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點將

正版網站隔日替換,如在盜版網看見, 你又為盜文站長吸走一滴血 衛善回想著前世樣子, 讓開了祠堂幾扇門, 家裡統共只有這麼幾個人,叔叔怕是來不及回家了, 大哥二哥和她, 三個人也不分男女, 依次排開, 在拜褥上跪下, 給祖先磕頭。

衛家祖父的畫像就掛在正堂中,紅蟒衣玉腰帶,祖母也是一樣穿著一品命婦的鸞錦冠服手握玉軸, 兩邊還掛了幾軸小像,祖父祖母在業州還在舊墳在, 這幾個人都只有衣冠冢。

就是業州那一戰, 衛家人折了大半進去。

衛善衛修早都不記得了,衛平卻還能記得,可當時太小,只記得是怎麼奔逃的, 父親的親信護衛護著姑姑妹妹和他們兄弟兩個, 跟難民們一同逃出城去。

等到正元帝領著人馬從青州趕回來救援, 業州早已經城破, 正元帝收攏了餘下的兵士, 衛家餘下的三萬人馬和他在青州徵招的五萬人馬合成了大軍, 當時攻打業州的是甘州周師良,前些年也已經降了大業,正元帝把他調離甘州,這件舊事哪裡還有人提。

衛家是家祭,除了家祭之外,陛下總要賜下東西來,祭奠衛璧衛敬禹衛敬舜,皇帝的東西才到,各家也有東西送來。

袁禮賢胡成玉一向跟著正元帝,同衛家是沒有多少交情的,送了祭品來的反而是魏家,兩家一家在街這頭,一家在街那頭,都是大宅,隔街相望,平日卻從來都不來往,只有清明這一天,魏寬會讓人送幾疊紙過來。

在外頭是絕不肯承認是對衛家有什麼別的意思,只說兒子讀了衛敬禹的書,也算是半個師傅,別看他是粗人,也得講道理,敬師還是知道的,這才送上幾疊元寶幾扎花樓,叫衛家人一併燒了。

別個問他兒子一樣讀書怎麼從不肯祭孔子洐聖公,魏寬兩隻牛眼一瞪,就差吹他的大鬍子,張口就把一干文臣都給罵了進去“誰他娘愛吃冷豬肉,你愛吃你吃,幹老子屁事。”

衛善還是頭一回知道魏家給自己家送過東西,魏家後來如何,她已經不記得了,要是活著,說不定能還能給衛家燒燒紙,倒是正兒八經的香火情了。

衛善自春日宴之後還沒見過魏人秀,別家送了東西來,也不能讓人空手回去,衛善吩咐道“家裡的有做好的桃花細粥,飛燕乳餅,裝兩盒子當謝禮,總不能年年都白拿人家的紙。”

衛修攔了她“送過,不收。”

衛管事也不是不懂得道理的人,大戶人家那些交道,衛家在業州的時候就常辦,哪裡會疏忽,可魏家也不是一般人,好好送禮上門去,就能被人給扔出來。

衛善想得一回,吩咐沉香“你去我屋裡,把那隻風箏尋出來,再拿一盒茉莉宮粉兩色胭脂,連著點心一道就說是我送給魏家姑娘的。”

除開魏家也有舊部曲送東西來,這些衛善全不知道,等禮單一樣樣送到她面前了,她才知道原來衛家還這許多舊人在。

衛善有些吃驚,心裡更信哥哥衛平當時走脫必是逃走了,想到總算還有一個衛家人在,竟眼眶一酸,跟著又掐自己一把,如今一傢俱在,以後也必是一傢俱在的。

她問起衛管事回禮怎麼辦,原來沒有女主人,衛家只能乾巴巴的回些點心吃食再加兩罈子酒,既衛善開了口,她又肯管這事兒,便打著她的旗號,說是家裡由公主打理,回些妝花緞子胭脂水粉去。

衛管事心裡自有一本帳,只原來無處施展,再沒有一窩男人還給別家的女眷送些緞料的,既衛善在,他便細細說了,這些人家,誰家有女兒的,誰家有夫人的,誰家還有老母在堂的。

衛家庫裡好東西很多,山參藥材不必說,緞子頭面更加多,挑貴重的藥材,鮮亮的花緞,給合適的人回禮。

東西雖小,越是精心就越是看重,衛善旁的還拿不起來,可年節裡看衛敬容賜東西卻是看了好幾年的,她雖不能厚此薄彼,可細細掂量也能體味出不同來。

衛善點完了禮,這才跟哥哥們坐下吃冷食,衛平再沒想到妹妹突然之間就長大了,他走的時候,她還渾不懂事,讓他回來的路上帶些好玩的給她,要不然衛平也不會費盡心思弄了兩隻越鳥來。

誰知道她說大就大了,一通百通,衛平大奇“我們善兒怎麼跟換了個人似的。”他一說,衛修就點頭。

三個人圍著圓桌坐著,衛善坐在正當中,鼻子裡哼哼出一聲來“我就要十三了,就在姑姑身邊,看也看得會了。”

衛平衛修誰也沒長這根筋,這些細碎事務一向是管事在打理,既有人管,又沒出差子,家裡誰也不問,看著辦就是,沒想到這一問一答,竟還有這許多彎繞。

衛善嘆一口氣“往後便是我不在家,也這麼回禮。”

衛管事也跟著鬆一口氣,應一聲是,又把算過的日子告訴衛善“四月初十,四月二十三都是適宜動工的日子,大姑娘看看,甚時候動工好?”

