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5章

<1i> 趙長卿並不喜歡《祝青雲》這曲子,她總覺著有些悲傷。

每次聽到這曲子,她總會想起楚渝在杏林第一次吹起《祝青雲》的模樣。蜀王只是聽過一曲《祝青雲》便離開了,趙長卿也攜夏玉回付家。

趙長卿只與夏玉說是家中長輩的朋友,夏玉年紀小,很好糊弄,並沒有追問。趙長卿將玉玦握在掌中賞玩,她並不知道蜀王竟認得這件東西,當時她初見太爺,朱太爺覺著她挺閤眼緣,隨手將這玉玦賞了她。後來,朱太爺給她的東西里,她整理的時候見到了一幅蜀王題的字,才知朱太爺同蜀王是認識的。趙長卿卻是沒料到會在神仙府遇到蜀王。

趙長卿遇到了蜀王,卻說不上奇遇,蜀王只是打聽了朱太爺的事,餘者一概沒有多問,對於朱太爺的曾外孫女趙長卿更沒有多問一句。彷彿,就是匆匆而過,或者是這玉玦有靈,讓她帶給蜀王有關朱太爺最後的訊息。

趙長卿很快將此事拋諸腦後,專心的準備起夏文秋舉用的東西。自衣裳到吃食,都有專門的規定,考試最防作弊,如衣裳,都要單層的。如吃食,糕點類要切成寸見方的小塊。哪怕饅頭也要切開,包子更不成,總之各種嚴格。

別看夏文唸書訪友的忙碌,趙長卿這陪考的也不輕鬆。

八月丹桂飄香的時候,院裡這棵桂樹很有些年頭了,開出的桂花是極燦爛的金黃色,香氣濃郁,整個院子都芳香的很。夏文昨夜一夜未眠,一大早吃過飯,馮殷就來找他,兩人在書房既未做詩也未行文,皆神思不囑的等著榜單呢。兩人的小廝早飯都沒吃便去貢院外等著了。

一時,永福捧進一瓶新鮮桂花,趙長卿喜歡用鮮花薰屋子,如今八月,夏文書房裡插瓶的換了桂花。

馮殷素日最淡定的人,見了這花極是歡喜,笑,“這花好。”

永福笑,“我家奶奶已吩咐人往馮大爺的院裡送了一瓶。”

馮殷笑,“多謝弟妹了。”他與夏文素有交情,只是家中境況遠不比夏家,此次能一道住在付家,本身便是極大的幫助。就是考前,趙長卿預備秋闈時的東西,也多給馮殷預備了一份。馮殷時常說夏文娶得賢妻。當然,他家中妻子也很賢良,這些年他要科舉,都是妻子辛苦操持家事,侍奉父母。如若能桂榜得中,也能對得起妻子這些年的辛勞了。

時間其實並沒有多久,只是對於夏、馮二人而言,真的是太久了。當驕陽自東方冉冉升起,金光萬道散落人世間,兩個小廝一臉激動的跑回家來,其實不必問,只看這幅形容便知都是好訊息。夏文桂榜十一名,馮殷桂榜三十三名,都是極好的名次。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歡喜時。

且不說馮殷歡喜的清淚長流,便是夏文也眼圈兒泛紅……後面的事不必說,俱是喜事,來報喜的官差還一人一個給繫了大紅花,趙長卿打賞了官差,又聽了一套恭喜奉承話,便是付家上下也很為兩位爺高興。付老太太還張羅著擺兩席酒,一併熱鬧熱鬧。小夏姑媽笑問趙長卿,“可打人回鄉報喜了?”

趙長卿笑,“已經叫平安快馬回去了。家中公婆知道,還不知要如何歡喜。”

小夏姑媽挽著趙長卿的手笑嘆,“不枉你這一年多悉心照顧文哥兒,他總算沒辜負你。”

趙長卿笑,“小姑丈這樣的提攜指點相公文章,相公自己也肯用功。”

付老太太打趣一句,“我看,還有你旺夫的緣故。”

趙長卿笑,“承老太太喜言,那我就盼著一路旺到底了。”

一時間,屋內俱是笑語歡聲。

夏文又在付家住了兩日,基本上日日出去吃酒應酬,得意之人在一起,自然有說不完的慷慨激昂,拉不完的關係交情。待重要的幾場酒吃過,夏文便同小姑媽、小姑丈告辭,得帶著老婆、妹妹回家,家裡定也惦記著呢。付老太太、小夏姑媽都未苦留,均笑,“回家好生樂呵幾日。”

夏文笑,“在家也呆不了幾天,已經與幾個朋友約好,一道去帝都。明年是大比之年,轉眼既到的。”

小夏姑媽點頭笑道,“文哥兒運道起來了,只管去,你姑丈說你文章火侯已到,問題不大。”

說了一時話,夏文就帶著妻子、妹妹正式拜別,小夏姑媽小付姑丈帶著三個兒子一直送他們到門口,小夏姑媽很有些不捨,道,“一道住著不覺什麼,你們這一走,我心裡便空蕩蕩的。”

夏文寬慰小姑媽道,“姑媽放心,待去帝都前,我再過來。就是到了帝都,如今信件來往方便,您莫記掛我,我會好好的。”

“好,好。”

諸人又說了一席話,小付姑丈道,“去吧,青城縣離成都府雖不過大半日馬程,也別耽擱太久。什麼時候閒了,我送你們姑媽回去瞧瞧也便宜。你們這就啟程吧,早些到家,我們也放心。”

趙長卿聽到城中此起彼伏的笛聲,皆是一曲《祝青雲》,似是為了應喝城中喜悅,馮殷在後面的車內也吹起了笛子,依舊是《祝青雲》。青雲直上,大約是世間男子共同的志向吧。

忽又一陣嗆人的香火味兒傳來,夏文掀簾子瞧一眼便放下了,笑道,“如今這在神仙府還願的人,燒香燒的跟著了火似的。”今日他懶上一懶,不騎馬了,與趙長卿同乘一車。只要彼此在一處,哪怕不說話,夏文都覺著心中滿滿的歡喜。

趙長卿笑,“神仙府的香火還是極靈的。”

夏文笑,“說起《祝青雲》來,還有個玉笛的典故,你知道不?”

趙長卿如何不知,道,“史書上說過,唐神仙作《祝青雲》時,因曲調高昂,一支竹笛吹裂,因此先時只得半曲。鳳武皇帝聞知此事,賜了一管玉笛給唐神仙,唐神仙就此完成整曲祝青雲。是不是這個典?”

夏文笑,“那管被鳳武皇帝賜給唐神仙的笛子,也有個極好聽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

這個,趙長卿卻是不知了。

“那管笛子,就叫青雲。”夏文想到一則趣事,笑,“以往有個同窗,家資豪富,得到一管玉笛,上面還有鳳武皇帝的落款,便以為是青雲,牛吹到了天上,後來拿到學裡給山長品鑑。山長就說了一句,‘那笛子名叫青雲,卻是紫玉所雕,故此史書稱紫玉青雲,你怎麼倒拿一管碧玉長笛來?’我們笑得肚子都疼了。夫子惱他枉唸了書,罰了好幾日的功課方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