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章 寧錦雞肋,雙雄會晤

436寧錦雞肋,雙雄會晤

【今天的章節奉,求求收藏訂閱啊!訂閱嘩嘩的掉!嗚嗚!】

祖大壽請求洪承疇和朝廷,兵來援,打掉義州這根插進錦州眼的釘子,力保錦州的安全。請大家(%¥¥)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因此,此時崇禎在國內,已經有了動員大軍的準備,準備保住寧錦防線。

其實這個時候,在李子霄看來,當年由袁崇煥主持構築的,這條關寧錦防線的北段,也是寧錦防線,在此時早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存在。

因為,自韃子西進擊敗蒙古,迫使林丹汗西遷後,燕山以北的蒙古人,便徹底投降了韃子,從當年大明的盟友,變成了韃子的爪牙。

如此一來,整個遼西孤懸關外,成了一條孤單,而又薄弱的突出點,一條狹長的走廊,深入敵境數百里。

從戰略作用來說,寧錦對於關內的屏障作用,基本已經喪失了。

在此之前,韃子已經數次繞過遼西的關寧錦防線,自燕山北的薊鎮一線,突破長城關口攻入關內。

這個時候,還堅守關外的寧錦防線,不但起不到原有的屏障京師的作用,甚至還大大拉長了明軍的補給錢。

甚至,還讓明軍這支花費最多的精銳兵馬,駐紮在遠離京畿的地方,造成每次韃子入關,寧錦守軍既無法禦敵於外,又無法及時增援京師。

所以說,在李子霄看來,此時的關寧錦防線的北段,這也是寧錦防線,根本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雖說寧錦可以防禦山海關,可實際,山海關獨特的地形,使得這裡極為險要,根本很難被外敵攻克。

歷史山海關也曾被攻破過,但基本都是從關內攻破的,還沒有出現過由外敵,從關外正面攻破過山海關的戰例。

這個時候,要是讓李子霄佈置,他完全可以將寧錦守軍撤到關內,在燕山以南佈防,以及靠近京師的地方佈防。

東北方向,只需要留下山海關和寧遠城,便足夠了。

這樣一來,明軍完全可以依靠山海關和寧遠,然後背靠京師腹地,和韃子打消耗戰,而消耗戰對於韃子來說,一直都是讓他們較忌憚的。

這個時候,在韃子如此強勢的情況下,還為了一段孤懸關外的飛地,非要出關和人家打。

那不是等於有著主場不待,非要跑到人家的地盤作戰,白白拱手將自己的優勢喪失掉嘛!

當然,這也並不能怪崇禎,他是皇帝,其實並不太通軍事,他只能聽手下官大臣們的。

誰知,這些官朝廷大臣一個個全都是豬隊友,根本不知道變通,不懂戰略,唯一一個懂遼東戰略的袁崇煥,還被崇禎給殺了。

再加,此時因為以祖大壽為的那些遼西將領,在遼西存在著巨大的利益,他們是不肯輕易撤出遼西的。

如此一來,也迫使朝廷,不得不一直死守寧錦一線。

而偏偏,皇太極又盯著錦州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人家改變了戰略,使用圍困戰術,在義州築成屯田。

朝廷此時完全可以將寧錦守軍撤回山海關,牢牢把守薊鎮山海一線,行了。

結果,朝廷和薊遼的將帥們選擇了最下下的一個應對之策,從原抽調大軍前往錦州,為保住錦州城。

這無疑不是給了韃子最好的決戰機會,韃子正愁明軍要是龜縮關內,他們要想敲開山海關這層烏龜殼,將會是十分艱難的。

畢竟,韃子的精騎是厲害,可是他們並不擅長攻城,而攻城消耗戰,一直都是韃子不願意打的。

率主力遠赴關外四百里,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李子霄根本想不明白這朝下武大臣,還有薊遼的明軍將帥們究竟是怎麼想的?

算大明想與韃子決戰,什麼地方不能進行,什麼時候不能進行,非要選擇這樣一個被動的時間和地點呢?

集結大量兵馬到錦州,這卻是加自殺的做法,兵越多,消耗越大,補給壓力越大。

而明軍有著四百多里的補給線,補給全靠關內運輸,這是極其危險的。

而李子霄也知道,用不了幾個月,韃子和大明的松錦之戰會正式打響,這也是韃子和明軍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決戰。

如此不出意外,明軍將會以慘敗告終,也讓大明失去了最後的精銳,從那時起,大明滅亡進入倒計時了。

可是,李子霄雖然知道這些,但他卻並沒有打算干涉松錦之戰,此時對他來說,明軍在松錦之戰失敗,對他並無壞處。

大明,該亡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