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章 見客

楚鎮瞧見她這副懵懵懂懂的模樣,便知她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可已經到了這份上,總不能半途而廢,因諄諄勸道:“就算從前沒想到,為了嫿嫿和阿瑛,你也須打算起來。若你這位母妃在宮中得力,他倆的前程也會更好些罷。”

雖說宮中素來講究母憑子貴,卻也有子憑母貴的說法,楚鎮若非經昭憲皇后撫育多年,未必能順利登上帝位。

林若秋固然曉得這些,可她不覺得自己能比謝氏等人做得更好,且萬一出了岔子,豈非會淪為笑柄?

楚鎮極有耐心的道:“不會也可以慢慢學嘛,朕看你這瓊華殿治理得就有模有樣。”

因了這個,楚鎮覺得她還是挺有天分的。不然她一個新進宮的宮嬪,這幾年治下也沒出過雞鳴狗盜之事,這不正說明她的能力嗎?

林若秋心虛的垂下頭,她能說她根本就沒管過瓊華殿的日常事務嗎?內事不決問紅柳,外事不決問進寶,有這兩人當她的左膀右臂,林若秋的日子可謂清閒極了。

楚鎮簡直難以置信,“你就這樣放心將權柄交到他們手中?”

委實有點超乎皇帝的認知,這宮裡從魏太后往下,哪個不想大權獨攬,從沒有誰讓底下人一手包辦的。皇帝雖那樣信任魏安的忠誠,也還是存有三分戒備,不然這小子一旦反水,他身為皇帝的處境可不太妙。

林若秋則乾巴巴的道:“不然呢?”

她是不覺得有什麼好疑心的,難道這兩人還能推翻她自己上位?須知紅柳跟進寶就算有些勢力,也都來源於她,至於和外人聯合起來牟取更大的利益……這宮裡誰又比她擁有更多的好處,皇子公主都只在瓊華殿一家而已。

楚鎮被她一反問不禁語塞,有時候覺得她傻,有時候又覺得她說的話很有道理,大概這個就叫做大智如愚吧。

不過皇帝可不會因此放鬆,遂正色道:“就算他二人忠心毋庸置疑,你自己心裡也須有桿秤,別輕易叫人糊弄了去。這協理六宮的事你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朕既將此重任交託與你,你自當為朕效力。”

林若秋欲哭無淚,“我能拒絕嗎?”

“不能,”楚鎮面無表情道,“既為四妃之一,理當管理宮中事務,否則朕留著你難道是為吃閒飯的?”

又輕嗤一聲,“若你實在不願,朕只好將你降回原來的位分,橫豎你不在意這些。”

林若秋一激靈清醒過來,忙拍胸脯保證會好好為皇帝辦事,開玩笑,皇帝不提拔她就算了,既然已經榮升為淑妃,林若秋自然不可能自降一等——她也要臉呢。什麼也不做卻被貶謫,旁人猜測起來不定以為她怎樣觸怒天顏,那她更得成笑話了。

楚鎮見威脅起到作用,因滿意撥弄她一縷秀髮,且道:“朕明日就讓魏安將尚宮局這些年的賬冊取來,你先慢慢看著,等熟習之後,處理起來自當遊刃有餘。”

林若秋光靠想象都能猜出那是多麼巨大的工作量,可憐她自從高考之後就沒與書卷這樣親近過,這下可有苦頭吃了。無奈話已經撂下,林若秋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她後悔在家中時沒多跟王氏學習經濟事務,可她也沒想到自己會這樣早嫁人的——若非那道選秀的旨意,她本可以在家中多逍遙快活兩年。

當然她並不後悔遇見楚鎮,只是韶華短暫,太早告別做姑娘的時光畢竟是有幾分可惜的。

楚鎮見她在那兒嗐聲嘆氣,便知她在管家的事發愁,因徐徐撫上她的背,“無須多慮,有不懂的,只管來問朕,朕自當好好教你。”

林若秋敏感的察覺到那隻鹹豬手在背後的動作,因向皇帝飛了個白眼,說好的要教她看賬目呢?她瞧皇帝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總不能教著教著就教到床上去了吧。

楚鎮與她捱得更近,聲調也帶了些纏綿之意,像化不開的蜜糖,“朕記得你已經出完月子?”

