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皇太后去世,皇帝聞之大悲,本就未愈的身體病情再度加重,生命一度陷入垂危,經御醫劉聲芳、張睿與秦嬤嬤全力搶救了整整兩天,皇帝終於渡過生命危險。

又三日,經茹蕙奉上的僅餘的幾瓶養生丸調養,皇帝終於自昏睡中醒來,自主張口吃下第一粥。

庚寅,帝不良於行,命皇四子胤禛代其祀天。

又十二日,養生丸用盡,皇帝已能嚥下流質以外的食物。

皇帝救了回來,卻因連場大病,幾度垂危,身體大壞,連便溺亦不能自控,更無精力處理朝事。

十二月第一次大朝,皇帝著人將自己抬上朝堂,當堂令大學士之一與一位宗室親信交出自己留下以防萬一的兩份密旨,兩份密旨加上宮中留存的底檔,三份聖旨擺在高高的御案之上。

皇帝著貼身太監李德全當殿宣讀聖旨。

李德全自御案上隨手取下一份聖旨展開,當殿宣讀,自乾清宮內綿延至宮外廣場的皇室宗親勳貴大臣盡皆跪伏於地,聽著那響徹天地的傳延之旨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李德全讀完了總結皇帝一生並將帝位傳於雍親王的聖旨,便退回了帝位之側侍立。

皇帝輕咳了幾聲,以極其虛弱的聲音說道“這是朕留下的遺詔,本是為著朕崩逝之後準備,不想朕命大,又被救了回來,只是卻再無力理朝聽政,故,朕傳位皇四子之意不改,著其即皇帝位,朕退居養心殿為太上皇,文武百官,還不領旨!”

皇帝說一句,李德全為他傳達一句,平日僅一分鐘就能說完的一番話,至李德全將其傳完,居然用了近一刻鐘。

至此,御座上的皇帝迫於身體不得不傳位的最後的一絲不甘也淡去。

再思及御醫劉聲芳之方聖上的身子大壞,若再理政,不出十日必然天地失色,若好好養著,不再勞心,又以全天下供養,或還有一兩年之壽。

對劉聲芳的忠心,皇帝還是相信的,他自己的身體自己心裡也有數,明白若還抓著皇權不放,必然只有死路一條,如此,皇帝自然選擇退位譽養。

反正以老四的為人,皇帝很清楚,別說以全天下供養皇父,便是要取他骨血,老四也必會心甘情願。

再想想事事貼心的弘曜,坐在御座上的皇帝臘黃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為著教導這個心愛的孫兒,他也定要多活兩年。

朝堂之上,聽罷李德全傳達的皇帝的親口御言,滿朝宗親權貴面面相覷,一時不知是否該接旨。

在滿朝猶疑之時,九皇子猛地抬起頭,便欲張口說話,卻被跪在他身側的八皇子一個狠瞪瞪得低下頭去。

十三皇子一張俊臉漲得通紅,卻不敢抬頭,只握緊了雙拳死死繃緊了身子按捺著激動的心情。

誠親王看了一眼身側的四弟,嘆了一口氣,低下了頭。

恆親王看了一眼排在自己前面的四哥,又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八弟九弟,見他們老實跪在原位,放心了,回身伸出手推了推四爺“四哥,快接旨!”

四爺抬起頭,臉上表情似悲又似難,半晌,在恆親王與淳郡王的連聲催促之下,終於越眾而出,跪於殿前泣道“皇父之旨,兒臣不敢接,皇父洪福齊天,即使有短時不安,過些日子必能養好,請皇父收回聖命。”

雍親王此言一出,滿朝大臣齊齊磕請“請皇上收回旨意。”

皇帝不允,言道心意已定。

雍親王再辭,皇帝立意要退位。

雍親王三辭時,皇帝大惱“汝不接位,欲累死汝父乎?朕御極天下六十一載,勞心勞神,早該頤養天年,為著乃父之壽,汝還不接旨,莫非欲不孝!”

被逼得沒了退路的雍親王無奈,只能磕下頭去,領了旨意,只是卻怎麼也不肯入駐乾清宮,只願意住進養心殿,並且,為表尊重,他之後,代代皇帝,都住養心殿,乾清宮當為皇父之所,否則,便是拼著不孝之名,亦不肯接旨。

皇帝被李德全扶著摔了一隻御筆,瞪著犟著腦袋不肯低頭的四兒子半晌,最後還是無奈允了雍親王之請。

皇帝坐在御座上,看著滿朝大臣拜了新皇,終於放下心來,心神一懈,當既昏了過去。

太上皇昏倒,滿朝大亂,好在新皇沉穩,又早有御醫等候在旁,兩刻鐘後,皇帝被救醒。

乾清宮內殿,太上皇躺在龍床上,吩咐跪在床前的二十幾個兒子“新皇即位,爾等當同心弩力,輔助新皇,不可以私心害國,否則若讓朕知之,必將之圈禁,莫謂言之不預。”

虎雖老,威尤存,太上皇之言一出,滿殿皇子心中懼悚,齊齊出聲“兒臣領命。”

……

太上皇退位,新皇即位,過年,改元,皇后即位,後宮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