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7章 仁軌來歸

第373章吸納人口

李貞破格提拔了張柬之,將其視為智囊,讓張柬之處理所轄地區的政務,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服。

不少人以為,張柬之不過是一個太學生,連進士都沒有考中,所以不把張柬之處在眼裡。

但張柬之上任之後,卻行雷霆手段,七天之內連免了百餘名官吏,讓整個營州和半島大為震動。

沒有人想到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青年竟然有如此霹靂手段。

而李貞在背後全力支援張柬之,這也讓張柬之在強有力的後盾下在短時間內將營州和半島整合在一起。

但是張柬之一下子撤掉了一百多名不稱職的官吏,讓營州官吏產生了一個不小的缺口。

而張柬之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以李貞的名義布求賢令,來應召官吏的,不分資歷,不分出身,只要有才能,經地李貞和張柬之的考核後一併任用。

雖然營州和半島人口不多,但是這一段時間,隨著李貞以太子身份在營州繼續高舉大唐的旗幟,不少各地躲避戰亂的百姓紛紛向營州遷移。

短短時間內,營州就增加了十幾萬人口,這其中,不少人都是有氣節的文人,這些人中不乏有能力之輩。

李貞統一定了一個時間,對這些求官的文人進行考核面試,面試由李貞、張柬之主持,先是由張柬之考問求官者想要求的官職,隨後考核學識,比如一些歷史典故,然後由李貞問一些如何治理地方,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的一些問題。

問題都是隨機的,李貞根據這些求官者的意願問一些相關的問題。

在李貞看來,其實這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主要是要有能現這些能人的伯樂,而毫不謙虛的講,自己和張柬之就是這個伯樂。

張柬之也是看人極準,都能根據求官者所擅長的能力而委以官職。

而且在李貞的建議下,張柬之在短時間內在營州建立起了一套更為先進的官吏晉升制度。

採取末位淘汰掉,政績在後面的要降職,而政績在前面的要升官,如此一來,就可以讓這些官吏不敢人浮於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而為了讓這些官吏都清廉,不至於腐化,李貞決定高薪養廉,用高額的俸祿讓這些官吏能有好的生活,以便更好的調動工作積極性。

當然,同時也要建立高效的監察機制,如此一來,可以讓官府更加廉潔。

李貞現在並不著急擴張,槍打出頭鳥,這天下的混戰一時半會兒是無法結束的,戰爭打的是經濟,是實力,所以,只有搞好了內政,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和實力,才可能剪除各地軍閥,掃清異族。

否則,沒有實力就窮兵黷武,最後只會自取滅亡。

就比如南北朝時的西魏的宇文泰,雖然軍事能力出眾,但出兵攻打東魏高歡卻遭到慘敗。這使他意識到了光有軍事能力不行,必須搞好內政,增強實力,結果幾十年後,宇文泰後人建立的北周在壯大實力之後果然不費什麼力氣就滅掉了高歡後人建立的北齊。

再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全部都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實力不濟。

所以,只有擁有了絕對的實力,才能更容易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李貞決定,先好好展內政,將自己的實力提升,有了本錢才有可能一統全國。

而要展實力先需要人口,在這個時候,人口是一種戰略資源,有了人,才可能展生產,增加兵員,沒有了人,那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李貞在布求賢令的同時,也開始制定政策,吸引流亡的難民。

“叮!宿主觸支線任務——內政達人,宿主必須在一年之內吸引到五十萬以上流民到達營州,提升營州的實力,完成任務後會有豐厚的獎勵。”

系統音在腦海中響起,李貞一聽,這系統與自己倒是很配合,當下李貞樂呵呵的接受了任務,準備大幹一場。

離營州最近的幽州和薊州人口要比營州多一些,更遠一些的河北道冀州一帶,更是人口稠密之處。

李貞就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州上。

為了吸引流民,李貞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但凡來到營州的,官府都會按人口給予土地,提供種子,而且三年之內不繳納任何賦稅。

營州與半島的面積很大,可耕種的土地很多,李貞決定在營州再次大量推廣蕃薯和玉米等高產作物,李貞相信,有了這些高產作物的推廣,營州生產的糧食,完全可以滿足生活需要。

不得不說,李貞的運氣不錯,趕上了一個好機會。

此時的幽州和薊州在異族統治之下民不聊生,那些異族平時只知搶掠唐朝百姓,哪裡懂得什麼治理地方。

他們還延用老一套方法,將幽州和薊州大片的農田劃為牧場,交給奚人和契丹人放牧。

而失去了土地的老百姓,這些異族卻並不理會,甚至將不少百姓抓去做奴隸。

異族對幽州和薊州的老百姓完全當成了牲畜一樣看待,只知搶掠,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如此一來,幽州和薊州大批百姓逃出家園。

他們的去處有兩個,一個是南下入河北道,一個是東進入營州,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進入營州。

這是因為,現在的河北道在李福的統治之下也是民不聊生。

李福並不懂怎麼治國,窮兵黷武,不斷擴充軍隊,短時間內,竟然將軍隊擴充到了四十萬。

而這麼多的軍隊只依靠河東道和河北道供給,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但李福不管這些,只是一味加重稅賦,這讓老百姓更加懷念起原來的大唐,懷念起李貞。

再加上聽說營州一帶的好政策,不少臨近營州的平州人也是拖家帶口,逃到了營州。

時間一長,連河北道內地的魏州、滄州和冀州的百姓也開始逃離河北道,去營州討生活。

如此一來,營州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吸納了大量的流民,只四、五個月的時間,營州就增加了五、六十萬人口……

喜歡我在大唐當王爺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當王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