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志存高遠

正對風口的位置圍起厚實擋風的三面氈帳, 王內侍坐在帳中, 腳下踩著銅腳爐,懷裡抱著銅手爐, 左右兩畔一邊一個燃著木炭的炭盆, 面前擺著兩張圓幾, 一張上是數樣北疆風味兒的乾果蜜餞, 一張則擺著數種北疆特色牛羊馬肉乾與各式奶制點心。另外還有唐知府、許司馬、餘縣丞、湯主簿、趙正巡檢等人作陪,倒是裴縣尊與吳侍郎不在。

王內侍只管津津有味的看著戲臺上的北疆雜耍百戲,雖說是鄉下把戲, 也有些樸拙之趣。至於裴縣尊與吳侍郎的去向, 王內侍並不關心,他做為天使只管傳旨的差使, 吳侍郎是欽差,自然另有事務。

吳侍郎正在裴縣尊的書房裡,和裴太太白大人討論一些兵部圖紙。裴縣尊在一畔做旁聽,兵部有兵工坊, 這一部分職能與工部其實有些重合,就如同連弩,雖然沒有成功, 但當年工部進行過重製。吳侍郎對兵器製造瞭解頗深, 這次過來一則巡視北疆, 二則還要看一看裴太太白大人是不是真的在實力, 擔得起這五品官職。

“兵部一直試圖再造新弓,只是弓最大也就是兩三石的張力。”吳侍郎令心腹抬進一張寬兩尺長三尺高有兩寸的扁木箱, 放到書桌上時聽到重量的悶聲,可見是個極重的物什。

吳侍郎親自從懷中取出鑰匙,開啟這隻扁木箱,裡面是一幅深色鐵甲,並非常見的鎖子甲,而是一片片鐵甲片編成鐵甲,吳侍郎道,“這是陸侯在烏依格爾的老家剿獲的鐵甲。”

白木香摸了摸,鐵的,有些冰,也看不出什麼玄機。一陣鐵片間的磨擦聲後,裴如玉將鐵甲自箱中拎起,皺眉,“這要三十六斤往上了。”

“整整四十四斤。”

裴如玉面色微變,“比我朝鐵甲重八斤。”

“裴大人家學淵源,這鐵甲非但重量更勝我朝鐵甲,編鐵甲的鐵片俱是冷鐵打製,我們兵部多次用弓箭試射,尋常二三石強弓都無法穿透。”吳侍郎道,“現在陛下令工部兵部研製強弩,這一套鐵甲是陛下令我帶給白大人,問白大人是否有研製強弩的意願和想法?”

白木香說,“造個弩啊弓的倒是不難,只是我也不知道軍中都有哪些弩哪些弓?這個能不能給我幾個做樣子,我瞧著能不能改一改?不論弩還是弓,都是拉弦上力射出箭矢,要射穿這樣的鐵甲,必然要用強弓。強弓之強,一則要有足夠拉開的力道,二則弓身、弓弦、弓箭,都要能承受這樣的力道。吳大人你是行家,這些我不說你也知道的。”

吳侍郎在兵部多年,因改制蹶張弩成名,升至侍郎之位。聽白木香說話就知道白木香在兵器一途著實是新手,但有時能不能製出兵器,並不看新手老手,有些人幹一輩子就是個匠人,有些人隨隨便便就能做出不凡改進。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別,此次要研製能穿透重甲的強弓,工部兵部提出許多主張,但是,依吳侍郎看來,能有突破的寥寥無幾。

倒是這次裴太太白大人所制連弩驚豔朝堂,吳侍郎私下極力舉薦白大人研製強弩,所以這次陛下派他為欽差來北疆,也是將這事交待下去。

“白大人您需要哪種弓箭?”想到白大人以往也不懂這些,吳侍郎乾脆道,“陸侯軍中弩箭配置齊全,我讓陸侯每種送五十幅為樣,可夠?”

“夠了夠了。”白木香想著他相公以往要些兵器都是破的,連忙說,“可得送好的來啊,刀啊槍啊也送一些,別送破東爛西的叫我們自己修補,要新的。”

然後,白木香補充一句,“我這主要是也是要想一想,看能不能造出更鋒利的箭頭,這樣的鐵甲,箭頭若能再鋒利些,事倍功半。”

這倒是。吳侍郎問,“白大人你可有什麼想法沒?”

“眼下你一說,我也沒什麼想頭。我連三力的弓也拉不開啊,甭別說二石三石了。聽你說,二石三石的弓都射不穿這個鐵甲,可見還得射力更大的弓才夠。”白木香想了想,“只是為何一定要用強弓,我聽相公說現在軍中的火炮。天下邪祟,無火不破。為何不用火炮呢?”

