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章 招生

關於預備學生的選拔問題,郭宗堂先擬定了幾項條件。郭宗堂認為,要出國的留學生,先要身體健康,經過檢查。沒有任何毛病才行。只有身體健壯,將來才能刻苦學習,回國後為國效力。另外,作為留學生,還要聰明伶俐,反應快,至於那些木訥、反應遲鈍的孩子不再考慮之列。郭宗堂看來,最好的狀況是父母思想開放,有在洋人辦的教會學校上過學,有過中英文的學習經歷,那樣,到了國外,很快就會適應那裡的語言環境。最重要一點,孩子能吃苦,品德要好,不能選拔那些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

郭宗堂覺得,具備了這些條件就可以了,就可以吸收到預備學校上學。

為了慎重起見,郭宗堂拿著這些條件和趙一博商量一下。

郭宗堂便找到趙大人。他說道“趙大人,我擬定了一個預備學校的招生條件,請你過目;請提出不同修改意見。”

趙大人看了看招生條件,他立刻走奏起了眉頭。他的這個動作,立刻讓郭宗堂一陣不安,他斷定,他擬定的條件裡肯定存在很多問題。

趙大人看了看,思考了一會,然後說道“郭先生,我覺得關鍵的一條要求被選學生是旗人四品以上官員子弟,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的家庭高貴純潔。再者,學生還有長相要好、個頭要高,他畢竟是代表中華走出國門之人。”

看到第一條,郭宗堂一陣憷。他想,如果把這一條寫進去,報名的人可能會里寥寥無幾。那樣一來,百姓子弟、漢族弟子就會被排斥在外。

“趙大人,第一條恐怕……”

“你會覺得這條太苛刻了嗎?”

“是的。”

“但是,必須這樣做,這樣的話,才可保證留學肄業順利進行!”

“可是,我在擔心,那樣的話,批的3o個名額會不會招滿?”

趙大人看來,這些條件一公佈,那些旗人高官會競相報名,不說三十名,就是三百名也能招夠。趙大人顯得很樂觀。

趙大人如此固執,令郭宗堂感到很失望,他從而感覺到了一個守舊官員的迂腐。但是,他不便公開反對趙大人。

留學肄業預備學校招生簡章正式公佈。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大家議論紛紛。百姓們漠不關心,因為第一個條件就把很多人擋在了門外,平民子弟壓根就不夠資格。至於那些達官貴人,尤其是八旗高官,他們更不理解。他們不明白,朝廷這是要幹什麼?他們不明白,為何我天朝要想洋人學習。再說啦,自古以來就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哪家的父母都不願因自己的子女送到那麼遙遠的異國他鄉,作為父母不放心啊。達官貴人門覺得還是讓孩子守在身邊,安安穩穩好。在他們看來,郭宗堂這些人就是沽名釣譽,異想天開。

因此,簡章貼出去十天了,可是始終無人問津,沒有人對此感興趣。

這樣一來,趙大人坐不住了,實際情況和自己想象的東西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招不上學生如何是好?趙大人一籌莫展。無奈,他只好找到了郭宗堂。其實,這一點,郭宗堂早在預料之中。

“宗堂,沒有哪個家長願意送孩子來,招不到學生,怎麼辦?”

郭宗堂便拿出了自己再次修訂以後的方案。他規定,凡是家庭清白、身體健康、聰明伶俐的,年齡在12——15週歲的孩子均可以報名。對於前來報名著,必須經過體檢、考試等程式,合格者方可入圍。簡章裡明確指出,入圍的學生,在預備學校裡學習一年。第二年,在正式分批選派出國。郭宗堂計劃,共招收12o名幼童,分4批派遣,每批3o人。留學的時間是15年左右。

郭宗堂在簡章裡明確指出,留學費用由國家支付,留學期間孩子的衣物、被子等用品由國家同放。

為了確保留學肄業計劃的順利實施,郭宗堂規定家長們必須和監護人籤一份合同,留學是在自願的原則下進行,家長們明白這點後,倘若在期間生了意外,家長滿要承擔一切責任。

預備學校成立,按照曾總督和丁大人的安排,劉翰被任命為預備學校的校長。既然如此,郭宗堂覺得很必要把修改後的招生條件拿給劉翰大人看看,也聽聽他的意見。

據郭宗堂瞭解,劉翰之前長久任曾總督的幕僚,經常給曾總督出謀劃策。曾總督從事洋務事業,他也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薰陶,對西洋之事很容易接受。此人對留學肄業一事,興趣濃厚,這些條件,他應該沒有什麼異議。

果不其然,在劉翰看了這些條件後,他讚譽道“不錯,想得很周到,可以實施了。”

一開始,劉翰和郭宗堂選定招生的範圍放在了東南沿海,尤其是廣東、福建和浙江。之所以這樣考慮,是因為這一帶的僑胞很多,很多家庭都有海外關係。這裡的人們和外界來往比較多。對於留學肄業這件事,他們更容易接受。果不其然,訊息一出傳開,便有很多人前來諮詢報名。

報名處分別設在了上海和廣州。郭宗堂是廣東人,所以,廣東地區的就有他來負責。就在招生簡章貼出去後的第二天,一位名中年男子便來到了招生處。

“請問,此處是招錄出國留學幼童嗎?”

“是呀?閣下是?”

來人做了自我介紹。他名叫郭天雄。他是一位英國貿易公司的中方翻譯。他有一個兒子,今年正好13歲。和洋人經常打交道的他,對西洋文化有些瞭解,他就希望保自己的兒子也送出國外,接受西洋文化。

“沒有問題。”郭宗堂登記上了郭天雄兒子郭斌的名字。

郭天雄剛走,接著,有一人走了進來。

“先生,這裡在招生嗎?”

“是啊,您給誰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