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章 流言動人心

未過多久,有使者持方天定令旨到來招降。

因明軍軍紀森嚴,不害百姓,內心對趙宋也是失望,李綱便降了,後又入朝覲見。

“罪臣李綱,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軍交戰,各位其主,卿起來說話。”

“謝主隆恩。”

方天定放眼看去,仔細打量這個歷史中的擎天巨柱。

此時,李綱不到四十歲,面容頗顯蒼老,隱有愁苦之意。

方天定問道“卿久居福建,當知本地困弊之處,且說朝堂諸公聽,以為朝廷施政之補遺。”

李綱道“福建路山多地少,人口眾多,大多民眾困苦不堪。

便如臣在的沙縣,方圓百里,在冊戶籍三千餘戶,在冊田畝不過四萬畝,其中多山地坡地,灌溉艱難,收成不過三五斗,實在難以養家活口。”

祖士遠道“平均一家過十畝地,數量不少啊。”

李綱道“此乃平均,縣中豪強不過三十餘戶,佔據田土過三萬畝。

隱沒的人口,大概有三四千戶,田地約有萬餘畝,算下來,平均每戶不過五六畝地。

因戰事連綿,縣中催課甚急,破產者不計其數。”

方天定問道“對於恢復生產,振興經濟,卿可有腹案?”

李綱道“輕賦稅,休養民力;修水利,廣造良田;清吏治,已樹官府威信;打擊豪強,嚴禁土地兼併……”

說了自己的主張,李綱繼續道“國朝賦稅已經無法再低,吏治也是清明,然而為何不打擊豪強,臣不明白。”

方天定道“打擊豪強,可治一時土地兼併,卻不能永世無憂,其根本,還在於給百姓更多出路。”

若論防止土地兼併,當屬新中國。

土地國有化,均分田地,六十年未有地主出現。

只是社會展,小民小戶,種地遠沒有打工掙錢,因此拋荒者甚多。哪怕免了農稅、放補貼也是無用。

為了保證糧食安全,不得不修改政策,鼓勵土地流轉,人為製造種田大戶出來。

概因糧食乃立國之本,不可輕忽。

為了防止後世的尷尬局面,方天定已經下令改變田地政策,從軍授田,將改在國外之地。

比如正在規劃的流求、準備拿下的耽羅、琉球、占城等地。

同時,也要吸引無地農民遷徙海外,再吸收農民由農轉工。

如此,哪些寄生蟲一樣的豪強,為了土地不空置,必須降低租稅。

因為糧食是剛需,種田永遠都會有利潤的,只看土地多寡以決定利潤大小。

而且為了防止土地拋荒,方天定打算推出法律,規定土地拋荒過兩季者,收為國有。

如此,哪些大戶想把土地閒置也不能。

聽了解釋,李綱道“臣亦知流求大島,想必可以移民無數。

只是強制移民,怕是百姓不願,多有禍端。”

方天定道“馮喜,說說計劃。”

馮喜道“臣受命,已廣派耳目,宣揚流求之好,已誘其心。

待百姓心動,我等暫緩等待,再言名額有限,以焦其心。

火候足夠,明貼告示,百姓自然踴躍。”

李綱拜道“所謂強力不如利誘,此計甚好。”

於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方天定又道“朕授卿為福建路至流求島移民轉運使,負責移民招納、轉運事宜。

卿先去流求,查探實情,並與流求總管侯蒙商定選址築城事宜。”

“可是茅山書院的侯愚任?”李綱脫口問道。

方天定倒未曾料到李綱還是侯蒙的迷弟,不過,只要不耽誤事情,其實無妨。

喜歡水滸終結者請大家收藏水滸終結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