吳侍郎目瞪口呆,“火炮多是用來投燒敵軍糧草的,傷人威力有限。莫說這樣的鐵甲,就是尋常鎖子甲,無非就是砸一下,遠不及弓箭殺傷大。”

“火炮不是說突突突的冒火麼。我看過縣衙的火炮,用投炮機嗖的投出去,突突突的就把一堆乾草燒沒了。為何不能制個大火炮,鐵傳熱很快,一下子就能把人燒個半死。”

吳侍郎苦笑,“除非重現當年馮飛羽大將軍轟破閩安城的火炮配製秘法,不然,現在的火炮也就能燒一燒糧草,用處不大。”

白木香於國朝歷史瞭解亦是不多,但看吳侍郎的模樣,制火炮似是不大行的模樣,也就沒再多說火炮的事。白木香對於研製強弓倒很有信心,她說,“吳大人你信得過我,只管放心,等弩箭刀槍的樣品到了,我一定用心研究,爭取早點把您要的強弓做出來。”

吳侍郎笑著拱手,“都託給白大人了。”

“好說好說。”白木香也拱拱手還禮,每次有人叫她白大人,她就覺著心臟撲通撲通跳的可歡了。怪道男人們都愛做官,果然被叫大人又威風體面。白木香暗搓搓的想著。

——

晚上哄著肥兒子睡了,白木香方有空閒問裴如玉什麼馮大將軍的事。裴如玉道,“這也是仁宗皇帝未登基時的事了,當年仁宗皇帝第一次封藩,便是閩地。後來,靖江王謀反。馮大將軍是當年江南名將,統帥靖江王大軍。那一次戰事,說來真是險中又險。仁宗皇帝鎮守閩安城,大軍遠在與靖江王對陣前線。閩安城唯五千老兵,可要知道,閩安城的城牆剛剛修繕過,牆高城堅,這樣牢固的城池,便是五千老兵,守上一月也沒問題的。但是,那一戰,馮飛羽繞過前線,親帥三萬騎兵偷襲閩安城。縱馮飛羽當世名將,閩安城六門緊閉,拒不應戰,十日便可等來援兵。原本十拿九穩,但是馮飛羽當天便用強力火炮炸開了閩安城的城牆!”

“當時戰況之艱,被多位目睹戰事的將領提起過,有一位曾任仁宗皇帝親衛的將軍曾經說過,當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閩安城地動山搖,以為閩安城地動了,接著街上人喊城破了,這也有可能是敵軍派了細作在城中擾亂軍心,但是,待軍中副將逃回王府回稟,的確是城破了。他們立刻護送仁宗皇帝出城,一路驚險更不需提。便是仁宗皇帝自己提及當年閩安城之戰,都說是僥天之倖。後來重回閩安城,人們看到加固過的城牆被炸飛六尺左右的一段深坑,其他兩側城牆雖然也磚石飛濺,雖不復完整,依舊矗立不倒,這說明城牆的修建是沒有問題的。“裴如玉道,“後來文史中多有記載,說是江南秘製火炮。只是靖江王謀反未遂便已身死,哪怕後來馮大將軍投降朝廷,也未再見這火炮的記載。”

“不過從那時起,朝廷一起有研究火炮之類的兵器,可現在的火炮不要說炸城牆了,就像吳侍郎說的,多是用在燒敵軍糧草上。就是攻城用處也不大,你城火炮,人家能在城牆上搭棚子,一下子就頂下去了。不過我聽說兵部也有類似於毒火炮之類的兵器,可說來,現在也沒那種立竿見影一下子毒死一片的毒煙毒火。所以,大家推測,當年江南的火炮配方是失傳了,不然朝廷沒有不用的理。”

白木香問,“那靖江王有這麼厲害的東西,怎麼造反還失敗了,要是像你說的,轟一下子就能轟開一座城牆,那應該極好攻城的。”

“這事我早跟朋友琢磨過。”裴如玉伸出一根修長手指,燭光下指尖兒彷彿暈著淡淡微光,“第一,這種火炮靖江王也沒有多少,所以,必然用在最要緊的地方。第二,靖江王研製出這種火炮的時間太遲了,馮大將軍雖然用火炮轟開閩安城牆,但那一戰,天佑東穆,巾幗侯悍不畏死,仁宗皇帝為南安侯大軍所救。馮大將軍偷襲失敗,江南內鬥,馮大將軍失去軍權。柳國公一舉平叛江南之亂!”

“那是不一樣。”白木香見過衙役們試用火炮,火炮放投炮機裡,要用燒紅的烙鐵點著,然後投炮手一搖投炮機,那火炮嗖的投飛出去,空中一陣白煙嗤嗤,有時能燒出火苗來,啪的正中糧草,糧草便能燒起來。的確如吳侍郎所言,燒糧草更便宜。這火炮就是憑空砸個人,估計砸傷也比燒香重。

白木香認真思考著,“像你說的轟一聲巨響,以前能炸開城牆的火炮響動很大,現在的火炮沒響動,就會嗤嗤冒白煙和小火苗,砸下來的時候啪的一下子,要是砸糧草上響動更小,砸地上響動比較大,可也遠沒有轟隆巨響,更別說地動山搖了。”

“所以我說,就火炮這名字跟人家一樣,其他差遠了。”

白木香在被窩裡撐起半個膀子問,“裴如玉,要是把那種地動山搖的火炮造出來,我能做個侯不?”

裴如玉望著媳婦巴巴盯著他的蜜桃樣的小圓臉,心說,真看不出我媳婦是這樣志向高遠的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