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萬演招得許褚投

卻是荀貞為何口出此言?

原來,就在數日前,荀貞與戲志才、荀彧、陳群等人議論呂布和黃祖在江夏郡的戰事,以及後來聞知的袁術遣張勳、樂就又攻襄陽等情況的時候,戲志才、荀彧都提出了一個建議,便是建議荀貞,可以趁此機會與劉表正式結盟。

為何戲志才、荀彧會提出這個建議?

一則,荀貞與現被劉表重用的蔡瑁等士的關係相當密切,尤其蔡瑁,荀貞的兩個小妻,即妾室,大蔡和小蔡,就正是當年荀貞避難在荊州時,蔡瑁從本族的女子中精心選出來,送給荀貞的,有了和蔡瑁等士的這層關係,如與劉表結盟,可以彼此信任。

二來,如今孫堅戰死,荀貞失去了孫堅這個強力的盟友,那麼在此群雄並起、州郡亂戰、互相拉幫結派的背景下,不免就會有些孤掌難鳴,客觀上,他也需要再尋找一個重量級的盟友。

劉表是漢家宗室,且其本人有盛名於士林,昔之江夏八俊之一也,兼之其人亦有能力,單騎入荊,收七郡為用,對抗袁術,隱佔上風,可稱雄才,正是一個適合的結盟物件。

三者,劉表是兗州人,其家在山陽郡高平縣,若是能與劉表結成盟友,對荀貞安撫兗州,亦能從側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就像孫策需得借重荀貞之名來穩定豫州一樣,——當然,荀貞不像孫策如“雪中送炭”般那樣需要自己地需要劉表,但如果劉表表示出了對荀貞的支援,顯而易見,就也一定會影響到一批兗州士人對荀貞的觀感,至少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最後,就劉表方面來講,呂布從汝南退回到了南陽,他所面臨的南陽方面的壓力頓時增大,戲志才、荀彧料之,他亦必是會極其樂意和荀貞結盟,以指望荀貞能幫他對付袁術、呂布。呂布是被荀貞從汝南打回南陽去的,他可以算是荀貞和劉表共同的敵人。

因此四條,戲志才、荀彧都提出了可以和劉表結盟的建議。

荀貞聽了他倆的話,甚是認同。

只是未料到,荀貞還沒有派使者去荊州,劉表的使者就先到了,兩邊可謂是一拍即合。

因而,荀貞乃有此語。

——至於荀貞緣何既然接受了戲志才、荀彧的建議,幾天前就定下了與劉表結盟此事,而卻至今未有派使前去荊州,則是因為荀貞存了私心。

現在襄陽的局勢不是很緊迫,江夏那邊呂布和黃祖基本上是勢均力敵,所以如果現在去向劉表提出結盟的話,顯不出來是劉表求他,那麼在這個盟約中,雙方的地位就會比較平等,故此荀貞就想等著,等江夏或者襄陽的局勢更危急的時候,他再派人去見劉表,提出可以相助。

然卻在此時,劉表請求與他結盟的文書已到。

文書既然已到,劉表已是結盟雙方先主動提出請求結盟的一方,亦即等於說,他已經是在雙方的關係中處於被動,荀貞便也就不作拿捏,未給拖延,當場決定,與戲志才、荀彧說道“志才、文若,劉景升求援、結盟的書信既至,那以我之見,這與荊州結盟此事就便定下吧?”

戲志才笑道“盟約初定,明公就要遣兵前去助他,劉景升佔了大好處嘍!”

越是現在給的多,將來得到的回報可能才會更多。

這點道理,荀貞、荀彧皆知,聽了戲志才這話,都是一笑。

荀彧笑罷,沉吟說道“阿兄,既要締定盟約,便不可不遣使往去荊州,不知阿兄意擇何人為使?”

荀貞心中早有人選,卻不先說,問荀彧,說道“文若,卿必是已有人選了,卿意何人也?”

