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會獵書來滿城驚

第二更。

——

張飛燕以退為進,帶著諸部賊兵退回到楊氏。

楊氏不大,是個中等的縣城,容不下數萬賊兵進駐,張飛燕與諸賊帥相約,各部均只帶一半人馬入城,餘下的一半人馬駐紮縣外。

分兵駐紮縣內、縣外,成掎角之勢,既減輕了縣內的壓力,也有利守城防禦。

入駐縣內的賊兵各部涇渭分明,張飛燕和傾向於他的雷公、楊大目等諸部渠帥多駐在縣東,楊鳳和傾向於他的諸部渠帥多駐紮在縣西。

縣寺在張飛燕的駐區內,這一曰早上,他登上縣寺內的高樓,展目遠眺城外。

雷公、楊大目等渠帥隨從在他的左右。

楊大目居高臨下,俯瞰縣西。

楊氏縣本就不是人口大縣,離廣宗、下曲陽又都不遠,深受去年張角之亂的兵害,縣中的住民越稀零,十室九空,放目望去,縣西的裡中、街上幾乎不見百姓,盡是一股股東遊西蕩的賊兵。——相比縣西,縣東的情況好很多,張飛燕的軍紀雖然也稱不上嚴格,但較之楊鳳等部的軍紀卻要好上許多,賊兵大多被拘束在城頭和新建的兵營裡,於街上閒逛的不多。

“張帥,老帥剛剛亡故,楊鳳這個狗子就拉幫結夥,不知意欲何為!”楊大目憤憤地說道。

雷公冷笑說道“還有說麼?顯然是覬覦張帥之位,所以私底下小動作不斷。”

立在雷公左邊的一個渠帥說道“張帥,楊鳳不止拉幫結派,並且對你的軍令陽奉陰違,你前幾天命他遣人出營巡弋河岸,以防荀賊偷渡,他當面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卻只派了四五百人出營,那麼長的河岸,四五百人能巡個什麼?”

楊氏西邊、南邊都有河,西邊是源自井陘的洨水,南邊是源自趙境的汦水,河岸線很長,只憑張飛燕一部是看不住的,張飛燕選擇放棄癭陶、退回楊氏就是為了調荀貞、郭典過來,因此為了能及時現荀貞、郭典的行蹤,張飛燕給諸部賊兵都分配了任務,但是楊鳳對他的軍令卻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有點敷衍了事。

楊大目湊近張飛燕,低聲說道“張帥,楊鳳居心叵測,留之必為後患,不如?”

張飛燕收回遠眺城外目光,轉臉問道“不如怎樣?”

楊大目舉起右手,狠狠地往下一劈“不如趁荀賊、郭賊還沒有來,先把這狗賊殺了!”

“胡鬧!現在外有大敵,正是咱們應該聯手抗敵之時,豈能反生內亂?”張飛燕瞪了楊大目一樣,斥道,“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

楊大目悻悻然地應了聲諾。

張飛燕復投目城外,不知他想到了什麼,眉頭緊鎖,面色沉鬱。

雷公問道“張帥,有什麼不對麼?”

“我總覺得不踏實。”

“不踏實?”

“咱們到楊氏幾天了?”

雷公掐指就算“六天了。”

“是啊,整整六天了,……癭陶卻怎麼半點動靜也無呢?”

“張帥此話何意?”

“我數萬人馬駐兵楊氏,距高邑只三十里之遠,按常理而言之,高邑必然會為之震動,王芬十有八九會下令荀公、郭典北上擊我楊氏,可卻怎麼六天過去了,癭陶還無動靜?”

楊大目插口說道“這還用說麼?此必是荀、郭懼畏張帥威名,故而不敢出城。”

“非也非也。且不說荀公知兵善戰,非常人也,不一定會畏懼我楊氏兵多,就算他畏懼了,王芬是漢刺史,只要王芬給他下令,他也不敢違背。”

“那可能是王芬沒有給他下令吧?”

“這個可能姓很小。……你們又不是不知,斥候接連回報,說癭陶、高邑間信使頻仍,五天內來回了兩撥信使。信使來往的如此頻繁,這定是王芬在給荀公、郭典下軍令。”

“既然如此,荀、郭又為何按兵不動,不肯出城?”

“所以我才覺得不對勁,覺得不太踏實啊。”

樓梯上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兩個親兵引著一個滿頭大汗的斥候奔到樓上。

這斥候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張飛燕近前,來不及跪拜,急聲說道“將軍,荀賊出城了!”

張飛燕精神一振,面現喜色,哈哈大笑,說道“總算出城了!”問道,“何時出的城?”

“昨天下午。”

“現到哪裡了?”

“算其路程,應該已快到柏人了。”

張飛燕呆了一呆,愕然問道“柏人?”

“是。”

“趙郡的柏人縣?”

“是。”

柏人在癭陶的西南邊,距癭陶三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