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章 孟婆茶

三司還在查咸陽王之事,宋太后已雷厲風行的辦了蜀王,動作之迅,讓朝臣好不適應。m

穆瑜也有些不適應,小皇帝都不能相信,素來慈眉善目神仙模樣的蜀王叔祖,竟然要謀反。不過,穆瑜素來相信自己的母親,只得嘆一聲知人知面不知心了。

倒是五公主啥事也不知道,每日樂呵樂呵的,穆瑜心說,真是傻人有傻福。

穆瑜還跟自己母親打聽,“母親是怎麼知道蜀王要謀反的?”

宋太后道,“藩王是要為皇帝鎮守藩地的,有沒有本事的再說,忠心是第一要緊之事。這宣召他們來帝都,一則是咱們皇家的恩典;二則,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親近一二,也是應有的情分;三則,就是要看一看他們的忠心。”

“先帝是做了多年皇帝的,他在位時尚且有逆臣謀反。先帝一旦去了,留下咱們孤兒寡母,你年紀小,還要念書。我呢,以前頂多幫著先帝從旁處理政事,到底沒親自當過家。這些宗室大臣們,哪個都不是好纏的,自然要掂量一下咱們的斤兩。若咱們鎮得住,他們自然忠貞臣服,若咱們鎮不住,難保不會生出別的心思來。”宋太后緩聲道,“就如同蜀王,先帝在時也得叫他一聲王叔的。在蜀地經營多年,如今見先帝去了,皇帝待他和善,他便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穆瑜道,“朕對他好,是因為他是宗室長輩,朕敬他三分罷了。”真是不識好人心。

宋太后笑,“皇帝要記著,你一直對人好,人是覺不出你好來的。你先給他兩巴掌,再賞他個甜棗,他才知你是好人,且不好惹。”

穆瑜深覺,他離他娘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不過,直到休息時,穆瑜才想起來,他娘還是沒告訴他,他娘是怎麼知道蜀王會謀反的啊?

蜀王之事,最終還是涉及到趙長卿,不僅是那塊玉玦,還有蜀王在西山寺同趙長卿說過些什麼,都在監察司詢問範圍之內。

趙長卿又一次見到了林隨林大人。

監察司在蜀王一事上出盡風頭,林大人卻依舊是那幅高山終年積雪的模樣,冷的很。

趙長卿如實說了,林大人道,“這事兒稀奇,怎麼蜀王不給別人,單給你。你們別是同黨吧?”

趙長卿哪怕不懂朝中形勢,也知蜀王倒了大黴。萬一受到蜀王牽連,不要說她,連她家都要受到牽連的。聽林隨這話,趙長卿倒也沒露出焦急模樣,道,“我曾外祖父少時與蜀王相識,聽曾外祖父講,因覺蜀王品性不佳,二人斷交,以此玉玦為證。這玉玦,原是兩隻,共合成一個圓。我曾外祖父半隻,蜀王半隻,就此一刀兩斷,再無往來的。”這些是趙長卿斟酌著編的,好歹儘量得把朱家擇出來啊。趙長卿將兩隻玉玦給林隨看,又道,“曾外祖父後來將玉玦傳給了我,我在蜀中時,在成都府的神仙宮偶遇了蜀王,他見到了我的玉玦。不過,先前只見了那一回,還有蜀王十五公子在畔,可以為證。上次中元節,我到西山寺給曾外祖父做道場,碰巧也遇著了蜀王。興許是人之將死,其行也善。這玉本就是我曾外祖父的東西,蜀王便將玉玦還給了我。就這麼點事兒。”

林隨挑起半根眉毛,“這麼說,你與蜀王半點關係都沒有了?”

趙長卿道,“就見過兩次面,絕對沒有任何關連。不信你們監察司去查查,當初蜀王府的密探淨找我麻煩。”

“咦,你還有蜀王府密探的訊息?”

“就是以前住在我家隔壁的楊玉芙,不過,她好像死了。”

林隨問,“還有其他人嗎?”

“柳舉人舉家回蜀中了。”趙長卿解釋一句,“柳舉人就是楊玉芙的相公。他家在蜀中的住址我倒是知道。”盡數告訴了林隨。

“那個姓楊叫什麼福的是蜀王府的密探,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猜的。”

林隨……

林隨正色道,“趙安人,我們監察司辦案是講究證據的。你猜出來的事,可以不必跟本官說。”

趙長卿心道還不是你一個勁兒的問個沒完!

林隨問,“聽說趙安人和離了?”

趙長卿道,“這也與蜀王府的案子有關?”

林隨唇角一綻,“無關。我是特意來跟趙安人道喜的。”

每次跟林隨說話,趙長卿總有一種隨時會被噎死的感覺,她看了林隨兩眼,面無表情,“林大人客氣了。”

林隨笑,“許多女人和離後都得去跳井,趙安人和離後過得是神仙日子,委實可喜可賀。“

趙長卿道,“只要不指望男人過日子,老天爺還餓不死瞎家雀呢,女人們本就不必去跳井。”

林隨輕聲一笑,起身告辭。臨走前,林隨忽然問,“我有些關於楚家的訊息,趙安人想知道嗎?”

趙長卿臉色猛的一沉,一手虛按的几案頃刻間化作齏粉,林隨挑起一邊眉毛,他身邊的路人甲百戶身形繃緊。趙長卿冷冷道,“不勞林大人費心。慢走不送!”

將趙長卿的一對玉玦當做證物收走,林隨瀟灑離去。

路人甲百戶表示,“大人,您可別沒事兒找死。我的天哪,嚇得屬下一身的冷汗。真惹毛了趙安人,她萬一給您來上一下子,您可不得跟那幾案一個下場。”

林隨渾然未當回事,道,“難不成她還敢吃了本官不成?婦道人家罷了。”

路人甲百戶心裡琢磨著,哪天閒了,他還得再去買兩身護身軟甲穿,跟在大人身邊,實在太沒安全感了有沒有。

監察司被宋太后委以重任,三司對監察司難免有些不快,原本覺著能壓下監察司來查咸陽王暴斃之事,是朝廷對抗監察司的一次勝利。不想,監察司轉身摘了這樣大的一個桃子。

真能讓人鬱悶的吐了血。

蜀王都被請到監察司去了,刑部尚書打算,咸陽王之事,也就是蜀王乾的了。大理寺少卿對此也沒什麼意見,偏生鄭伯巖意見天大,鄭伯巖堅持細查咸陽王之事。

鄭伯巖素來有鐵面名聲,大家拗不過他,只得接著查,只是查案熱情遠不比以往。

蜀王一倒臺,還在帝都的襄陽王立刻乖得跟孫子一般。

這位是昭文帝的兄弟,穆瑜的王叔。襄陽王態度之溫順,令穆瑜大為感嘆,他孃的話果真沒錯。

他沒給襄陽王耳光吃,襄陽王只看到他孃的厲害,態度便大有轉變。看來,這世道還真是人善被人欺了。有此心得,穆瑜平日裡愈將架子端得足足的,小模樣要多威嚴有多威嚴,看得宋太后心下暗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