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章 潘美,殺了他的心都有了

襄陽城,嚴格來說這座城市才是南離真正的北大門。

因為這座城池坐落長河流域下流河道旁,想要從中原攻入南離境內的話,最為捷徑的距離就是沿著長江流域上岸,然後途徑襄陽城。

從襄陽城南下只需要三百多里,便可看到南離都城金陵城的影子。

這麼一說的話,中原聯軍此次的三路聯軍為什麼卻不從襄陽城開赴呢?

原因很簡單。

第一,襄陽城和金陵城中間三百多里地裡面,可是有一座城池在中間矗立著,那座城池。

不,那已經不能說是城池了,那可以說是一座赤裸裸的兵城。

因為那座城池是南離帝國兵部冶造局的總司署,南離最先進的兵器和一些正在研究的小玩意,可都在這座城池裡面嚴防死守。

兩千天策軍,五百羽林黑騎,以及外圍多達萬人的北軍,都是拱衛著這座兵城的力量。

可以說,要是想要從襄陽城殺到金陵的話,這座兵城,是必經之地。

要想攻下這座兵城,沒有十萬人的攻勢,純屬只是撓癢癢,但是數量一旦上去了,南離後方的軍隊是瞎子嗎?

對於這座對軍方意味鮮明的城池,南離軍方几位大佬都是將其視為禁胬的,誰敢打這個地方的注意,勢必要遭受到南離主戰軍團的仇視。

所以中原聯軍除非是將此次的主要戰線放在這裡,不然的話,光靠單獨一路的話,想要拿下這座城池,天方夜譚,是可以稱作的。

至於第二個原因,那就是襄陽城了。

襄陽城城高之深,那可是一座只能靠填人命才能拿下的城池。

中原聯軍,不會做這個虧本買賣。

而且襄陽太守那立場一直不是很明朗的表象,讓他們無法放心將襄陽作為主戰線來開戰。

襄陽太守,是活躍在南離上個時代的將領。

潘美,就是他的名諱。

潘美原先是中原諸國之中魏國的將軍,在魏國的地位原先也是不錯的,在上一次大戰之中也是代表了不少魏國的話語權,手下掌握的軍隊,戰力也算是在那個檔次上。

雖然在上一場大戰裡面,由潘美率領的魏軍沒有對南離造成什麼威脅,不過他魏國在中原聯軍後期的地位,那可是日漸的水漲船高。

到了後面,在周敦頤剛剛開啟局勢的時候,潘美就毫不猶豫的帶著麾下的魏軍陣前倒戈了周敦頤。

並且在追擊戰中,潘美提供的不少訊息,也讓南離的戰果得到了最大化,致使百萬中原聯軍,最後活著爬到新野的,只有寥寥萬人。

而像潘美這樣倒戈入南離的將領,無論立下了多大的功績,按理都是隻會被調入金陵,剝去兵權,給一個清貴的官職,讓其養老就可了。

但是奇怪的事情卻生了。

周敦頤力排眾議,將潘美表為襄陽太守,兼掌襄陽軍隊。

這件事一出,頓時在南離引起了軒然大波。

開玩笑,讓潘美一個叛過來的將領把守襄陽城?

而且還把襄陽的兵權也一併丟在了他的手上。

這豈不是,這豈不是,養虎為患?

今日潘美可以倒戈南離,明日潘美就可以叛回中原。

因為這個決策,周敦頤在事後遭受了不少言官的彈劾,並且李敦民在那個時候也已經對這位手掌南離幾十萬兵馬的皇弟有些忌憚,看著周敦頤日滋月益的聲勢,李敦民也就順勢在事後不就就削了周敦頤的兵權。

不過無論如何彈劾,關於潘美這個襄陽太守的職位,就算是這麼糊里糊塗的定了下來。

以至於戰爭結束後的這十幾年裡面,從金陵出來的政令,無一可以傳入襄陽城內得以施行。

襄陽,就已經算是潘美一個人的私人領土了。

這對於一介帝國來說的南離,潘美的做法簡直就是無法忍受,只不過每當李敦民決定將潘美調回金陵的時候,周敦頤卻總能以自己的口舌將李敦民生生的勸了下來。

坐視潘美一個魏國將領,現在以南離臣子的身份,在襄陽城安生的當著自己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