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5節 得其環中

最完美的還原,自然需要最全面的資料來支撐。

可侷限於算力,很多還原還是採用壓縮資料來處理。

沈約同樣明白琴絲復原構建的這些道理,他看著困惑的聶山,並沒有催促,他知道聶山要消化突然多出的資料,肯定需要時間。

有人無法處理這種認知偏差,就會變成精神病、或者人格分裂。

扭頭看向趙桓,聶山身軀顫抖下,“聖上……禪讓……”

沈約明白聶山想說什麼——在內層空間中,聶山的記憶是趙佶沒有禪讓,趙桓並沒有登基,趙佶準備讓岳飛繼承王位,但如今,卻是趙桓當上了皇帝。

“哪種是真的?”聶山顯然產生了如莊周般的困惑,但他沒有瘋,平日堅韌不拔的意志、沈約的鎮靜都幫他趨近穩定。

沈約笑了起來,“世人顛倒夢想,執幻為真,究其原因不過是苟且眼下,忘記了本心。你本心何在?”

聶山眼睛倏然一亮,竟有大徹大悟的模樣,緩聲道,“原來如此。可我仍不懂為何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不要說他不明白,哪怕一個現代人有了兩種不同的記憶,都會惶恐不已。

沈約凝聲道,“你執末為本,並未真正明白!”

聶山內心顫動,只感覺思想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但還有一層迷霧擋在其中,“何為末,何為本?”

沈約明晰道,“古人明言——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末為層出不窮,若是不得環中疲於應對紅塵之事,終究於己無益,徒損性命。”

眾人多是惘然。

大宋素來重文輕武,樞密院這種軍政大權,也多是由文人來擔當,因此像狄青那種以一介武夫,竟掌朝廷最高軍權的事情,在大宋實在是極為罕見。

孫傅能當上樞密使,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而是因為他的文采,是以他倒知道沈約所言出自哪裡。

“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本是莊子《齊物論》中一句,孫傅拜讀多遍,腦袋想的都是此言的玄之又玄,可今日聽沈約所言,這才發現原來玄之又玄一點都不玄。

沈約說的簡單透徹!

——若是不得環中疲於應對紅塵之事,終究於己無益,徒損性命!

這句話盤桓在孫傅的腦海中,讓他忍不住在想——我自以為聰明,兩手準備,可議和要靠金人的慈悲,神兵需要郭京的協助,那我呢?環中在哪裡?我自認為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憑此看來,不過是紅塵中被人擺佈的可憐蟲。

想到這裡,又不由向同樣茫然的趙桓看了眼,孫傅再想——我一直以為天子為天,可這個天真的明?是不是和我一般的糊塗?

一念及此,天雖寒,孫傅額頭竟有微汗出現。

聶山同樣極力思索,終究恭聲道,“不才愚笨,還請沈先生指點環中何在?”

眾人又驚。

趙桓既然將聶山和周昌相提並論,聶山的正和忠就是不言而喻,事實上,哪怕眼下朝中文武,對聶山都如對李綱一樣忌憚。

奸佞一心搞倒忠良,本是因為他們知道做不到如忠良那般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本因堂堂正正,不昧心而行。

這種人物自然孤高,既然如此,他們見多了聶山的孤傲和清高,倒不想聶山也會如此請教一個人。

“你何須問我?”

沈約盯著聶山,見其仍不開悟,沉聲道,“你或許不知真幻……”

聶山微微點頭,他正是困惑這點。

哪種記憶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