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1節 驕傲的人

紅塵中意塵厚重。

意塵或有形、或無形,你可以將其實聚理解成世上的規則。

世上的規則越來越多,這些規則讓世人變好了嗎?

並沒有!

最初的世人可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可在各種各樣規則的束縛下,變成彼此戒心深重,甚至以精熟規則玩弄規則中的人比比皆是。

規則看起來是為了止惡,結果卻是惡人掌控了規則,鑽研著規則的漏洞,一次次改變著規則,而好人因此更增負累。

鎖防君子不防小人,可這種防備,不滿是矛盾?君子何須去防?小人又怎麼來防?

蕭布衣、孫思邈他們顯然對此有著深刻的認知,才在他們的世界建立簡易的規則——讓世人先達到一定的道德水準,然後再為理想而努力。

這就是蕭楠雖然遭遇到致命的危機,仍舊能聽沈約、琴絲解釋的緣故。

悲拔苦,慈同聚。

蕭楠看得出沈約、琴絲並沒有敵意,立即決定聚集聯手,若是碰到沒有理智、沒有認知的人,那一定是先打一場,打個你死我活,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才知道悔改。

因此蕭楠的世界覺悟的人多。

其實孔子對這些亦有深刻的觀察,因為他早就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什麼意思?

孔子是說一個人在家孝順,在外友愛,謹慎守信用,仁義愛人後還能行有餘力,那就可以開始學習學問了。

孔子的意思自然是——一個人必須要先學會做人,再去做學問,才能給社會帶來正面效果,不然的話,一個人學問越大,為禍反倒越大。

在後人看來,孔子說的情況已近烏托邦了,更多人認為,哪有時間做到孔子說的那些事情呢,只是學習和生存就已經用盡了全力了。

是以世人所為和孔子建議的相反,將學習學問這件事放在首位,甚至為了學習耗盡了一生。

可世人為何益發的狂躁寂寞?

只因為社會不再給好人留有活路,在意塵的遮掩下,為惡的成本收益遠比為善要划算太多,世人學習不再是為了解惑,而是不知不覺的增惑增痴迷。

世人在這種計算中,日趨墮落。

沈約的思想再現人前,隨即又道,“蕭楠的世界規則少,暗界的世界卻在遵守規則,因此都產生更多覺悟的人。”

優秀的社會是規則少且人人遵守規則。

當一個人為生存耗盡全力的時候,再對他談什麼理想就是在耍流氓。

社會應該給世人確定的規則、正確的規則,鼓勵正行,才會減輕世人身上的枷鎖,然後才能讓世人有機會想到理想。

如果想都沒法去想,談何實現理想?

葉宣兒見到沈約所想,讚歎道,“不錯,當初李巨人就是用這套理論打動了暗界所有人,眾人才推舉他為領袖。”隨即笑道,“當然了,我的意思是說——很多想法是優秀的。可惜有優秀想法的人卻不能言行合一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