆宣揚的,此舉對於普通的廣大考生來說相當不公平,無異於刷名聲的作弊器。

方唐鏡微微一笑道“此邀名耳,當今朝政,不如意者甚多,隨便一處都能激起百姓感同身受,要揚名不要太輕易。此時鄉試在即,大名即是大義,大義即是名份,試問一句,若有人才氣貫江南,本次偏偏不中,你讓考官們如何自處?”

老儒心中一凜,方小友此言大是有理,名聲若大到一定程度,不論朝廷願不願意,也只能讓其名聲變現。

“小友,你心思未免太過…好勝…呵呵。”老道微微一笑,本想說方唐鏡見不得別人好,不過想了想,覺得方唐鏡的話未嘗沒有些道理,便沒有再說下去。

這時候,已有數人6續開口,接二連三地針對各種弊政展開演說,諸士子引經據典,又引得一陣陣叫好,各人顯然早有準備,腹有成算,倒也說得有理有據,並非泛泛而談。

“小友言之有理,若讓這些人奪了先聲,豈不是對其他考生不公,不知小友可有法子……”老儒考慮的是大局穩定,沉吟片刻之後問道。

“當然是面折之!”方唐鏡心下冷笑,刷名聲,這些都是哥玩剩下的,讓你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刷爆。

“當今朝廷昏暗,*****比比皆是……”一士子拍案而起,慷慨陳詞,所有人都注視著他,這種聚光燈下的感覺最是令人飄然。

正在這位士子感覺自己已經飄起來的時候,陡然傳來一聲大喝,“好!”

“啪啪啪”的大力鼓掌聲一下打斷的這位士子的高談闊論,引得眾人看著響聲看了過去。

“好!”方唐鏡貌似很激動的重重鼓掌道“真是太好了,沒法子更好了!”

受了表揚的那位老兄一臉矇蔽……

這……這是哪裡來的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