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小名

魏雨萱並未被送進冷宮,她依然保留了選侍的位分,也依然住在流芳閣裡,只是——她今生今世恐怕都不能再出來了。

林若秋設身處地想想,換做是她,或許更願意被判死刑而非終身監禁。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這皇城本來已經夠逼仄的,若連出來散個步的權利都沒有,那還真是可憐。

她便吩咐紅柳,“挑些好的衣食送去流芳閣,無須太多,夠用就行。”送錢就不必了,以魏雨萱眼下的處境,有錢她也沒地方花。

紅柳咦道,“主子還怕魏選侍被人苛待?”不至於吧,好歹她也是太后親侄女,尚宮局怎會落井下石?

林若秋道:“就算尚宮局不生亂,你以為流芳閣的人還能齊心?”

聽說流芳閣外多了好幾撥值守的侍衛,東西送進去都得先經他們驗看,這就去了一層皮;此外,原先伺候魏雨萱的人眼看前途無望,又怎肯盡心侍奉,必得攢些私囊,經過這麼層層盤剝,到魏雨萱手裡的還能剩多少?

至於魏太后心性涼薄,能保住魏雨萱不被餓死就算不錯了,她才懶得多費精神。

紅柳嘆息,“主子還是心善。”

林若秋笑眯眯的道:“白給的人情,不做白不做。”

區區幾件衣裳就能得到好名聲,怎麼不划算?說起來她與魏雨萱從前有些嫌隙,可能大夥兒都以為她會落井下石,林若秋就越發要表示出寬宏大度不肯計較,這才叫人美心善呢!

就當是為腹中的孩子攢些陰功。

關於魏雨萱因何而受罰,宮裡頭可謂眾說紛紜。雖說女人們的眼睛天生就尖,都認出那晚的領舞者便是魏選侍,但,為了區區這麼一件小事,皇帝不至於如此吧?魏雨萱丟臉也是丟她自家的臉,若非她真心戀慕皇上,也不肯放低身段扮作一個下等的舞伎,陛下難道就沒有一絲憐惜之情麼?

人性皆是如此,畏強而憫弱。先前承恩公府傾全力將嫡女送入宮廷,眾人皆心生提防,唯恐會是第二個魏太后;如今魏雨萱一蹶不起,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眾人卻難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當然更多的則是好奇。皇帝對外給出的理由是魏氏不敬尊上、冒犯聖駕,但,事實果然如此麼?

林若秋作為那一夜的見證人,自然受到頗多關注——誰都知道皇帝后來宿在她宮裡,那可是十五月圓之夜!能得這番殊榮,可知這位林婕妤多麼厲害了。

錢婕妤就曾在御花園堵住她,悄悄向她打聽那晚的情況。

林若秋頭也不抬的道:“身為嬪妃理當恭順體貼,姐姐入宮資歷久,自當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有工夫說些閒話,不如安生伺候太后要緊!”

說罷便帶著丫鬟揚長離去。

錢婕妤氣了個倒仰,她就是閒著沒事才想聊些八卦呢——原本她是想巴結魏太后的,可如今太后也不要她伺候了,魏昭儀日日都來,把個長樂宮圍得如鐵通般密不透風,別人根本鑽不進去。

儘管據她所見,太后娘娘似乎並不願魏昭儀過來,臉上連個笑模樣都沒有,可她還是任由魏昭儀天天過來點卯,這對姑侄的關係也是夠奇怪了。

比起宮中各處的暗流湧動,瓊華殿裡就消停多了,並非林若秋手段嚴厲足以約束下人,她根本用不著自己動手——皇帝夜夜都過來,這些人便如老鼠見了貓,哪有膽子說閒話?

林若秋則暗暗納罕,雖然皇帝之前來得也算頻繁,可也沒現在這樣勤快。如今他一掌燈就直奔瓊華殿,正趕上用晚膳,之後便趁勢留下,流程一絲不亂。

連太和殿那張書案他都命人搬過來了。

林若秋看在眼裡,覺得她跟皇帝的關係好似調了個個兒,之前皇帝是把太和殿當做根據地,偶爾來她殿裡散散心,如今她這裡成了皇帝的新家。

當然,以皇帝的身份,他去哪裡都該是主人。楚鎮一來,林若秋便得往後站,她無形中覺得自己的地位被壓低了。

這種鳩佔鵲巢的做派換誰能忍,林若秋正待鼓起勇氣宣示主權,可只要楚鎮輕輕一挑眉“你不希望朕過來?”,林若秋便什麼話也說不出了。

這世上拳頭才是硬道理,她錯了還不行麼?

林若秋模糊感到,皇帝可能對那晚的事留有心理陰影,生怕再冒出個魏雨萱第二,他菲薄的男性自尊經不起這種打擊——說不定皇帝還疑心是魏太后所為,為了家族榮耀,魏太后是連兒子都能利用的。

儘管林若秋覺得,魏太后按說不會這麼愚蠢,魏太后當年雖由宮女擢升為妃嬪,可也是先帝爺正正經經冊封而來,靠歪門邪道的伎倆就算能得寵,魏雨萱從此也再難抬得起頭。魏太后最看重的就是自身與家族顏面,怎能如此輕重不分?

當然這些都不關林若秋的事,反正最終的結果於她毫髮無損,倒是魏氏元氣大傷,如今皇帝連長樂宮都懶得去了。

如今外頭都在說皇帝迷戀女色而無視孝道,林若秋聽了竟不知該悲還是該喜:莫非她真有妲己褒姒那樣的本領?那她或許可以留名史冊了。

與此同時,瓊華殿的物資突然變得豐富起來,多到令人大開眼界的地步。原本尚食局尚衣局各處有了新花樣都該送去太和殿請皇帝過目,但反正皇帝泰半時間宿在瓊華殿中,未免來回奔波浪費力氣,他們索性一股腦的送到林若秋這兒。

除此之外便是各宮主子送的香包甜湯等等,因屢次在太和殿撲了個空,便只好集中往瓊華殿來——皇帝見不見是一回事,東西可務必得收,不然她們就賴著不肯走。

林若秋被這副盛況給嚇怕了,她總算能體會到當皇帝有多麼大的壓力,想想瓊華殿才這幾個人林若秋都應接不暇,要應付滿宮的烏合之眾,皇帝哪有那個精神?

所以說楚鎮也未必是專寵她,只是光處理每天堆積如山的奏章就夠累了,餘下的精力當然只能對付一人。

既然楚鎮把她這裡當避風港,林若秋也便學著他的模樣窩在宮裡不肯出去,只把紅柳等人推出去做擋箭牌。

好在紅柳她們幾個做這些事是做熟了的,不外乎笑臉迎人,再多說幾句毫無意義的客套話——東西照收,想見陛下是萬萬不可能的,陛下忙著呢。

當然也少不了她們的好處,各處上的貢,楚鎮自己用不了多少,每每隨手一指賞給底下人,就連招財進寶兩個小太監都跟著受惠頗多,瓊華殿沒有主事的大太監,他們若做得好,日後自有出人頭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