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0章

第5o2章

如果玉米大規模的普及,將有效的提升養殖業的展,讓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能吃上肉,可以極大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

本來李貞並沒有想到推廣玉米,不過有一次,系統獎勵了他幾十穗生的粘玉米,李貞吃了兩穗,只覺很香,就想著以後能不能一直吃上玉米,於是就有了種植和推廣玉米的想法。

好在系統很給力,一下子給了李貞幾百斤的玉米種子,這讓李貞得以在長安地區的官田裡試種玉米。

李貞相信,用不了多久,玉米也會像番薯一樣在大唐遍地開花。

李貞彷彿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提前到來,什麼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我李貞要開創一個無與倫比的盛世,讓大唐盛世永昌!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仔細品來,是一個必然,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土地承載量的問題。

土地上能生產多少糧食,就會養活多少人,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十分有限,所以,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也就有限。

太平時期,人口增長,天下大治,可是古代沒有計劃生育的概念,於是人口急劇膨脹,而土地所生產的糧食卻沒有多大的增加,人一多,所消耗的糧食出了土地所能生產出來的糧食就要捱餓。

人一捱餓,就要造反,於是天下又是大亂,戰爭過後,人口銳減,土地又可以養活剩餘的人口,於是所有的矛盾都沒了,天下又進入了太平盛世。

不過太平日久,人口又會急劇增加,又會過土地的承載量,於是又有人會捱餓,又會造反,週而復始,形成了王朝的更替。

而李貞想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先是解決人口的吃飯問題,所以,他才推廣番薯和玉米,為的就是讓土地擁有更多的承載量。

李貞依稀記得,明末的時候,人口只有一億,但因為過了土地的承載量,所以老百姓捱餓,這才爆了農民起義,而明朝也在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的雙重壓力下滅亡。

而到了清朝中後期,人口達到了四億,雖然外敵入侵,但百姓大體還能過活,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的承載量增加了,而土地承載量的增加,是因為清朝大量引進種植了番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

也正是這些高產作物的普及,讓老百姓很少因為捱餓而造反。

李貞現在想的問題就是透過推廣番薯和玉米的種植,加強土地的承載量,如此一來,就算大唐人口後期大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因為因為糧食短缺而爆大的農民起來,如歷史上使唐朝名存實亡的黃巢起義。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從多生到優生的轉變,而中國儒家文化傳統觀念是多子多福,這個觀念已深入人心,想要改變,卻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了。

早春二月,嚴寒已經過去,冰雪消融。

一場春雨過後,溼潤的空氣夾雜著泥土的芳香,隨著融融的春風迎面撲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長安郊外,李貞帶著幾十個衛士以及老婆孩子微服出遊,另一方面,也是探訪一下百姓的疾苦,為百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李貞牽著藏獒黑虎,心情很是不錯,見四周風景如畫,又有嬌妻美妾在旁,自己要是不來個詩興大,未免被人瞧扁。

喜歡我在大唐當王爺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當王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