“可妾還想多休養幾天。”林若秋警惕的往後挪了挪,其實她已經調理得差不多了,幾乎已恢復到懷楚瑛之前的狀態,之所以這樣抗拒與皇帝親近,只是怕再度中招——她是還想再生一個,卻沒打算這麼快就生。兒啼女哭甚是惱人,她也想過幾年清淨時光呢。

皇帝看著壯健,身軀倒和游龍一般夭矯,很快便已纏住她的腰,“放心,朕無非抱一抱你,不會做別的。”

等兩人到了帳中妖精打架的時候,林若秋才領悟到:男人的嘴,騙人的鬼,這話對於任何階層都是適用的。

=

她這廂如膠似漆,比較起來,李家那位進宮的新人卻沒激起半點水花。雖說李氏女入宮本就不求得幸,可落在外人眼裡,更像是林淑妃爭寵善媚,故意霸著皇帝不放似的。

對於這些流言,林若秋自然不做分辯。莫說她處事向來偏於泰然自若,旁人的攻訐誹謗傷害不了她,她便懶得理會;況且,她跟李氏毫無交集,就算有人想掀起風波,也得掀得起來才行,她當然不會主動去尋李氏的麻煩。

她卻想不到李氏會主動來見她。

其實這本就是理所應當,新人入宮,循例要對位分高的嬪妃逐一拜見,以示恭敬。李薔最先去的是宋皇后宮裡,她先命人具了拜帖,這不稀奇,稀奇的是宋皇后居然接受了——須知林若秋當年那撥秀女進宮的時候,宋皇后可半點沒理會。

看似是件小事,可唯因宋皇后前後態度的截然不同,宮中機敏一點的人難免起了警覺。

紅柳悄悄向林若秋道:“聽說趙賢妃氣得不得了,直斥這李婕妤心機忒重,一來就投效了皇后娘娘。後來李婕妤上門拜訪,趙賢妃直接稱病,將她拒之門外。”

不怪趙賢妃惱火,她當年若能與宋皇后聯手,老早就將謝貴妃按下去了,哪能輪到如今分庭抗禮,甚至讓謝氏更勝一籌,甚至還有個林氏後來居上;趙賢妃原以為宋皇后太過清高才不願結交嬪妃,如今見她與李氏來往厚密,那妒火便蹭蹭的上來。

林若秋心中卻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只不便對人說——宋家與李家雖有些交情,卻也不過是尋常世家之誼,宋皇后本不必對一個養在深閨的侯門女另眼相看,能令她這般牽腸掛肚,就只有……

林若秋停止遐思,她雖然對劇情有大致掌握,卻從不打算利用這份先知做點什麼,一直都來,她的宗旨無非是自保,而非幫人或害人。依據蝴蝶效應,任何一樣微小的舉措都可能影響事件最終的發展軌跡,誰知道是惡果還是善果?林若秋不願為之,亦不敢為之。

她只要守住眼前的一方小小天地就好。

李薔在趙賢妃那兒吃了閉門羹,來她宮裡時倒是泰然自若,看不出半點受辱的跡象,可知此女心性其實頗為堅定,並非輕易會為外界動搖的型別。

她看到林若秋時,面上稍微浮現出些驚訝,不過很快就隱沒下去了,屈身施禮道:“妾身婕妤李氏,拜見淑妃娘娘。”

林若秋情知她的驚訝從何而來,大概傳聞裡她的美貌太出名了——甫一入宮便是專房之寵,哄得皇帝神魂顛倒,若非有傾城之貌,怎能做到如此?

結果發現真人不過如此,無怪乎李薔有些錯愕。當然這位淑妃娘娘仍是很美的,只是沒美到驚世駭俗的地步,看起來十分可親。

林若秋亦微笑打量著對面,若說她的姿色被過分誇大,那麼傳聞對李氏的形容卻沒半分誇張。她是真的看著顯老,加之嘴角微微向下,不笑時,便是一份過分冷靜的神情,看上去更為她添了十歲。至於兩鬢的斑白,雖竭力藏於髮髻中,仍有幾根刺目的白髮從珠釵間漏出來,看著格外顯眼。

瞽目雖瞧不大出來,可說話間一隻眼珠的轉動不十分靈活,可知還是有影響的。

林若秋微笑道,“李妹妹進宮這些時日,可還住得慣?”

她半點沒有流露出對李薔的同情,而是以平常人的態度跟她交談。說也奇怪,李薔反而舒服得多,先前她去謝貴妃宮中致意,謝貴妃對她噓寒問暖,又是讓侍女幫忙攙扶,又說認識一位有名的大夫,可以幫她看看眼疾,早日痊癒。李薔聽了這些話,只覺針扎一般,逃也似地離了甘露殿。

她大概明白這位林淑妃為何這般得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