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五十二 北民

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大軍過境,尤其是知道將要開戰時,百姓都是四散逃離。

只是你是不是要吃,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出來勞作。

新安灣,黃河在這裡突兀地拐了個彎水面上的東西極容易被衝到河灘上,一般都是柴草,因此多有百姓來此拾撿。

此時,數百百姓聚集在河灘上,撿起一塊塊木頭。

“近日這麼多木頭不是上游那處失火了吧?”

“呂梁渡那片開戰,這些可都是船上的。”

“造孽啊,安生的日子不過,成天打來打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此間年紀最大的五十多,經歷過蒙金之戰,經歷過端平入洛,又躲過無數次的徭役,以為能如此過上一輩子,沒想到戰火重燃在家門口。

雖說宋軍沒來囉嗦,然而他們不知道是顧不上還是軍紀好,一天天提心吊膽的。

忽然,有人指著水面叫道“那是不是有個人?”

眾人定睛一看,可不是一具屍體,在水面沉沉浮浮,不一刻被衝到了岸上。

害怕又好奇,眾人遠遠看著,不敢靠近,有那大膽的走過去一看,說道“原來是個韃子。”

蒙古人的型與宋人的差別很明顯,有經驗的甚至能從腦殼的顏色分辨出差異來。

“要不要報官?”

“報什麼官,想死啊?”

“直接埋了算了,省得麻煩。”

“要我說扔進水裡得了,管他那麼多。”

議論紛紛之間,又有一人隨水而來。

這人平躺在水面上,不知道的以為是在仰泳呢,到了岸上,眾人才現這人穿著甲冑。

“奇怪,穿著甲居然能漂到這裡。”

“你管那麼多,把甲拔了,好歹能換幾貫錢。”

“看清楚,這是南兵,怕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吧。”

眾人議論時,又現這兵居然有呼吸。

“送去新安站吧,哪裡有南兵大營。”年紀最大的三爺說道。

“三爺,要是南兵強徵兵役怎麼辦?”

“南兵佔據新安站有些日子了,沒來滋擾,應該不會為難,若是棄之不顧,事則有大禍。”三爺別有深意德望了一眼眾人。

雖說大家是同村,且多同姓,實乃保證所有人都是一條心,假如有人心生貪念而告,全村死無葬身之地。

而把宋兵送回去,即便強徵兵役,左右三四人遭殃而已。

計較既定,三爺帶了兩個人,抬著宋兵趕往新安站。

驛站制度流傳甚久,到了元朝更進一步,基本上六十里就有一處,遍佈全國各地。

新安站是忽必烈立國後所建,周圍商旅百姓聚集,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集鎮。

尚未到達新安站,三爺等人已經被攔住。

說明了原委後,宋兵立刻接過傷兵送往傷兵營。

傷兵營是俗稱,官方的稱呼應該是戰地醫院。

戰場有急救,初步處理傷勢後送到戰地醫院,輕傷的再往後運。

負責傷兵營安全的於同親自接見了三爺等人,一通感謝後,又問道“你等救了我軍兵丁,理當感謝,你等可選擇五石米或者十貫錢。”

“要米,要米……”有年輕的後生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