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九章 參訪茶園

第二天一大早,經過一宿的休整,商船再次出。一路順風,船很快。兩岸的美景匆匆略過。很快,他們便來到古城衢州。沒到此地前,郭宗堂就知道,一年前,這裡曾經被太平軍攻佔,此城肯定人去城空,面目全非了。可是,到了衢州,他們才現,情況並非想象的那麼糟糕,這裡的商業依舊。來往船隻縱橫交錯,南北客商絡繹不絕。大大小小的客棧、酒肆、商號晝夜喧囂、忙碌不止。

“我們下一個地方去哪裡?”郭宗堂問道。

王奕昌告訴郭宗堂,再往下走,那就是江西省會南昌了。南昌,原本是一座美麗古老的歷史名城。可是,這幾年,太平軍和官府軍隊反覆爭奪此地,使得此地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商業一落天丈,日趨蕭條。光臨此地,原有的美景早已面目全非,城中滿目瘡痍,瓦礫廢墟隨處可見……見此,大家沒有了頂點興趣,只好離開了南昌。

離開南昌後,船隊向西南進,目的是要去湖南的商業重鎮——湘潭。此地是內地著名的貿易中心之一,在對外貿易只限於廣東的時候,湘潭曾是重要的分配中心。它也是一個商業中心,各地的茶和絲綢要集中在這裡封裝,再運往廣東出口到外國。湘潭到廣東的6上運輸貿易系統十分達,運輸貨物穿過南風嶺的僱傭搬運工人不下十萬,南風嶺在兩座城市之間,搬運貨物支撐著要道兩邊龐大人口的生活。

近些年來,火輪來到湘潭,再加上中英戰後,洋人相繼來此,湘潭人的生計備受衝擊,商貿狀況大不如以前。

“王先生,您是否知道該地茶園分佈於何處?”郭宗堂問道。

“以前,本人時常來此地進貨,對此地比較熟悉。我帶各位去當地的茶園以及茶場看看。”

王奕昌一句話,令大家興奮起來。這下,終於可以到茶園、茶場,十幾看看茶葉的生長、加工的狀況。

在王奕昌地帶領下,郭宗堂等來到了一個胡雨香的地方。這裡地勢開闊,漫山遍野種滿了茶樹,綠鬱蔥蔥。來到茶園,郭宗堂現幾位茶農正在採摘茶葉。

於是,他便上前問道“老伯,您這是採摘幾輪茶?”

“第一輪,您看,就是這種茶尖。用它製作出來的茶品相才好,味道才正宗。”

茶農的介紹,令郭宗堂異常驚歎。

“此地茶尖要送往何處加工製作?”

茶農告訴郭宗堂,無需送往他地,自己家中就會加工。在湘潭,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手工製作茶葉。茶農的介紹,令郭宗堂興趣盎然。

“老伯,您說說,這茶葉是如何加工而成的?您能否到本人去看看嗎?”

老茶農心裡很高興。他隨即帶領郭宗堂來到了自己的茶葉加工作坊。

看著正在忙碌製作茶葉的家人,老茶農介紹道,製作茶葉過程十分複雜。第一步,先要進行採摘。這個過程,一般選一芽三葉,鮮嫩度適中。枝梗宜短,細小,這樣枝梗的含水量少,製作出來的茶葉香氣高;第二步就是曬青。茶青採下來後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將其薄薄的攤涼曬青。曬青的目的是為了使鮮葉的水分蒸,提升鮮葉內的酶活性,為下一步搖青作準備;第三步做青。這個步驟可以分為二個小部分,簡單而言它就是涼青、搖青一直迴圈的過程,隨著次數的增多,涼青搖青的時間也要慢慢的增加,一般都需要有六——八的涼青、搖青,茶鮮葉才能達到進入殺青的標準;第四步殺青。做青一般是從當天傍晚開始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就要要一定的經驗積累,透過對茶鮮葉的觀察來決定是否要炒青。殺青是茶葉品質固定的重要環節,將決定茶葉的品質好壞。有經驗的製茶師能夠很好的把握時機制作出優質茶葉;第五步包揉。把殺青後的茶葉包在特製的布里,準備放入整形機。利用“包揉機”把整個茶葉緊包成球狀。從這個步奏的目的就是製作鐵觀音特有的球狀外形和顏色;第六步揉捻。將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機”中進行揉捻使茶葉成球狀。茶球在緊包的狀態下在揉捻機中滾動,裡面的葉子受到揉捻機和茶葉的擠壓會慢慢形成“顆粒狀”,茶青從葉狀到顆粒狀全是揉捻機的功勞,不過這得要經過很多遍的操作;第七步打散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了,再次進行包揉和揉捻,一般這個過程要持續4-6遍,茶葉才能漸漸的變為顆粒狀;第八步焙火。將茶葉平攤鋪在竹篩上放在鐵架上,至於爐中焙烤。包揉、揉捻與焙火是多次重複進行的。當茶葉最終成型就要放要進行烤焙將茶葉中的水分烘乾。這將影響到茶葉的儲存時間保證在茶葉的儲存和轉運中不變味。一般要進行三到四個時辰。至此毛茶的粗製完成。

在湘潭,郭宗堂一行走訪了許多茶園,諒解了諸多茶市行情,最後決定採購一批生茶,將其封裝好,裝貨運往上海。

喜歡同光遺夢請大家收藏同光遺夢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