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

陳家長房長孫的洗三禮格外熱鬧,凌大姐一舉得男,其婆婆陳大太太更是沒口子的贊,“再沒有比我這媳婦更懂事更貼心的了,這脾氣,這秉性,闔家上下,滿族親戚,誰不羨慕我?”

陳三太太笑,“不說別人,我就羨慕大嫂羨慕的了不得。--”她家裡三個兒子,俗話說,子孝不如媳孝,深知娶個稱心媳婦不僅是兒子的福氣,更是做婆婆的福氣。

陳大太太更是高興,又奉承了凌大太太一套。

凌大太太投桃報李,“我直說我這閨女命好,遇著親家母這樣的婆婆,並拿她做媳婦,只當個女孩兒疼。”凌大太太自己沒兒子,深怕閨女只開花不結果這一點隨了自己,自從凌大姐有了身孕,凌大太太沒少燒香拜佛保佑閨女一舉得男。如今閨女果然生了兒子,凌大太太身心舒暢的同時也算計著去廟裡還願的事了。

女人們說的熱鬧,陳三太太瞧見趙長卿,笑對淩氏道,“有些日子沒見,你家大姑娘更出息了。”女孩子長大一天一個樣,當初凌大姐成親時見還是小孩子,如今很有些亭亭玉立的嬌美模樣了。

淩氏笑,“小孩子一個,在家也是個淘氣的。”

陳二太太問,“不知大姑娘十幾了?”

淩氏笑,“過年就十四了。”

陳家三房,長房陳大老爺最平庸,在衙門裡做書吏。好在有親弟弟做司獄的陳三老爺的面子,陳大老爺貴在老實,家裡有能幹的媳婦,日子也過得太太平平。陳家二房是經商的,雖不是大富,也頗有家資,故此,陳二太太的打扮也頗是華麗。

陳二太太不著痕跡的打量了趙長卿一回,看趙長卿眉目出眾,舉止從容,尤其間一支小雀頭釵,點翠鑲寶,自雀喙下垂下一串滾圓米珠,極是華麗。陳二太太頗是意動,只是與淩氏不熟,不好直接打聽人家姑娘婚配與否。但,陳二太太忖度著,明年才十四,想必是沒人家的。

洗三禮大家都添得豐厚,很是給凌大太太與陳大太太面子,中午吃過酒席,紛紛起身告辭,唯凌大太太與陳二太太、陳三太太留到最後。

凌大太太是又看了回閨女和外孫子,這才告辭了。

陳大太太陳二太太陳三太太瞧著丫環婆子把殘席收了,妯娌三個坐著說話,陳二太太此方問,“大嫂,今天來的趙太太,就是咱們大郎媳婦的姑媽嗎?”

陳大太太笑,“是啊,趙太太為人和氣的很。”

陳三太太一早看出陳二太太的心事,抿嘴笑道,“非但趙太太好,二嫂肯定瞧著她家大姑娘更好。”

陳二太太嗔,“弟妹哪裡知道我的煩惱,我聽說三郎的親事弟妹已有眉目了,我家二郎這裡,媒婆子來的倒不少,就是都覺著不大合心。”嘆了回氣,呷了口茶,陳二太太笑,“以前我倒沒留意過趙大姑娘,今天這一瞧,當真是個好姑娘。這才厚著臉皮跟大嫂打聽打聽。”長房有二子,三房有三子,他們二房只有這一個兒子,故此,對兒子的親事,陳二太太真是百裡挑一的尋羅,只為給兒子求一門好親事。

陳大太太笑,“趙大姑娘品貌都好,家裡也是六品百戶。我聽媳婦說,趙大姑娘非但生得秀麗,為人處事都極好,針線出眾的了不得。她五六歲上,趙家就請了女先生教她唸書識字,雖是個姑娘家,學問也是通的。哎,其實不用我說,趙大姑娘這樣平平的往外一坐,就叫人瞧著好。”她家裡還有小兒子,比趙長卿年長兩歲,年紀上倒般配,只是趙家這般用心栽培姑娘,人家姑娘也出眾,起碼也要尋個門戶相當的人家,如何瞧得上她這小吏之門。

不是陳大太太說話難聽,二房家資也有,只是一樣,商賈人家,這就不大般配了。

果然,陳大太太這樣一說,陳二太太便知難而退了,惋惜嘆道,“人家姑娘是好,只是咱們配不上。”

陳三太太笑,“看二嫂說的,咱們二郎品貌皆是一等一的,如何就配不上了?”

