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章 秦崢(二)

秦十二跟著秦崢在西山寺吃了頓素齋,下山時他去西山別院看望趙長卿,秦崢便直接回了兵部衙門。

此時,宋太后已將咸陽王的事安排妥當,咸陽王暴斃,中毒而死的模樣是瞞不過人的。宋太后也沒打算瞞著,宋太后說讓監察司查,彭相堅持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司共查,宋太后也沒再堅持己見,全依彭相的意思。

後宮裡,太皇太后得了信兒又鬧了起來,戚貴太妃素來是個和氣性子,這些天也正準備著去女兒端睿公主府上養老,叫她去管太皇太后,她委實不敢做這個主。

宋太后從來不強人所難,道,“罷了,貴太妃的確多有不便。你多留意六公主一些,她年紀小,先在慈寧宮養了兩年,後來太皇太后身子不好,交給穎太嬪。穎太嬪年歲大了,精力上難免不濟,還得你多照看。”

戚貴太妃忙應了,道,“娘娘放心,臣妾一定照看好六公主。”

宋太后轉而宣景惠大長公主進宮,宋太后道,“咸陽王突然過逝,哀家這心裡十分不好受。”

景惠大長公主嘆口氣,勸道,“這也是沒法子的事,興許是咸陽王命裡無福。娘娘身為嫡母,對幾個王爺樣樣周到,這些,天下都是看在眼裡的。娘娘還是要放寬心,多少大事還等著娘娘拿主意呢。”

宋太后道,“外頭的事還好說,總有內做主,彭相是先帝的師傅,如今又做了皇帝的師傅,再忠貞不過的。我無非是看看奏章,別耽擱也就罷了。只是,太皇太后年歲大了,自先帝過身,老人家精神也不比以往。如今知道咸陽王的事,愈傷感。”

“原我該過去服侍,偏生朝廷事多。宮裡的太妃太嬪,又都不入太皇太后的眼,連戚貴太妃那樣和氣溫順的性子到了慈寧宮都給太皇太后罵了出來。太皇太后久不露歡顏,委實讓我擔心。”

景惠大長公主聞絃歌而知雅意,唇角一綻,笑道,“這事兒有什麼難的,娘娘要為軍國大事操心,太皇太后那裡的事,若娘娘覺著我還可以,我過去服侍太皇太后,正是我的孝心,還請娘娘成全!”皇家死人的事,太尋常了,景惠大長公主半點不覺有什麼好傷心的地方,倒是宋太后勞請她過去照看慈寧宮,實在是一份大大的恩典!

宋太后較景惠大長公主小二十幾歲,卻得依著昭文帝的輩份,笑,“那就有勞皇妹了。”宋太后小時候與景惠大長公主頗有不睦,當然,那時景惠大長公主還只是長公主。後來,兩人因景惠大長公主的獨生女姚馨(姚馨之事見於《千金記》)的關係有些好轉,到如今,越處越處出了滋味兒,反是格外融洽起來。

景惠大長公主笑,“我求之不得。”她唯一的女兒就是被這個老太婆拽到跟前擋劍而亡的,雖然給她女兒死後哀榮,但,哀榮頂個屁用!哀榮能讓人活過來嗎!這個機會,景惠大長公主實在等得太久了,久到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真的有這樣的機會!

景惠大長公主陪宋太后說了會兒話便去慈寧宮盡孝了,寧安侯已在外頭等著了。若說帝都最有福分的人,寧安侯肯定位列前茅。

寧安侯自己當然不缺才幹,但要說有一無二也實在過於恭維。不過,人真擋不住命好。寧安侯庶子出身,因得了嫡母的眼緣兒,在一眾兄弟中最終襲得爵位不說,他還娶了個很不錯的老婆紀氏。紀氏出身性情都是一等一,唯一的不足就是無子,寧安侯弄個妾生了兒子,那妾便無福死了,寧安侯將兒子抱到嫡妻房裡撫育,自此不染二色。紀氏待這個兒子也十分盡心,到如今,紀氏嫡親的外甥女做了太后,寧安侯借老婆的光,自然更進一步。宋太后一當權,立刻將寧安侯提到禁衛軍統領的位子上。

宋太后無外乎說了些安危的話,餘者還有一道旨意給寧安侯,“行遠的長子也有七歲了吧?”

