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章

“咱們話是這樣說,等以後你就知道了,天底下的婆婆有多少像你家老太太似的。姑媽是真正命好,遇著好婆婆,一進門兒就當家。別人家多的是婆婆當家當到死,才能把管事的大權放給兒媳婦。對許多婆婆來說,兒媳婦就算不是半個賊,那也是外姓人,人家婆婆自然是提防著的。”凌二姐嘆道,“當然也有那不知福的。像三妹妹,其實林家太太是個明理人,林太太身子不結實,娶兒媳婦就是為了給自己分些擔子。先時叫三妹妹當了幾日家,三妹妹那個脾氣實在夠嗆,如今林太太也不叫她當家了。好幾回三妹妹回家,跟祖母抱怨婆家日子苦。她也不想想,三妹夫是有了秀才功名的人,這舉人哪裡是好考的。打去年年初幾人就了甘肅府,家裡日子怎麼對付著都好過,外頭吃喝就是錢,不節省些,以後三妹夫怎麼奔前程?她又不是那等有什麼心機的人,敢在家裡說這話,少不得在婆家也露出不滿來,叫林太太怎麼喜歡她?”

趙長卿早就與凌三姐不睦,並不多說凌三姐如何,倒是說凌四姐的事,“四妹妹早就是個能幹的性子,與其著急她婆家的那點子生意,還不如自己開個鋪子。”

凌四姐道,“我也這樣勸她,女人到底要自己手裡把著銀子,別人才不能小瞧。”

兩人說了會兒話,外頭有病人來,趙長卿便出去了。凌四姐也要盤庫。

凌四姐跟丈夫打架的事沒幾天淩氏也知道了。淩氏倒沒說劉家如何,反是道,“四姐兒這丫頭,能幹是能幹,脾氣也忒大了。”

趙長卿聽著稀奇,道,“母親今天怎麼幫起外人了?”

“不是我幫著外人,這些事先時我也沒跟你說,這也是不是他們頭一遭打架了。四姐兒是個厲害的,四侄女婿脾氣有些面,劉家就這一個兒子,從小慣到大,難免軟弱了些。今天四侄女婿過來了,你沒見,臉上都給撓的破了相,對我說起四姐兒來,眼淚直流啊。央求我勸一勸四姐兒,這也忒厲害了。”淩氏直嘆氣,“你大舅、大舅媽都是再老實不過的脾氣,真不知怎麼養出這麼厲害的丫頭來。”

趙長卿聽了也只得說,“四妹夫倒是好脾氣。”

“脾氣好的都有些廢物了。”淩氏一頓嘮叨,“說四姐兒厲害,劉家太太也不是好纏的。”

的確,凌四姐脾氣厲害,其婆婆也不是個軟和的,婆媳兩個沒少掐架,簡直能把劉家面瓜父子愁死。當然,脾氣厲害的人,有缺點,自然有優點。

打了一場架後,待劉大郎去凌家接凌四姐,凌四姐拿捏了丈夫兩遭,小夫妻兩個便迅和好了。馬上,凌四姐非但跟丈夫和好,婆媳兩個也和好了,因為,劉家的生意出事情了。

凌四姐帶著丈夫來趙家尋門路,與淩氏道,“其實我家外頭的生意不大,就一處賣鹽的小鋪子,一年幾百斤的鹽引,賺不了大錢,賺些小錢罷了。這鹽的生意誰不知好做,也從來沒聽哪家說賣錢賣賠了的,結果我家就出了這樣的稀罕事。我也請人打聽了,姑媽不知道,是這掌櫃生了個好閨女,家裡閨女進了同知大人的府裡做小。這才幾個月,我家鹽鋪子沒賺一分錢,反虧了一二百兩進去。掌櫃說自己無能要辭工。這等坑主家的東西,他就是不辭工,也不能再用他。只是若這樣叫他走了,虧的銀子尚且不說,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淩氏素來照顧孃家,自然一樣照顧孃家侄女,道,“我倒是見過同知太太幾面,我打人給同知太太個信兒,畢竟是她府上的人。”

凌四姐道,“只要讓我出了這口氣,我情願把追回的銀子都孝敬了同知太太,也不能叫那等賊心爛腸的賺了去!若是直接去問同知太太,未免打了同知大人的臉。要我說,不定什麼時候姑媽見了同知太太,委婉的說一聲就是了。咱家雖不比同知家門第高貴,卻是土生土長的邊城人,同知大人卻是流水的官。我想著,他怎麼著也得給咱家這個面子的。”

淩氏笑,“成,我來辦吧。不是什麼大事,何況是這掌櫃可恨。你們好生過日子,別總叫你爹孃操心就是了。”

凌四姐挑眉對丈夫道,“聽到沒,姑媽叫咱們好生過日子。”

劉大郎老實巴交的說,“你少欺負我兩回,日子就好過了。”

凌四姐笑罵,“你也就是個面憨。”

劉大郎好脾氣的笑笑,不說話了。只是想著,都說養女隨姑,自家媳婦姑媽這等和氣,怎麼偏生自己媳婦是個老虎脾氣呢。

好在劉大郎自小受他孃的老虎脾氣長大,如今娶了個老虎媳婦,只是心下抱怨幾句,想著媳婦也是一心著急自家過日子的事,並無外心,便是讓她一讓也無妨的。

連凌大太太也說凌四姐,與淩氏抱怨道,“我也不知道怎麼生了這麼個東西,翻起臉來不是個人,這說好起來,又是一個閨女三個賊,前兒看我這兒一筐桃子,她都得弄一籃子帶回婆家去,說是大郎愛吃。我也不是那小氣的丈母孃,只是那丫頭可恨,把大個兒的全挑了走,沒良心的很。”

淩氏笑,“嫂子這話傳出去,可就坐實小氣的名聲了。”

凌大太太一陣笑,“前兒我聽四姐兒說了,多虧妹妹幫她婆家遞了個話,如今那掌櫃乖乖的把吞了的銀子又吐了出來。同知大人把明年的鹽引都給她婆家批下來了,這也是意外之喜了。”

淩氏笑,“原也不是什麼大事,那掌櫃估計是見司吏大人不在了,便生了外心。只是他也不想想,咱家要真這樣好欺負,都不用在外頭做生意了。”

凌大太太笑,“如今這狗眼看人低的事多了去。”

姑嫂兩個唸叨了一通,凌大太太嘆道,“這兩天父親都在家裡算呢,正是秋舉的日子,阿騰打去年與阿白還有幾個同窗去了甘肅府,只輾轉託人送了幾封信回來,連年都是在甘肅府過的,不知今年考得如何呢?”

淩氏道,“那孩子不像是沒福的,父親只管等著聽好信兒就是。”

在某方面,淩氏頗具預言本領。

中秋前,凌騰蘇白,便都衣錦還鄉了。

在這個年代,舉人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功名,哪怕再沒出息的舉人,去給人家當授課先生,那供奉也比秀才要翻上幾番的。

凌騰是桂榜三十五名,蘇白的名次更好一些,桂榜十五名。

唯一可惜的是,林旭又落榜了。

喜歡歡喜記請大家收藏歡喜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