陳二太太做生意的人,腦子清楚的很,並不因妯娌隨口奉承一句就昏,嘆道,“二郎要是有三郎一半唸書的本事,我也就不用這般愁了。二郎配不上人家,趙大姑娘卻是真真正正的好姑娘。”

陳大太太笑,“是啊,我跟你們說,這位趙姑娘的好處,還不在外頭。她小小年紀就知道過日子,別的姑娘家攢些私房無非是買些脂粉頭油。我聽我們親家母說,趙大姑娘攢了一二百私房,倒是著家下人去尋了處小院子置辦下來,重粉刷了一回往外出租,一年租金也是二三十兩銀子。這幾兩銀子不算什麼,只是看這心思,以後就是過日子的好手。”

陳三太太讚歎,“唉喲,還有這事?”

“我再說一樣,你們若訊息靈通應該知道的。”陳大太太道,“今年鯉魚街新開了兩家鋪子,一家包子鋪,一家果子鋪,都生意紅火的了不得。兩家鋪子都有趙姑娘的本錢。”

陳二太太對這方面極外靈道,“我知道大嫂子說的那兩家,就叫‘三人行’,文縐縐的名兒,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書鋪子呢。生意當真是好,以前摘星閣只允朱家包子鋪的包子進去,現在‘三人行’這家包子鋪的包子也進了摘星閣。許多人都說味兒好,是獨有的秘料配方,二郎還買了幾次回去,的確味兒好,連帶著那滷肉,只不知是怎麼滷出來的,天天不知多少人去排隊。”

陳二太太噼哩啪啦的唸叨了一回,問陳大太太,“這裡頭竟有趙大姑娘的本錢?”

“是啊,我聽親家太太說的,斷做不了假。”

陳二太太嘖嘖感嘆,“那趙大姑娘可真是了財。你們少去街上不知道,三人行這家包子鋪是新開的,原本不過是小鋪面兒,也才三四年的功夫,就做成這樣的大鋪子。鯉魚街上的鋪面是買下來的,那也得千八百的銀子。別小看這包子果子的生意,民以食為天,這上頭很是賺錢。”

陳三太太聽的心都活了,她家長子的親事已有了眉目,可家裡並不只長子這一個,還的二子三子。長子是要走科舉的,二子三子,不論誰,若能娶這般能幹的媳婦,以後是不必愁的。

陳三太太只不動聲色,自陳大太太家告辭後,回家對丈夫道,“三郎的親事差不離了,五郎的親事,你有眉目沒?”

陳三老爺一聽便知妻子不是無地放矢,問,“怎麼,你是看中誰了?”

“真有個極好的姑娘。”陳三太太先讚了一句,隔著炕桌坐在另一畔道,“也不是外人,就是大郎媳婦孃家姑媽趙百戶家的長女。那位趙姑娘實在是好,我見了幾回,形容舉止沒的挑。又是自小讀書識字的,針線廚藝都通,還極會過日子,是個心裡有盤算的人。若不是三郎的親事已經說好了,這樣的好姑娘,做長子媳也是一等一的。”

陳三老爺認真聽了,接過老婆遞上的茶,微微點頭,“你眼光倒是不差。”

陳三太太笑,“這麼說,你覺著也好?”

陳三老爺話裡有話,道,“能叫將軍府看上的姑娘,怎會不好?”

陳三太太一時沒明白,陳三老爺道,“我聽同知大人說,楚將軍家的公子親事已經定了的,就是跟邊城衛所的趙百戶結的親。”

陳三太太猶是不信,道,“姓趙的百戶,也不一定只有趙大姑娘的父親吧?”

“去歲衛所的王千戶死了,如今趙百戶就代管著王千戶手下兵馬,不是趙姑娘的父親,是誰?”陳三老爺道,“說來也是咱家的親戚,以後更親近才好。親事什麼的,不準再提。”敢跟將軍府搶親,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陳三太太驚歎,“我的天哪,這可真是真人不露相,我看趙大姑娘年紀還小,將軍公子不是十八|九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