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5節 蛛網

見到不等於理解,理解不等同證悟。

這是修行中不變的道理。

趙佶言落,喬才人母女和鄭公公都是嗔目結舌,難想一向倨傲、素有才華的趙佶會對沈約這般恭敬。

趙佶有才,恃才因此放曠,趙佶其實是個心高氣傲的人,這才不聽旁人建議,如今請教旁人,實乃他登基從未有過的事情。

他終於見到另外的天地,想要試圖去理解。

沈約沒有迴避趙佶的目光,只是道,“國家大事,沈某沒什麼高見。”

趙佶微愕,隨即道,“沈先生過謙。在朕心目中,這天下若有一等一的天才,那定是沈先生無疑。”

沈約沒有絲毫自得。

見趙佶目光熱切,沈約終於道,“沈某隻是個修行者。”

“修行者?”趙佶喃喃道,竭力思索。

在夢中,沈約的遠見卓識、能力卓越讓他歎為觀止,敬重源於欽佩。

無論上京還是迷宮,沈約並未對他趙佶特別看待,可也沒有對他鄙夷奚落,到了汴京,面對不同身份的趙佶,沈約仍是平和的態度,只憑此一點,就讓他趙佶心生佩服。

兩世為人的他,終究還是能看明白一些事情。

沈約又道,“修行最重當下一刻。”

趙佶目露迷惘之意。

李斌一旁不由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改變,就在眼下的這一刻?”

沈約微微點頭,“過去怎改,未來難揣。當下一念、一行雖不見得頓悟見到心性,卻有助你構建你想要的結果。若一念不起,自然一事無成,若一念善起,隨手行之,就如蛛絲一條……”

趙佶側耳傾聽。

沈約隨即道,“但單絲不成線,一線難成網。只憑一線,若想得到善念之報,不過痴人說夢。”

趙巧雲微怔。

見父親對沈約如此禮遇,她更知沈約的能力,如今聽沈約忽然講善惡,那正是她困惑的事情,也是不由認真傾聽。

沈約繼續道,“那善念綿綿,終能得報嗎?”

眾人有點頭、有搖頭。

沈約轉瞬揭開答案,“哪怕蛛絲成網,可若是遇到狂風驟雨,不等收穫,說不定就會轉入塵埃,沒有回報。”

趙巧雲不由失落道,“沈公子,那依你之見,善心無用了?”

眾人倒多有這種感覺,暗想世間高僧說法,多強調善惡有報,從未有人如沈約這般,說善念無用。

沈約搖搖頭,“蜘蛛若因此心,不吐絲結網,那不久成塵,了無益處。”

李斌一旁有些撓頭,“先生佛法高深,我等難以開悟。”

自從趙佶狂熱通道以來,在趙佶面前談論佛法的,沈約可說是第一人。

李斌一言,眾人又是點頭,暗想沈約所言盡是道理,可結網似乎無用,不結網亦是不對,那該如何是好?

沈約笑笑,“只因你心存善惡之念,結網只為福報,那福報如蜘蛛結網等果,或未至、或終空,不可測量,這也是四大皆空之理。”

趙佶目光微閃,似悟得什麼。

趙巧雲亦是有所悟,沉默片刻,“因此《金剛經》有云——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她驀地以經文對之,喬才人很是焦急,暗想聖上喜道,你偏偏論佛經,那不是自取禍患?

趙佶卻是霍然醒悟道,“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他說的也是經文,正是巧雲所言的下文。

沈約緩緩點頭,“看來聖上,巧雲都有所悟。正是如此。著相為迷,不著方醒。”

“因此,這才是心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諦。”

攬秀軒外有稚幼的聲音響起,說話的是個女孩子,遠望如花團錦簇,走近似月近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