衛善要在家裡住到四月十五,要動土她的屋子也是要動的,這事兒宜早不宜晚,就定在四月初十,浴佛節之後第二天就動,她看著這些東西就彷彿看見一道道參衛家的本子。

衛管事是跳開了衛平衛修問的,衛家這些年也沒個女主人,終於又有了個能管事還能管得好事的,他低聲應了趕緊下去辦,要買石灰木料,還得請工匠泥瓦匠,一樁樁事都要趕緊辦下去。

連著三日城裡都有踏青折柳,衛善好容易回家來,兄弟兩個又都有閒,便帶她出城去跑馬,衛善一身青色騎裝,烏挽起,頭上只戴著一隻青色柳枝,是拿青紗裹在細枝條上做的仿生柳,染著一點點鵝黃,看著青翠欲滴。

甫一出門走上長安街,馬就被人堵住了,衛平也不呼喝,就跟在人後慢慢溜達,反是行人見著這一行人華服寶馬,自行避開。

進出城門都有規矩,自西門出,自東門入,衛善便在她西門邊遇上了魏人秀,她把幃帽紗簾掀開一角“你也出城?”

魏人秀倒沒戴幃帽,她也不必帶,兩個哥哥一左一右,一個是凶神一個是惡煞,哪個敢看她一眼,被魏人驕一瞪,能嚇得翻倒過去。

魏人驕跟衛平很不對付,衛修見著魏人傑就牙疼,衛善騎著馬擠進去,魏人傑拉開馬走遠幾步,就見妹妹和衛善親親熱熱說起話來。

魏人秀正自無聊,看見是衛善立時笑了,別家小娘子都結伴出遊,只有她獨個兒沒人相請,還當衛善總要跟楊家姐妹一處戲耍的,不成想竟在這兒遇上了她,脆生生應了她“晉王請我哥哥打馬球去,我也跟著去看看。”

這許多人不好說私房話,她還想謝謝衛善送來的風箏,還有些個宮粉胭脂,本來爹是不欲收的,她才剛一委屈,娘就依了,爹更沒話好說,讓她挑些好東西回禮。

“你送我的那支花釵真好看。”她說喜歡就是真喜歡,同楊家袁家的姑娘都不同,楊寶盈楊寶麗兩個非得挑些小毛病出來,譬如花打得太密,花朵太小,金子太輕。袁姑娘是金銀不上頭,玉釵竹釵方合她的心意,只有魏人秀,她說喜歡,立時就戴在頭上。

衛善笑了“你這個跟我的是一對兒,我有一支燒藍寶石的。”還告訴魏人秀“我哥哥也替我造了一張弓。”

弓是衛修拿回來的,衛家本來就是行伍出生,也沒什麼難的,叫人做了一張小弓,打了一對劍,衛修又親手替她紮了個草靶子,就連衛敬容都會些,衛善不會,也是在姑姑身邊養得嬌了。

衛善沒練過,但準頭很足,四步之內的靶子是必中準星的,四步之外箭就碰不著了,既是臂力不濟比準頭不濟要強得多,衛修掂一掂那弓“你在家就搭著箭練,也不求你練得手上長眼,能拉個三四力,也算足夠了。”

衛善這弓是特質的,算得輕巧,拿在手裡久了,她便準頭不濟,要練箭先練力,正元帝能拉開十二力的弓,太子秦顯更強些,能拉開十三力的,至於魏寬,天生神力,到現在也無人知道他最多能拉開幾力的弓。

魏家兩個兒子也一樣力巨,就連魏人秀手上也很有力氣,衛修這麼說,是怕衛善辛苦,他和姑姑想的一樣,姑娘練什麼箭。

魏人驕一聽便“哧”了一聲,魏寬五大三粗,手上的箭卻能射出一百五十步,魏家兒郎都長於騎射,這卻不是衛平的長項,聽見他給妹妹做了一張弓,先笑一聲。

衛平倒好涵養,聽當沒有聽見,妹妹難得這麼高興,也不知道她怎麼就跟魏人秀交上朋友了,兩個小姑娘在馬上還在換荷包裡的東西,守城的兵丁一見衛平先給開道,讓她們先出城去。

一行人打馬緩緩往前行,出城一路上都有小販挑著擔子賣寒食餅青白團,還有賣竹骨風箏的,巴掌大的一小隻,牽在手裡,有的還繫上小鈴鐺,風箏飛出去便“叮叮”作響。

懷安懷仁折些嫩柳來,編了環兒給衛善玩,兩個小姑娘都沒正經逛過街,見民人挑著擔子在道上賣東西也覺得新奇,魏人秀還問“城裡頭人更多些的,怎麼不往裡頭去賣?”

魏人秀不知,衛善卻笑起來“進城要交稅,除了人稅還有貨稅,手上挎著籃子挑著擔子的交得更多些,譬如挑了豬肉去賣,記在肉稅那一檔裡,一季城中多少人吃肉便有定數了。”

喜歡鳳凰臺請大家收藏鳳凰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