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9章 驚世破題

不知睡了多久,天色已明。

三通鼓響驚醒了方唐鏡,會試第一場考題開始放了下來。

會試考三場,每場考三天,所以方唐鏡也不是很急。

先是起身簡單洗漱了一下,將筆墨紙硯等排好,這才正式開始了魚躍龍門之旅。

開啟試卷,已亥科會試題目出現在眼前。

科考重場,場重題。

第一場考試便是會試最重要的一場考試,第一道題就是決定命運的一道題。

果然,因為蝴蝶效應的緣故,本次會試的題目與記憶裡完全不同。

不過,此時的方唐鏡,已經是地道大明本土士子,又坐擁後世數百年知識,夷然不懼。

不單單是他,所有計程車子都抱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雄心壯志而來的,誰沒有七蕩七決的決心,不想當狀元的舉子不是好舉子。

信心滿滿開啟,定睛一看上面的第一道題目。

饒是滿腹經綸見多識廣如他,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古之人牛何之”。

這竟然是一道“要你命三千斷子絕孫絕情截搭題”。

截搭題不奇怪,大家也都有心理準備。

一般截搭題是按照“摘取經書中大道理、大制度,關係人倫治道者”為標準來進行截搭的,取經文中不當連而連,不當斷而斷的經義割裂而截成八股文題目。

說人話就是說一般都是從一整段話裡選取兩句截搭到一起,上下文意思還是相連貫的。

象這樣把不同章節,前言不搭後語的兩句生僻話搭在一起的極其罕見。

這句話乍一看,意思似乎是“有個古人名字叫做牛何之”。

考生只要按這個古人的平生去寫便可以了。

可實際上,並沒有這個人,任你想到吐血得到的還是吐血。

事實上,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坑,且坑中有坑,連環坑也。

這是兩句互不相干的話。唯一相同的地方便是都出自《孟子》

後一句“牛何之”,出知《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全句是“……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

意思是“把牛牽到哪裡去?”

可見“牛何之”並不什麼人的名字。

結合上下文理解,牛何之指孟子借齊王放生而勸齊王治國行仁政的道理。

這不算很大的坑,對孟子熟悉的考生應該很容易就想到這篇文章。

但最坑的卻是前一句,“古之人”竟然是有兩個出處的。

第一個“古之人”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全句為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一個“古之人”是指古之士大夫為人處世的標準。

第二個“古之人”出自《孟子.告子上》,全句為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這裡的天爵指的是道德方面,即“仁義忠信,樂善不倦”;人爵指的是世俗地位,即“公卿大夫”。

這一個“古之人”指古人修身與功名的關係,古人先修身,地位隨之而來,而現在的人則目的不純,欺市盜名是為了世俗官位,得到了官位之後,便不再修身,最終卻因不修身而亡身。

兩處“古之人”,兩個意思,在未註明出處的情況下,你讓考生選那一個?

當然,未註明,任選一個考官也不會判錯,但既然是有兩個選項,哪麼必定有主次之分,起碼考官心裡會有,這就跟賭博擲骰子沒什麼兩樣,讓人慾哭無淚也。

果然,滿場都是倒抽冷氣的聲音。

這些趾高氣昂的舉子,終於捱了當頭一棒,果然是天外有天,出題的正副主考也太變態了吧!

其實舉子們如此想,確實是想對了。

這道題目是正副主考聯手出的,徐溥出上半句,李東陽出下半句。

兩人都是文壇宗師級的高手,出的題目自然不能沒有新意,更不能隨大流。

“這個,會不會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