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5章 李淵遷都

隨著李淵決定遷都,雖然召令要第二天才會公佈,長安城當夜就熱鬧起來,尤其是大家族的人,都在商議對策。

想不跟著走,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要流露出這個意思,肯定就會被趁機清理,他們在意的是長安的產業,還有家人的安全。

長安被李淵佔領,世家都在這裡置辦了產業,以他們的手筆,這些產業都不算小,想要拋棄肯定心有不甘,必須得做出安排,留下信任的人看守,即便鄒羽佔領長安,他們也能保留部分。畢竟有主的私人產業,朝廷不可能奪取,這不是霸不霸道的問題,主要是對人心影響太大。

縱觀鄒羽,一路走來,雖然掌控土地,要求所有人上戶籍,但是對於作坊,官員,只要不是十惡不赦,都沒有殺掉。

還有一點,他們都是關隴的世家,而蜀中是別人的地盤,去到蜀中不但是有到別人的地盤的感覺,關鍵還是土地,鄒羽佔領關中,他們的土地又怎麼辦?范陽,太原,滎陽,博陵,渤海,如今土地都交出去了大部分。如今隴西,關中也到了他們決定的時候。

無論他們是否願意,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只是如今最重要還是在減少損失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利益。

李淵去蜀中,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變低了,雖然說劉邦也是從蜀中起家,而奪取的天下,但是如今情況明顯不一樣,鄒羽不是項羽,比起項羽也更加強大,至少沒有如同項羽一樣封了那麼多王爺,而且兵權,土地牢牢掌控著。

事情展太快,不過半年,原本還非常強大的齊國,一下子就變得弱小了,這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就拿五姓七望來說,盧氏,鄭氏,王氏,還好,投資比較大,已經得到回報;崔氏,就有些悲劇,博陵土地交出去,那也是迫不得已,只是象徵性得到部分補償,一些原本博陵的商業街,作坊。

這些東西,如果不交給博陵崔家,其餘人去做,肯定非常困難,因此鄒羽都是交給本地,在朝廷做官的手下派人經營,這不但是獎勵,也是變相的讓他們體驗衣錦回鄉。

最關鍵還是鄒羽的賞賜,都是朝廷的功臣,雖然他們也屬於世家,但是那麼大的利潤,捨得交給家族嗎?還不是讓家族喝一點湯而已,最得利永遠是功臣他們自己家人。

這就有很大的衝突,在李淵這裡出仕的,基本上都是主家,而鄒羽那裡,大部分都是他們家族一些旁系,或者說只是出身他們世家,但是快被遺忘那種,只是比普通百姓好一些,這些人沒有從家族得到多少利益,當然也不會再去掛念家族多少好處。

主家才是擁有大量土地和權力的人,那怕是韋家,鄭家,除了嫁女,並沒有支援過其他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鄒羽拿下滎陽,鄭氏立即響應政策,獻出土地的原因,就是為了彌補以前沒有支援,給鄒羽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今看鄒羽勢大,他們自然心思轉變了,世家生存之道,在皇帝強勢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蟄伏,到是有一個前提,不能丟失根本,要不然那就不是蟄伏,那是真的衰落。

以前的根本就是人才,土地,家奴,佃戶,但是鄒羽治下不一樣,完全奪去了土地,佃戶!要知道這幾年為了支援李淵,各家可是大出血了,掏出了不少家底,現在就連土地也要失去,這就難受了。如果不能得到更多的彌補,那就意味著勢力必然衰弱。

並不是他們不想反抗,只不過面對大軍,他們就像嬌弱的姑娘,根本無力反抗。

緊急召集家族的人商議對策,商議到了蜀中是否具備展的可能,到了那邊,又如何賺取利益。

李世民能想到的,他們也能想到,不過南召在他們心中只是屬於蠻荒,遠離了中原,似乎也只有土地,不過那必然屬於李淵,也就是說他們根本拿不到多少東西。

“吾前去蜀中,家中一切事物,由民幹負責!”崔君贊嚴肅的說道。

“家主不如讓二哥做主,小弟出仕,這樣方有照應。”崔民幹提議道。

博陵崔氏,如今以二房勢大,做的家主,崔君贊出仕李淵,崔民幹因為年齡,本來在博陵老家讀書,只不過鄒羽佔領了博陵,他毫不猶豫的響應了獻出土地的政策,這次是到長安來彙報的,沒想到戰局瞬息萬變,長安這裡又出現了鉅變。

