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六章 矇騙蒙到正主這兒來了

堂堂中郎將盧植的學生,混到手下只有五百兵馬,不用多問,世人都知劉備是不學無術,資質平庸的人了。

可...五十軍棍!

懲罰攔在面前,劉備又不敢多說,畢竟程遠志說得出,做得到。真要捱了五十軍棍,連床都下不了了,還談什麼去廣宗。

“末將得令,這就告退,前去整頓兵馬,決不誤了兵時。”劉備抱拳行禮,緩緩地退了下去。

劉備一走,管亥和龔景也知道程遠志志生著悶氣,趕緊跟著劉備作揖,離了酒席,去給程遠志籌備糧草輜重。

眾將不在,程遠志獨享著美酒佳餚,時間倒過得挺快。

三個時辰之後,程遠志再次從青州出,直奔冀州廣宗,身後是劉備領著關羽和張飛,統領著五百精兵。

到了廣宗,程遠志一看廣宗郡城,那是慘烈得不忍目睹。只見廣宗郡城牆之下,屍遍地,血流成河,有黃巾軍兵的,也有漢軍軍兵的。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般來說,戰死的將軍極多,但是能夠撐過十年,然後迴歸鄉里的軍兵,卻很少,少到可憐。

此時,廣宗的戰況同樣不容樂觀,到處是馬蹄聲震動,廝殺聲,兵器交手聲,充斥於耳。

程遠志直接帶著劉備,找到了盧植軍,來到了大營陣前,拍馬而入。

“來者何人,下馬,否則以襲營論處,射殺不赦。”守營門的軍兵警惕性很高,看到程遠志立即出聲質問,但並沒有讓全軍加強防守,大概是看程遠志帶著五百兵馬,翻不出什麼浪花。

程遠志駐馬不前,不敢闖入盧植軍的射程之內,同樣也不答話,只是冷著臉望著盧植軍的營地。

盧植,漢之大儒,由於不是詩禮傳家,書香門第,進不了文人士林,不得已投筆從戎,從軍為將,能夠混到中郎將的官職,很大程度受益於盧植的大儒名氣,不過盧植此人的軍略,也是上等,頗有實力。

中郎將是朝官,與州牧這種地方的一把手不同,互為平行,並沒有從屬的上下關係。在朝堂上,中郎將是武將的盡頭了,遠遠比不上三公的地位,甚至三公里面的太尉才是武官之。

程遠志不話,劉備只能代勞了,大老遠地從青州跑來冀州,可不是為了置氣的,而是為了揚名,撈好處的。於是,劉備夾馬上前,高聲喊道

“幽州牧程遠志將軍率領麾下,盧中郎將門生劉備劉玄德等人前來助戰,到此討賊,煩請軍爺通報一聲。”

守營的軍兵一聽,再次掃了程遠志和劉備等人一眼,喲!兵馬不多,來頭卻不小。

還幽州牧呢,中郎將門生?嚇唬誰呢,盧將軍手下的一個牙將,統領的兵馬都遠五百之數了。

不過,漢軍駐紮在廣宗,將黃巾反賊的賊張角堵在這裡,源源不斷地黃巾反賊匯聚到廣宗這裡來,盧植的壓力也很大。無論是什麼人帶兵前來投奔,都是大方收下,至於重用,那就得看情況了。

稟報上去,盧植的答覆大多都驚人的一致帳前聽用。

入不了帳內議事的,便是邊緣人物。

“等著!容我等稟報盧將軍之後,再行定奪。”若是僅僅只有五百兵馬來投奔,將領又是名不見經傳,那營門的軍兵妥妥直接就給安排了。

可劉備報出了盧植學生的名頭,那不管怎麼嫌棄和鄙視,還是得彙報給盧植知道的。

“報,將軍,營外有一隊兵馬,約五百之數,領頭之人自稱是幽州牧程遠志和將軍門生劉備劉玄德。”帳兵不帶個人看法,將程遠志和劉備的情況盡數稟報給盧植。

盧植正在帳內,拿著一幅地圖,連連嘆息,太難了,黃巾反賊之勢大難除,又加上大漢之前被天子一番亂搞,無心朝政,賣官為樂,現在這仗還真難打。

突然,聽到又有兵馬前來投奔漢軍,不禁心頭一暖,大漢還是有忠勇之士的,底子還在,就是隻帶著五百兵馬就來了,有點少,杯水車薪呀。

尤其是帳兵還說,劉備自稱是盧植的學生,盧植懵了。

這年頭,還教出這麼不成器的學生?簡直就是自墜大儒的英名哪。盧植對劉備起了興趣,兵馬少,這不重要,但打著盧植大儒的名頭來造假,這就不給面子咯。

“宣!”雷厲風行的盧植倒想看看這個劉備是不是三頭六臂,矇騙蒙到正主這兒來了。

營兵進進出出,不敢拖延,就讓程遠志和劉備進了大營,帶著來到盧植的帳內。

程遠志揭開帳簾一看,帳內主桌前,坐著一人,左右除了宿衛,再無他人,可見端坐的人正是盧植。

“幽州牧程遠志拜見盧中郎將。”

“學生涿郡劉備劉玄德拜見恩師,學生不孝,助援來遲,還請老師責罰。”

程遠志和劉備都抱拳向盧植行禮,自報家門。

盧植眉頭一皺,幽州牧?大漢分西漢和後漢,西漢才有牧守的稱謂,如今州郡最大的武將官職就是刺史了呀,哪來的州牧。

至於劉備,盧植初初一觀,現劉備長得竟是如此異相,兩耳招風,臂長過膝,面如冠玉,十足的奇人哪,奇怪到盧植根本就沒有印象,這是什麼時候招入門內,教導過的學生?

官居幽州牧,那是砸大漢天子的招牌,而劉備自稱是盧植的學生,那損害的便是盧植的名聲了。孰輕孰重,盧植分得門清。

“玄德啊,一表人才,植已上了年紀,老眼昏花,竟認不出玄德是何年求學於植門下的?莫不是玄德認錯人了?教育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可得慎重。”盧植不敢斷定劉備不是自己的學生,但隱隱之間,還是覺得如果可以,寧願不要劉備這個學生。

“恩師辛苦了,恩師教書育人,還領兵討賊,實則學生等人的楷模。備年方十五,曾在恩師門下聽學,當時恩師在堂內授課,備就在門外聆聽,教導之恩,備絕不敢輕忘。此事決無半點虛假,備的同窗好友,涿郡郡守公孫瓚可作為人證。”

喜歡回到三國當暴君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當暴君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