荀彧目落對面而坐的陳群,說道“愚弟陋見,長文可也。”

荀貞拊掌而笑,說道“正合我意!”

長文,陳群是也。

出使荊州,事關結盟,這個出使的人,先得是個荀貞完全信任的人,其次,結盟的時候,對方可能會提出一些意料的要求,這個出使的人還需要足夠了解己方的軍政實力,來判斷能否答應對方的要求,再次,襄陽那邊如今聚集了不少的北地士人,此出使之人因此且還需要有足夠的家聲、上好的個人風度,最後,蔡瑁等人與荀貞關係親近,蔡家且可說是荀貞的“外家”,這個出使之人最好還要有資格能夠代表荀貞,去蔡氏等家中拜訪一番。

幾個因素綜合下來,唯有陳群最為合適。

陳群是荀貞的妻弟,信任方面、有資格代表荀貞去蔡氏等家拜訪方面,他都沒有問題。

近些年來,陳群一直掌管著徐州的錢糧等務,對徐州的實力非常瞭解,萬一劉表那方提出什麼意料外的要求,陳群也能根據徐州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可否答應。

家聲、個人風度方面,陳群的祖父陳寔清高有德,聞名於世,中平四年去世之後,何進遣使弔祭,海內赴去弔唁者三萬餘人,服衰麻,也就是執子孫禮者百餘之數,陳家的族名是當之無愧的今世高;陳群有乃祖、乃父之風,風格峻整,個人的風度亦是一流。

荀貞問陳群,說道“長文,可願辛苦一遭?”

陳群初從荀貞時,還是個二十來歲的青年,而今也三十來歲,已至而立了,比之往昔,氣色風姿越沉穩,頷下黑鬚,給他添上了幾許威嚴,他起身應道“群敢不從命!”

“你若願負此重任,今天回家後,便收拾收拾,後天就啟程去荊州罷。”

陳群應道“諾。”

荀貞按了按手,叫他坐下,笑道“前兩天咱們討論說,宜與劉景升結盟的時候,順道把如與他結盟,盟約內容都宜為何也都細細地已然討論過了,你到了荊州,主體上就按咱們討論過的內容去與荊州商量便是。別的我也沒什麼可叮囑你的,只有兩件事,要對你說。”

陳群再次起身,說道“群謹受教令。”

“談不上教令。第一件事,你去荊路上,沿途多瞧瞧當地的民生,看看荊州現下的民間狀況何如;第二件事,你到了荊州後,辦完盟約正事,不要急著回來,去謁見一下蔡氏、蒯氏、黃氏等荊之大姓,他們中有一些是我的故友,你代我送些禮物與之;襄陽、宜城兩地,現多有北士寄居,你也要去擇其中著名者,分別往去謁見一番,代我致禮。”

陳群應道“諾。”

“最後還有一件事,就是此去襄陽路途近兩千裡,你路上要多注意身體,不要為了趕路而把身子給熬壞了。”

陳群應道“是。”

“你這就回家去吧,給你的妻、子說一聲,一來一回,加上議定盟約、拜訪名士,你這一趟怕得兩三個月才能歸來,遲則說不好你回來時就要到年底了,把家裡都安頓好,省的你去了荊州牽掛,也省得他們牽掛你。”

聽得荀貞這句開玩笑似的話,陳群笑了笑,說道“是,群這就按姐夫的交代,回家安頓妻子,收拾行裝,亦不必等後天,明天就可出。”

“你去罷。”

陳群辭別而出。

荀貞瞧堂外暮色將至,與荀彧、戲志才說道“德珪派來齎劉景升信與我的此人,你倆不識,我是認得的,當年我在荊州時,就與他相識了,他是德珪的族弟,說來與大蔡、小蔡,他們還是從兄妹。他遠道而來,我今晚當設宴款待。此為家宴,不請別人了,只卿兩人做個陪吧。”

戲志才、荀彧自無拒絕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