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7章 波斯聯軍

五年時間,一共交易了兩萬三千多頭希爾馬,雖然並不都是戰馬,這數量也有些驚人。要知道羅馬的軍隊,可是由貴族騎士和國家兩個部分組合起來的。

也就是說,私人武裝,要佔據一大半,就和府兵一樣,武器盔甲,馬匹都是自備,這對於普通人家,負擔確實不輕。

其實鄒羽猜測得也並不錯,羅馬的希爾馬飼養,確實是一個負擔,只不過這個負擔,讓他們又愛又恨。

希爾馬在他們那裡,更多還是作為一種運輸的牲口,因為它的負重能力,實在太強大了,兩三千斤,拉著輕輕鬆鬆。

只有最優良的希爾馬,才會當作戰馬,和大唐交易,希爾馬賣出了一個非常高的價格。

沒有人是傻子,羅馬人故意限制了希爾馬的數量,就是要造成物以稀為貴的樣子,要不然交易數量,還能增加幾倍上十倍,畢竟對於一個帝國來說,幾萬馬匹,還不是太大問題。

馬匹和戰馬,完全是兩個概念,如今羅馬可沒有馬蹄鐵,那些馬蹄受損的馬匹,只能作為運輸馬匹。

戰馬的馬蹄,經過長時間奔跑,踏中石頭或者戰場的武器,就會裂蹄。就像人一樣,腳下有傷口,肯定沒法跑,傷口癒合以後,也只能慢慢行走,畢竟傷口癒合,會形成傷疤。如果在其他部位還沒有影響,但是在腳上,一踏中硬的地方,傷疤就會有痛感,而且也很容易開裂。

對於大唐來說,這就是小問題,把馬蹄清理一下,安裝上馬蹄鐵,完全不影響受傷戰馬,再次踏上戰場。這就是成熟的技術,帶來的優勢。

二十多萬大軍,全騎兵出征,這在中原,還是次,要知道這二十多萬大軍,出動的戰馬,那可是三十多萬頭啊。

戰馬,對於騎兵來說,只有作戰和奔襲的時候,才會騎的,平時最多把包裹,放在馬背上,重騎兵需要兩匹戰馬,一匹是奔襲的時候騎的,一匹是進入戰場的時候騎的。

各地早已建立義倉,隴右道自然也不例外,這次糧草,就會呼叫義倉的糧草,然後由其它地方補進來,這也是大軍行進迅的一個原因。加上十萬民夫,運送的物資,可以說到達高昌的物資,非常充足。

眼見大唐到來,沙赫巴勒茲立即安排人打探具體訊息,作為一個優秀的統帥,他雖然自信,不過並不會自大。

只不過這一次沙赫巴勒茲感覺非常吃驚,他們的斥候,完全不是大唐的對手。

兩軍對壘,最先交手的就是斥候,這麼大的戰爭,最少也得封鎖上百里地,斥候至少分佈到一百五十里,以防敵方出奇兵偷襲。

斥候都是軍隊中的精銳,像夜不收,那更是精銳中的精銳,雖然如此大軍,夜不收只佔據斥候中的少部分,不過這也足夠波斯聯軍受的了。

裝備上,大唐的鋼臂長弓,射程更遠,箭術也是軍中神射,相比起來,波斯聯軍就差了不少。這主要還是生活緣故,大唐計程車卒,雖然也要屯田,不過在訓練上,並沒有落下,長期訓練,加上營養更好,體魄上就好了一大截。

如今大唐計程車卒,沒有一個,是滿臉菜色的,個個都有一身腱子肉,特別是軍中的那些精銳,牛高馬大,一身彪悍氣息,撲面而來。

想想就知道,一個是吃糠咽菜,一個是天天雞蛋鮮奶,真正的鮮奶,士卒親手從羊身上,擠下來的。

大戰還沒有正式開始,各方斥候,就節節敗退,聯軍的斥候,每天都有三成回不去,這讓沙赫巴勒茲非常不滿。

另外攻打焉耆的突厥人,也一直沒有勝利的訊息傳來,他實在不明白,五萬人攻打一個小城,居然毫無進展。

當然!沙赫巴勒茲不知道,守護焉耆城的是李世民,從西域各國撤退的那些商人,暗探,全部都是大唐士卒,準備了這麼多年,裝備是非常充足的,雖然只有一萬一千多人,不過加上焉耆三千士卒,堅守下去,還是沒有問題。

闞陵,王雄誕,杜伏威的兩個義子,也是兩員猛將,就在李世民麾下,有猛將,有良帥!還有充足的糧草物資,突厥人如何攻得下來。

為了潛伏在西域,肯定不方便使用弓箭,因此全部配備了手弩,大量的連弩,讓突厥人丟下了兩萬屍體,還一無所獲。

雖然知道大唐士卒目前沒有援兵,箭支不可能太多,但是突厥人不願意去賭,也不想拿人命去填,因此就乾脆圍城,不攻打,也不撤退。

他們想的是隻要主戰場贏了,再打焉耆,那就非常輕鬆。為了不表現自己的無能,突厥人只給沙赫巴勒茲傳信,還在攻打之中。

等了三天,雙方都摸清楚了對方沒有在附近設下埋伏,戰爭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沙赫巴勒茲也不願意拖下去,畢竟這裡距離大唐更近一些,他並不清楚,大唐還有沒有後續的部隊。

沙赫巴勒茲把聯軍分成了四份,波斯本部是一份,人數最多的突厥人為一份;龜茲,高昌,大宛,車師又是一份,剩下的小國為另外一份。

聯軍沒辦法形成一個整體,強迫著協同作戰,反而會更加混亂,或者出現出工不出力等問題,這一點沙赫巴勒茲非常清楚,因此他的想法就是各自為戰,按照不同的實力,為他們分配任務。

突厥人和他們自己,才是主要的戰力,這一點沙赫巴勒茲也看得分明,因此從一開始,西域小國,就是他心目中的炮灰。

喜歡隋末第一狠人請大家收藏隋末第一狠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