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八八章 忒不正式

蹇碩睜著眼睛說瞎話,劉宏活著的時候,對哪個皇子都是喜愛有加,舔犢之情,誰都有的,就算劉宏病入膏黃,那也會為了穩定劉氏漢室,而選擇劉辯繼位的。

傳長不傳幼,傳嫡不傳庶,這一直都是常識和禮儀綱領。

況且,十常侍長期在宮內共事,誰不知道誰呢,蹇碩早就被董太后給收買了,扶持劉協,劉協又年紀小,有何居心一聽便知,心照不宣了啦。

“哼,蹇統領,莫不是忘了陛下尚有大皇子辯了?皇子辯乃何皇后所生,陛下嫡子,寬厚待人,並無大過,豈有廢長而立幼,敗壞朝綱的道理?縱是我等十常侍,真從了蹇統領之言,敢問可過得了大將軍何進那一關?”

十常侍只是以張讓為,賣張讓幾分面子,但中常侍裡面可不是鐵板一塊,人人和睦相處。

反駁蹇碩的人,同樣是中常侍之一,乃是曹節。

曹節其實還算中立,無論是立劉辯,還是劉協,曹節只想當這皇宮內的不倒翁、常青樹,不比同出曹氏的中常侍曹騰已是屁屁歪了,投奔了何進。

“曹中常侍,此乃皇宮,如今我等所商議之事,事關江山社稷,乃是擁立哪位皇子為國君,與何進有何關係?何進縱是國舅,官居大將軍,無非亦是個外臣罷了,有什麼資格前來干預宮內之事?真當灑家的禁軍是擺設不成?”

蹇碩挑不到宮裡的好差使,只能去掌管皇宮內的禁軍,長久以來,倒讓蹇碩身上有了一股狠戾之氣,一時之間鎮得曹節不再多說。

這時,強出頭可不是好鳥,萬一押錯寶,站錯隊,事後免不了受人詬病,秋後算賬。

曹節絕不會為了劉辯,還是劉協,而得罪了蹇碩,內訌不值得,宦官嘛,圖的還不是那幾個辛苦錢。有錢,大家一起賺就行了,誰坐上帝位,不都是一介傀儡?

劉辯、劉協,甚至是劉宏,基本都是十常侍眼裡的傀儡,用來斂財,以及對付那些擋到財路的人。

像段珪、侯覽這些中常侍,乾脆就不搭理蹇碩和曹節,而是將頭偏張讓,等待著張讓的意見。

蹇碩和曹節急急地露出了站隊和底牌,簡直就是愚蠢,身為宦官,服侍誰不是服侍?哪一位皇子問題都不大,問題在於能不能搞得定宮內的兩位太后,還有宮外的屠戶何進。

“都別吵了,陛下剛逝,帝星移位,必出宮內,不管是皇子辯,還是皇子協,我等十常侍皆以服侍漢帝為己責,助撥亂以正,別無其他。眼下,擁立儲君乃是重中之重,但宮內亂成一團,怕是久而生變,還是先穩住宮內局勢,再請兩位太后出來商議。”

張讓知道十常侍在這兒商議得再好,過不了兩位太后的關,那都白搭,在座的這些中常侍想去投奔哪一位太后,就隨他們去吧。

蹇碩有一點說得對,無論是劉辯即位,成為漢帝,還是劉協繼續大統,成為九五之尊,這些都跟何進這個外臣無關。

外戚亦為外臣。

以張讓為的宦官還能左右其中,推波助瀾,但絕不給何進插手的機會。

張讓將問題推給兩位太后,讓兩位太后鬥法,只要其中一位太后強勢,拿下了另一位,那這事就好辦了。

擁立得勢的太后就行了,董太后扶持的劉協也好,何太后所生的劉辯也行,哪一個不需要宦官們來服侍?

不愁沒有張讓等人的活路。

說不定鬥法失敗之後,張讓還能帶著十常侍,長袖善舞,做些小動作,搞點手腳,救下繼位失敗的另一位皇子,兩邊討好,賺盡人情。

突然,張讓想到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不禁上前一步,扯著蹇碩衣領,眼神狠辣,怒放冷光,急急地問道

“蹇統領,你剛才所說,陛下臨終之前,只有你一人在身邊,不曾有他人,對嗎?”

蹇碩怎麼算計得過張讓,不知是陷阱,只能一臉茫然地點了點頭,答道

“沒錯,灑家到的時候,陛下已剩下最後一口氣了,仍是堅持要傳位給皇子協,張中常侍,怎麼了?莫非你不信灑家,認為灑家是在信口雌黃?”

要是張讓帶頭反對,改口擁立劉辯,那蹇碩這事就黃了。哪怕蹇碩有禁軍,同樣起不了什麼水花。

“陛下的遺詔,傳位皇子,皆由兩位太后定奪,灑家問的不是這個,蹇統領,灑家且再問你一次,陛下駕崩,那陛下的傳國玉璽呢?你可有藏了起來?”

私藏傳國玉璽,那是大罪。

但張讓此時顧不上責罰蹇碩,只想讓蹇碩將傳國玉璽交出來,要是傳國玉璽不在手上,往後還怎麼給詔書蓋印戳章?

那一面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可不僅僅是一塊寶玉,乃是權力的神器象徵,有了它,詔書才算是詔書,不然寫出來的玩意,頂多算個口諭。

沒有傳國玉璽加持的詔書,忒不正式了。

蹇碩鬆了一口氣,原來是為了傳國玉璽,那蹇碩可問心無愧了,他可沒拿,自然不會接受張讓先入為主的栽贓,挺著大脖子,反駁道

“張中常侍,灑家豈是這等小人?傳國玉璽本是國之重器,灑家哪敢持以自重。當時,陛下一崩,灑家六神無主,不知如何處理,便急著前來尋找張中常侍,倉促之間,哪裡顧得上傳國玉璽,想必傳國玉璽還在陛下的房裡。”

這一點,蹇碩說得理直氣壯,傳國玉璽是寶物,但宦官貪財有個度,不會將手伸到傳國玉璽上面去,不是說不敢,而是一堆人盯著傳國玉璽呢。

這傳國玉璽自秦朝以來,沿用至今,一直以來,都是誰得傳國玉璽的皇子,便是新的皇帝。

到了大漢,亦是如此。

張讓老謀深算,兩位太后尚且還沒分出勝算,張讓便想先取了傳國玉璽,等太后們的宮鬥完畢之後,選出其中一位皇子,劉辯還是劉協都行,到了那會兒,張讓再乖乖地獻上傳國玉璽,表表忠心。

喜歡回到三國當暴君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當暴君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