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5章 請示

魯尚書在大昌,也算得是個傳奇人物,他是寒門出生,年輕時他一心便奔著仕途而去。

家中無錢給他額外接辦正經聘禮,就到更偏遠的地界,給他找了個童養媳。

彼時他年紀尚小,卻極有主義,不顧他人非議,帶著童養媳讀書。

那姑娘15歲及笄後,便去繡房裡給人寫墨寶,竟有了個才女的小名頭。

年輕的魯尚書將人放走,但姑娘願意留下,一直等到魯尚書十六,二人才算正式拜堂,過了明路,接著便去趕考。

後來,那姑娘心甘情願跟著魯尚書進都城趕考,二人伉儷情深,為體察明情,路上餐風飲露,姑娘寫了一疊厚厚的札記。

魯尚書一路高中榜,彼時金鑾殿上還是高祖帝,也就是如今明華帝的祖父。

高祖帝是個暴脾氣,涵養不算好,但也被魯尚書的一番報國論牢牢吸引,當即點名狀元。也不讓人入翰林院做編修,而是給人立了個欽差的名頭,把他分到一處鬧旱災的地界,讓他去處理。

這是一項苦差事,而且非常容易丟命,哪怕是有點兒根基的朝廷命官都不敢接這活,更別說什麼都沒有的魯尚書。但他不僅去了,還帶著夫人去了。

後來據說書先生們一路傳回來,魯尚書不僅救下了當地差點死掉的縣令,還帶著妻子登上城門,一個尚方寶劍橫在脖子上,一個聖旨的抽繩勒在脖子上,愣是把人給整懵了。

無論是當地不願伸手助人的豪紳,還是鬧事的難民,或是振臂高呼天地不仁的學子,均啞口無言。

魯尚書一戰成名,不過翰林院三年編修考核,直接走馬上任做了一個窮縣的縣令。

那個縣在他的治理下,六年後更窮了,氣得高祖皇帝在大朝會上破口大罵。

但科舉揭榜後,卻整整供出了十個進士,生生讓該縣成了進士之鄉,高祖皇帝把“進士之鄉”的牌坊送去後,引諸多學子前往,更有豪紳一擲千金,連帶著周邊縣城也跟著富起來!

後來,那個地方還被納入了永昌郡主的屬地,也就是今日的永昌城。

之後便是魯尚書一路升官的事蹟,三十三歲那年,他便成了最年輕的尚書。

經高祖、先帝、明華帝三代帝王寵愛而不衰,卻始終不卑不亢,是世間學子的典範。

世人稱讚的魯尚書,卻也是魯餘最懼怕之人。

想到祖父一生兢兢業業、公正克己,他卻犯了小人之心,不知該如何自處。

果不其然,一進書房,魯餘便看到坐在一旁自顧自翻書的祖母,以及剛剛放下墨筆的魯尚書。

魯尚書做事一絲不苟,但他從不留宿皇宮,也不將事務帶回府中處理。

每日散值後,他就會乘著馬車從皇城內回家,路途考察皇城之內的民生民情。

現在,怕是祖父難得悠閒時日,同祖母二人過得正舒坦。

魯餘心裡更緊張了。

“何事?”魯尚書將孫兒半天不講話,眉梢都沒動一下,但還是坐在主位上,望向他,“科考又落第了?”

他這個孫兒,人並不算聰慧,也未能如他一般科考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