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零八 輕取南陽

山南水北謂之陽,因在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南陽得名,其北控汝洛,南蔽荊襄,西通關陝,東連江淮,是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地

然而紹興八年(1138),金使張通古至臨安,次年議和成,宋割唐鄧二州,南陽遂不為宋所有。

至金國滅亡,元庭接管南陽,依舊以其為根本之地,安頓百姓組織生產,歷經十八年,地方恢復元氣,為攻打襄陽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支援。

時至今日,大多數南陽人已經忘了故國,畢竟是宋國放棄他們。

但是有一群人依舊記得自己的出身,百六十餘年依舊隱居山林不出。

三月二十,高興帶人上了豐山,拜訪建木寨大當家王思功。

其本地人,祖上乃是宋軍統制,因恨宋割地而不願南下,又顧念華夷大防而不願仕金,因此糾集部眾百姓入伏牛山,後出伏牛山於豐山建寨。

寨中有些許田地,只種菜蔬,主要生活來源還是平時行商所得。

他們行商,自然是不交稅的那種。

不論宋金元,對私商打擊甚嚴,然而百多年經營下來,建木寨的關係盤綜錯雜,不論誰當政都不能影響他們。

想當年高興落草時,收穫都由建木寨出手,補給也是他們置辦,關係相當親厚。

聽說高興來訪,王思功親自出迎,道“早間聽聞喜鵲喳喳叫,卻不想是賢兄來訪,小弟實在是喜不自勝。”

“兄弟折煞於我了。”高興寒暄兩句,與王思功進了寨裡,分賓主坐定。

兩人很熟,王思功懶得廢話,問道“賢兄此來,可是有買賣?”

“大買賣,請屏退左右商議。”高興道。

王思功說道“無妨,都是親信兄弟,刀兵加身不皺眉頭的好漢,絕不至於洩露機密。”

高興也是當過老大的,自然不會壞了王思功收買人心的小伎倆,想了想後,決定實話實說。

“兄弟當年投舅父,頗得信重,隨之投元,得授千戶。

上月宋軍來攻,兄弟守白鹿山,一日失守,麾下僅有三五兄弟得脫。

後歸郢州,與舅父商議後,決議歸宋,兄弟可知其中緣由?”高興問道。

王思功可不是土包子,作為私商集團的老大,訊息靈通著呢。

當初元軍勢如破竹拿下臨安時,他以為天下已定,一度考慮是否下山投元,畢竟天下大定時繼續嘯聚山林太危險。看書喇

結果正在猶豫時,宋軍反推反推再反推,如今將將四年時間,襄陽都打回來了。

如此局勢下,高興復投宋國實在不足為奇。

“王師決議攻打南陽,希望兄弟聯絡各處以為內應。”高興說出了來意。

王思功沉默片刻,道“賢兄可知我寨祖訓?”

“知曉,官府無義,不可信。”高興說道“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王師有火槍火炮,襄陽那般堅固,兩個月夷為平地,元虜倉皇而走。

以南陽久疏戰陣之兵,旬月可下。

兄弟起為內應,必得大功,封侯拜將不在話下,若是得封爵位,世代富貴不絕,不比居住山寨來的自在?

官家一言九鼎,絕不辜負建木寨上下千餘口。”

看王思功依舊沉吟不語,高興繼續說道“你我為漢人,註定低蒙古人一等,百年後如何見先祖?

這有一書,兄弟看了再給我回話,若是不願,我絕無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