寧安侯道,“是。李碩是八月生的,到了今年八月就整七歲了。”

“眼瞅著藩王要就藩了,宮裡孩子少,皇帝每天唸書,我總尋思著,多給他尋幾個伴讀才好。明天讓李碩進宮,我瞧瞧那孩子。”

寧安侯忙替孫子謝恩,宋太后笑,“姨丈不必多禮,咱們不是外人。”接著又問了問紀氏的身體狀況,便打寧安侯下去了。

接著宋太后又召見了御林軍統領、九城兵馬司、連帶著帝都府尹都得機緣進宮面見宋太后,而且,秦十二也得了恩典,成為皇帝伴讀之一。秦太嬪更進一步,升了秦太妃。

但這一步升上去又有什麼意思呢?秦太嬪得知兒子過身的訊息,當下嘔出兩口血來,幸而梁嬤嬤早有準備,宮裡又有太醫侯著,總不會讓秦太妃有什麼意外。

宋太后再命內侍去秦家看望過早已致仕的秦老尚書,這老爺子也神奇,早在宋太后少時,老爺子自知年邁,早早的同昭文帝說,老了,身子不成了,致仕回家,準備等死吧。結果,一直等到這會兒,昭文帝都駕鶴西去了,他老人家還活蹦亂跳,眼瞅著就長命百歲了。

不過,咸陽王暴斃,秦老尚書受的打擊不淺,跟著也倒了下去。宋太后打人過去時,秦老尚書虛弱的表示了對宋太后的感激,命兒子們送了內侍出去。

秦老尚書嘆道,“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我這一輩子,怕是要操心操到頭了。”

秦大老爺的面色也很差,死的是他嫡親外孫,何況這外孫身上還有皇家血脈,原是妥妥的藩王來著,如今這樣突然去了,秦大老爺心下很不好受。只是,老父這樣,秦大老爺不敢露出悲容,還得軟語相勸,“兒孫們還需父親教導哪。父親這話,叫母親聽到了,又該埋怨父親了。”

秦老尚書嘆口氣,問,“阿崢回來了麼?”

秦大老爺道,“父親,還沒到落衙的時辰呢。”

秦老尚書不忘叮囑,“待他回來,叫他來見我。”

咸陽王早不死晚不死,偏在就藩前死了。秦老尚書不是沒有懷疑,只是,到他這個年歲,許多事,已不願意刨根究底。秦崢年至而立,已升了兵部侍郎。等閒人,便是天縱奇才,也鮮有升得這樣快的。先帝活著時倒有一位,不是別人,便是如今宋太后的生父承恩公宋榮,宋榮年輕時極得先帝心意,自身才幹過人,而立之年便做了戶部侍郎。

秦老尚書靠在軟枕上,問,“兵部的差使還順利嗎?”