“君和讀書做文還行,掌控家族,還缺少決斷,至於天師,仁師他們同樣如此,這次會一同出仕,你們正好相互扶持。”崔君肅看著幾個弟弟說道。

崔君贊有四個弟弟,分別是崔君和,崔君冾,崔天師,崔仁師,至於崔民幹,雖然是堂弟,不過因為才能,家族也非常重視,這就是世家的生存之道,只要是嫡系,誰有才幹誰上。

“就這麼決定吧!清河崔家的崔君肅已經出仕唐國,我們已經落在盧家,鄭家之後,絕對不能再落在清河之後。”崔君冾說道。

“老三說得極是,趁著這次唐國大戰,還未結束,多增加一些功勞,彌補家族的損失。”崔君贊拍板決定了。

“小弟遵命!”崔民幹見崔君贊態度堅決,也就同意了。

“如此某就放心了!”崔君贊露出笑容道。

“家主放心,眾觀唐皇作風,這次戰後封賞,定然不至於讓我們吃虧。”崔民幹安慰道。

“希望如此!”崔君贊略帶擔憂的點點頭道。

“這點小弟相信不會錯的,即便為了拉攏人心,唐皇也得重賞。”崔民幹很自信的說道。

“如此最好,長安的產業,能保者保,不能保留的,也彆強求。”崔君贊叮囑道。

亂世之中,尤其是這種京師被佔,許多產業定然都會被後來者奪取,有的甚至故意放縱士卒掠奪,事後以流民搶奪,就搪塞過去,這再正常不過,因此崔君贊才會這樣說。

“小弟明白,唐國紀律嚴格,當不至於出大亂子,家主放心。”崔民乾點點頭道。

“呵呵,紀律嚴格,也難擋私心,軍隊入城,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生,這事我見多了,他們又有多嚴格。”崔君贊帶著一絲譏笑說道。

當年李淵入大興,何嘗不是下了嚴令,各世家還不是損失了一些下人。

“家主有所不知,小弟特意瞭解過,唐皇興許是用了不少外族的原因,對於軍令,執行異常嚴格,博陵被佔,別說大戶人家,就連普通百姓,也沒有聽說有人受損。

北方百姓,對於朝廷非常擁護,一道保家衛國的聖旨,數十萬百姓自動請求加入軍隊;秋收之前,整個幽州,沒有一名士卒,全是百姓組織的巡邏隊,維護治安!”崔民幹解說道。

前番他在家裡讀書,捐出土地之後,事情變少,他就趁機前去北方遊學,特意去了解鄒羽治下是一個什麼情況,距離很近的幽州,自然是他第一個目地地,只是看了幽州之後,就不得不返回了,因為他這樣到處閒逛的人,實在太打眼,幽州因為熟悉還好,別人也多少給崔家面子,但是遠一些的地方,別人可不管你是誰,說不定根本不知道崔家是個什麼概念,要是被當作奸細殺了,那就太冤枉了。

“真有此事?”崔君贊驚訝的問道。

“小弟親眼所見,豈能是假。”崔民幹很肯定的說道。

“民心盡得,難怪唐皇戰無不勝!你等此次,全都出仕吧,務必盡心竭力,那怕去偏遠之地,做一縣令也無所謂。”崔君贊感嘆一下,隨後看向兄弟幾人叮囑道。

原來他只是打算讓老四老五出仕,如今聽了崔民乾的話,不由改變主意,反正李淵入了蜀,對於關中也管不到,而且如今他相信鄒羽會一統天下,至於自身安危,他相信李淵不敢拿他怎麼樣的。

“大哥你的意思是?”崔君冾問道。

“你們全部出仕,低調做人,踏實辦事,有事情就以民乾的意見為主。”崔君贊解釋道。

“小弟明白。”幾兄弟同時拱拱手道。博陵崔家四房,雖然二房作為家主,並不意味其餘幾家沒有想法,因此幾兄弟還是非常齊心的。

喜歡隋末第一狠人請大家收藏隋末第一狠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