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3章 虛虛實實

“公子,您可回來了,這是上個月銀行的流水,您請過目。”

方唐鏡回到住處的時候,惠民銀行的汪大掌櫃已經急的團團轉。

汪大掌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秀娘他爹,汪老秀才。

汪老秀才科考是不行的了,做生意也是拉垮得緊,所以方唐鏡安排他在松江府裡做個書辦,方便他老人家混吃等死。

殊不料,汪老秀才竟然展現出了過人的理財天賦,先後在戶房和錢師爺手底下辦差,把錢糧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當時基金會緊缺人才,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他調到了南京基金會做一個小掌櫃。

不知搭錯了哪根筋,這汪老秀才便如同開了掛一般的將方方面面打理得優秀無比,實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如此一來,自己人不用白不用,方唐鏡索性將北京銀行交由他打理,反正有自己在旁指點,出不了什麼差錯。

汪大掌櫃此時很急,是相當有道理的。

這已經是兩個月內第二次加息了,活期儲蓄的利率已經達到了年百分之五的高點。

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貸款支出,準備金越來越少,為了防止資金鍊出現問題,不得不透過加息吸收現銀。

江南街展得太快了,商戶們跟瘋了一樣的擴張,而相應的,周邊的地皮和房價也跟瘋了一般的上漲。

這樣的迴圈就造成了貸款的急劇增加,吸儲完全跟不上來。

好在現在銀行使用的都是銀票,真正動用的現銀並不多。

並且由於江南商會的成功,惠民銀行銀票的流通功不可沒,且方便,宜攜帶,安全,加之惠民銀行旗下擁有江南街半數的房產,包括貨物源產地供貨的各家大作坊都有惠民銀行的股份,因而惠民銀行一時之間就成了財大氣粗的代名詞。

名地的商幫商會也都聞風而動,將大量的銀子存入惠民銀行之中。

原因也很簡單,做買賣的誰也不喜歡帶著幾百上千兩銀子出門,重不重?也太費勁了而且江南商圈裡面早就流通銀票,不論是儲蓄還是貸款,大家交易都是使用惠民銀行的銀票,方便啊。

最重要的是,銀子放在銀行裡是有利息的,這跟放在錢莊不同,錢莊是存錢要付利息,現在惠民推出這一招,每天便有大量的銀子存入到行中,這才是方唐鏡敢答應成化皇帝的底氣。

海量的銀子流入,這就使得惠民銀行的準備金和業務如同吹皮球般膨脹了起來,而充足的資金又帶來了新一輪的瘋狂擴建模式。

雖然營造江南街商業區造就了一大波富戶,可這當然屬於過熱現象,因而方唐鏡才決定儘快落實和成化皇帝達成的協議,開啟新一輪的去虛向實的產業投資。

商業若是沒有實業支撐,那就是鏡中花水中月,遲早泡沫會破的。

可現在那個城南金玉街的傳言,似乎又開啟了第二波的造富神話。

因為有了惠民的例子,現在北京城裡的許多錢莊已經開始瞄準了這個機會,提前放貸。

有了錢莊的兜底,想財的人們膽子也大了起來。

與第一波造富浪潮裡的弄潮兒都是方唐鏡選出來的商賈不同,這一波浪潮裡,士農工商,什麼人都有。

大家都像了瘋一般,朝著城南這個新興的商業區湧去,以至於朝廷還沒作出決定,民間的輿論已經鋪天蓋地,大有民情綁架朝廷之勢。

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由於行情的上漲,全城錢莊都開始了加緊吸儲,也都開始放下身段使用惠民銀行的招數,給予存款利息。

如此一來,惠民銀行的優勢不再是獨家優勢,現銀就不可避免地減少了下去。

這便是汪先生心驚肉跳的主要原因,因為銀票的行量已經過了實際存銀的兩倍。

萬一哪天生擠兌,沒有足夠的銀子,銀行分分鐘破產。

汪先生心虛不已啊,這玩的太大了點,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做玩的,銀子跟流水一般。

要知道,現在惠民銀行的存銀,已經足足有三百萬兩,這就夠驚人的了。

可是放出去的銀票卻更驚人,過了六百萬這個數目。

幸好大家現在還對銀票深信不疑,可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出現擠兌的話,那就全部完蛋。

銀票這玩意就如同朝廷行的寶鈔,剛開始時堅挺得不得了,可到了現在……不能說一文不值,還是值過一兩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