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十三章 一道特殊的歷史題

在考利文中學,郭宗堂和黃坤生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學習十分刻苦。一次,歷史課堂上,講授中世紀歐洲歷史的老師,給大家出了一道歷史題。他的題目是十字軍東征該不該進行?你認為,那幾次東征路線都合適嗎?請你設計一個最佳遠征路線。

這個題目看上去並不難,可是,要出色地完成老師的任務,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完成這項作業,第一步,就要徹底搞清東征的具體情況,另外,還要摸清每次東征的具體路線、每條路線上的歷史、地理、物產、軍事等狀況,然後才可擬定出最佳方案,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郭宗堂拿到題目後,他先到了學校的圖書館,查閱到了有關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資料。一開始,他並不清楚什麼是“十字軍東征”,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概念,非常陌生。經過查閱,他才知道,十字軍東征是指在1o49——1292年期間,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持續近兩百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國家動的戰爭,前後共計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因此每個參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至於東征的原因,郭宗堂從史料中便可知道,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教教徒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了多次東征行動。

這十字軍東征,先後進行了9次,每次進行的路線不盡相同。郭宗堂在想,如果把每次的行軍的路線重設一次,顯然不合適。於是他對黃坤生說“你的拿到作業完成了沒有?”

“沒有,還在查詢資料。”

“你是怎麼想的?是要把9次東征的路線圖都要研究一遍嗎?”郭宗堂不解地問道。

“沒必要,我想重點研究一次的就可以了。”

其實郭宗堂也是這樣想的。經過商議,兩個人決定只研究一次東征路線。

經過對比篩選,他們選定了第二次。

郭宗堂和黃坤生他們研究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生在1141--- 1149年。這次東征的起因是1144年塞爾柱突厥人佔領了愛德沙。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建立的埃德薩伯國淪陷後,為了響應耶路撒冷王國的請求,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起了這次東征。這次東征,十字軍從歐洲出,劍鋒直指小亞細亞。結果,出動較早的神羅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佔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宗堂,你覺得這次東征失敗的關鍵在哪裡?”黃坤生問道。

“肯定在神聖羅馬帝國。”郭宗堂堅定地說。

“為什麼呢?”黃坤生對此並不明白。

郭宗堂隨即解釋說,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康拉德率領的的軍隊有約兩萬人。1147年5月底,沿著第一次十字軍的6路路線,從雷根斯堡跨過萊茵河和多瑙河,順利透過了匈牙利,但在拜占庭境內又生了衝突。德國人於9月抵達君士坦丁堡,跟拜占庭之間爆了更嚴重的矛盾,以至於康拉德威脅要武力佔領這座城市。終於,拜占庭人把他們送過了海峽。皇帝曼努埃爾派他的瓦蘭吉衛隊長作十字軍的嚮導。在尼西亞,康拉德把隊伍裡的非戰鬥人員送到拜占庭控制的地區,自己率領主力於1o月15日出進入小亞細亞內地。

郭宗堂解釋說,這是一次十分冒險的軍事部署。當時,康拉德計程車兵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對小亞細亞一帶很不熟悉。這次行動沒有取得拜占庭帝國的大力配合,康拉德帥軍冒然行進。而突厥人他們以逸待勞,對地形十分熟悉。他們就隱藏在十字軍的附近,等待動突然襲擊的時機。機會終於來了。當時,口乾舌燥的十字軍現了一條小溪,騎士們紛紛下馬飲水,就在這時,突厥人動了進攻。由於十字軍毫無防備,戰鬥很快變成了一場屠殺。騎士們根本沒能還手就被消滅了。到了夜晚,康拉德丟下整個部隊逃到了尼西亞。那些沒有被殺的十字軍被突厥人賣為奴隸了。郭宗堂認真地查詢了第二次東征的路線圖,他提出,當時康拉德的軍隊,不應該直接進軍小亞細亞,而是取得拜占庭帝國的支援,先派人打聽對方敵情,然後動用兵船,在的地中海西岸部署水軍,水6夾擊突厥人,也許能改變這場東征的結局。

對於這個觀點,黃坤生也很贊同。“你提出的這個觀點,僅是我們自己的看法,它並不和歷史相符合,我們還要更多的史料,以論證我們的觀點。”

經過數天的奮戰,郭宗堂和黃坤生的研究報告已經提交給了老師。當老師結果他們倆那份沉甸甸的而研究報告時,老師都驚呆了。他沒想到,就這一道作業,兩位來自大洋彼岸的中國學生竟如此認真。

老師把他們兩個的研究報告翻開看了看,認為報告結論特別清楚,史料異常豐富,每條史料有明確的標註了時間、作者和來源。看完報告,老師高興地對他們說“你們的研究報告寫得非常好,我要在班裡表揚你們,你們為全班同學樹立了一個榜樣!”老師一番話,讓郭宗堂堂和黃坤生高興不已,他們的勞動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喜歡同光遺夢請大家收藏同光遺夢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