秦崢道,“孫兒一直是在兵部當差,倒還順利。”他原是探花出身,自翰林院進修三年,接著授官兵部,一步步的由主事爬到郎中,再到侍郎的位置。

秦老尚書道,“你眼光比我好。”秦家與宋家,原來算得上通家之好。宋榮春闈那年,秦老尚書是主考官,正經的座師。兩家的孩子也關係不差,事情就出在秦崢與宋嘉言的親事上。既是通家之好,孩子們自小來往,秦崢與宋嘉言說的上青梅竹馬,秦崢自幼對宋嘉言有些情義,待年長些,三次求娶方得宋家允婚。這其中,也頗經了一些坎坷。憑良心說,秦老尚書當年對這門親事也是樂見其成的。孫子喜歡宋嘉言,秦宋兩家交好,宋家門第不錯,宋榮為昭文帝心腹之臣,宋嘉言自身也有才幹,門當戶對,天作之和。誰也未料到已在宮中為妃的秦氏會拿秦崢的婚事與仁德親王府做交換。秦崢因此痛失所愛,宋榮受此奇恥大辱,惱怒之下與秦家絕交。若只是與宋家絕交,還真是秦家的造化。只是事情未到此止,宋嘉言神通廣大,慈寧宮將她賜婚給昭文帝的母族方家(今已被抄家族誅)都沒擋住她把昭文帝弄到手。

宋嘉言入主中宮時那叫一個強悍,百官群諫昭文帝,您老把這麼個二婚的表侄媳婦弄到宮裡做皇后,以後百年史官怎麼說,史書怎麼寫啊?鑑於宋嘉言先懷了龍種,百官也不能讓她在外頭晾著,先是說入宮可以,頂多是個宮人,生下皇嗣再升職。後來,百官又表示,頂多酬以妃位。再後來,皇貴妃之位宋嘉言都不要,她入宮便要做皇后。當朝輔彭老相爺險血濺昭德殿,都沒能擋住宋嘉言入主中宮之路。

哪怕全天下的人都反對宋嘉言入主中宮,唯秦崢是贊同的。他也不管家族是個什麼意思,他就一門心思的支援宋嘉言。哪怕宋嘉言入主中宮後,每次宋嘉言有事,秦崢必定聲援。以至於,秦宋兩家早無來往,唯秦崢與宋家關係不錯。

如今,宋嘉言做了太后,秦崢也將迎來收穫的季節。

秦老尚書咳了一陣,秦崢輕輕的為祖父揉撫胸口,取來止咳的藥膏給祖父含了,喂祖父嗽了口,沉穩又有耐心。

秦老尚書微有些喘,好半日平復了方道,“不知我活著的時候,能不能看到你的兒子叫我一聲曾祖父。”咸陽王暴斃,宋太后安撫秦家,卻是召秦十二入宮為伴讀。秦十二何德何能,他不過是秦崢的養子。若秦崢有親子,這樣的福氣,再輪不到一個小小的秦十二。

“祖父想見十二,我叫他過來。”

“阿崢,我說的不獨是後嗣。”老人的眼睛總帶著幾分濁氣,不若年輕人的明亮,秦老尚書看著這個此生最得意的孫子,心下嘆息,道,“人這一輩子,總要有個伴兒的。你這樣孤孤單單的模樣,我怎麼能放心呢。”

秦崢道,“這些年郡主很溫順。”

豈止很溫順,當初秦妃為了拉攏仁德親王一系,硬拆散秦崢與宋嘉言的姻緣,將秦崢與看中秦崢的仁德親王的嫡女小郡主湊成一對。自仁德親王一家子死絕,小郡主再未出過院門一步。

秦老尚書道,“阿崢,我這個年紀,所求者,無非是你們有妻有子,夫妻和睦,兒女孝順罷了。”

秦崢道,“祖父,我已有妻有子。”

秦崢道,“祖父或許覺著十二不是我的親子,心裡便有隔閡,須知這世上,傷害你的往往是你最親近的人,幫助你的往往是與你沒有血親關係的人。”

秦老尚書微嘆,“你還在怪她。”

秦崢淡淡地,“當初技不如人,不怪被人算計。我從不怪他人,怪只怪我自己無能。”

“如今呢?”秦老尚書閉眸輕問,“你如願以償了麼?”

燭臺上的牛油大蜡猛的暴了個燈花,出嗶剝的聲音。秦崢的側臉在燭影中晦暗莫明,他道,“如今,總算我的命運不用捏在別人的掌心隨意左右了。”

作者有話要說秦崢之事請參照《千金記》~~~~因為兩篇故事有交叉,這裡必需寫一下秦崢~~~~

喜歡歡喜記請大家收藏歡喜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