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章 預言

楚鎮一進門,就看到她笑成傻逼的模樣,又是捶胸又是揉肚子,嚇得忙上前抱著她不許她動彈——他疑心若秋髮癲了。雖不知何種緣故,但黃松年提點過,女子在產前和產後那段時間裡,都極容易產生情緒上的不平衡,嚴重者甚至會有自虐自殘的舉動。若秋生產之後總會意緒消沉,他原已經慣了,怎麼這回卻這樣激烈起來,莫非此胎是個異數?

林若秋沒想到他會誤會成這樣,只得將那封信遞給他,又抬了抬手,拭去眼角淚珠。

楚鎮原以為她是悲傷所致,及至看完那封信後,方才恍然大悟。不過他這人天生就沒有多少幽默感,雖然覺得林耿遣詞造句極為有趣,卻仍是一本正經的道:“岳丈大人不愧在翰林院任職,行文優美,筆力深湛,朕看了都不禁愴然涕下。”

這就叫上岳丈大人了?林若秋斜他一眼,“行了,陛下就別抬舉他了,我爹的性子我還不瞭解麼,高興時能把人捧得如天神下凡,不高興時啐上一口還不解恨,您若是信他,日後可有您受的!”

而且林耿這種吹法也太誇張了,還把楚鎮同太宗皇帝、先帝爺比較,稱讚他有不輸於堯舜的功績,這話聽的人自然高興,可但凡謹慎一點的皇帝,都會覺得此人是在捧殺,輕則棄之不用,重則胡亂揪個罪名流放都是有可能的——禍從口出,凡執掌天下的人,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她算是知道林耿當了這些年的芝麻官都毫無建樹的緣由了。

林若秋便去奪他手裡的信,“行了,這種東西看了都嫌汙眼睛,還是臣妾拿去燒掉吧。”

楚鎮偏偏護著不許她動,笑眼盈盈的道:“不成,這封家書還是由朕留著,日後也好慢慢欣賞。”

林若秋立刻洞察了他的居心,好啊,原來故意留著來取笑她的!她不可信楚鎮真會欣賞林耿那點吹牛皮的文采,唯一的可能,就只有用這點黑歷史來讓她羞羞臉了。

畢竟那上頭把林若秋自己也誇成了一朵花呢!

林若秋自不可能讓他得逞,急著毀滅證據,無奈楚鎮右手舉得高高的,她怎麼也夠不著,林若秋只得使勁掂著腳,整個人幾乎撲到他胸口上。

兩人正鬧成一團,綠柳進來通報,“古先生來了。”

林若秋忙鬆開拽著皇帝衣襟的手,整了整容道:“請進。”

楚鎮亦暫且去偏殿暫歇,並非他一個皇帝還得迴避,只是這位大古先生脾氣古怪得很,診病時向來不許旁觀,不知是怕偷師還是怕干擾判斷——若別人一定要留下,他當然也沒法子,譬如胡卓就常死皮賴臉賴著不肯走,大古只將他當成空氣,無動於衷。

皇帝自然不可能做出胡卓那樣不要臉的行徑。

進屋之後,大古照常草草彎了彎腰,哪怕在宮中住了已有一段時日,他仍不十分習慣宮中禮數,大約在苗疆自在慣了。

林若秋自然不會計較他失禮,只含笑道:“先生在太醫院過得可好?”

之前問過大古是否願意隨他們上京,大古想著無處可去,也就一併乘船過來。他漢話並不熟練,且京城居大不易,哪怕開個藥鋪子也是需要人脈交情的,大古這方面實在生澀得很,皇帝只好暫且將他安放到太醫院去,至於官職麼,等想好之後再給。

大古如今名義上算作胡卓的副手,不過胡卓待他倒是畢恭畢敬,並不敢怠慢他——胡卓還記得這位古先生在揚州所展露的神蹟,總盼著能學兩手呢。

大古閒來無事,也教著胡卓學些辨識草木的竅門。黃松年雖博覽群書,畢竟生長在京城,不像大古這樣四海為家,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且苗疆地勢獨特,本就有許多形態各異、功效非凡的草藥,有些黃松年只在古書上看到過,還以為早就失傳了,自然不及大古這樣親眼目睹來得真切。

如今除了應付這對愛好耍寶的有趣師徒,大古日常便是為林若秋請脈安胎,一般的京中權貴並不敢要他看病,一來此人來歷詭異,苗疆那地方到處瘴癘毒蟲,鬼知道他是治病的還是殺人的;二人,大古禮數粗疏,一副野人的派頭,也叫權貴們看了生氣。

林若秋本著平等待人的理念,對他一向倒是客客氣氣的。

大古請完脈之後,道是一切安好,便照例寫下安胎的方子——只是存做備用。黃松年那頭也為林若秋開了方子,林若秋不敢兩副一起喝,怕衝撞胎氣,想了想,黃松年可能更符合京城人氏的體質,便還是以他的為主,至於大古這邊的,等實在危急的時候再用吧——但願不會派上用處。

大古見她如此,亦泰然自若,不以為怪。

驗完了脈就該遣人送客的,林若秋卻惦記著前些時黃松年的話,忍不住追問一句,“先生,依您看,本宮這一胎是男胎還是女胎?”

黃松年那老傢伙說話總是模稜兩可,哪怕向她透露了此等喜訊,也沒有十足把握,不知為何,林若秋覺得眼前人應該知道答案——從他治好皇帝的那刻起,林若秋便覺此人實力深不可測,或許不止於醫道。

大古並不看她,只淡漠頷首道:“是男胎。”

林若秋心中立時盈滿歡喜,雖說她並不缺兒子,不過這孩子懷孕的時機太特殊了些,若能在產子之後封后,自是喜上加喜;若誕下一女,難免被外人視為缺憾,有些不美。

她正要命綠柳送上十兩金子做謝禮,卻聽大古慢吞吞的道:“此子必將貴不可言。”

林若秋怔住。

等她回過神來,大古已經走了,那句話輕飄飄如在雲端,彷彿從來也沒有出現過。可林若秋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真真切切聽到了,還聽得很清楚。

楚鎮陡然冒出來,險些嚇了她一跳,嘴裡還吟詩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人都走了,還這樣痴痴望著,難不成是心動?”

林若秋迎向他醋意翻湧的目光,心道還說她是醋缸,這人連肉帶血都是酸的,遂佯嗔道:“是又如何,您一條白綾賜死臣妾吧!”

也太看不起她的眼光了,放著眼前的英俊猛男不要,去垂涎一個平平無奇、身材還有些走樣的中年男子,皇帝是太沒有自信、還是對那古先生太有信心?

皇帝這才鬆了口氣,從後方抱住她的脖子,又叼住她的耳垂道:“那你方才出什麼神?”

林若秋剛要答話,心念電轉間,還是嚥了回去。這古先生醫術的確不錯,別的卻未必,就算他真懂得些相面之術,可人的命勢常有反覆,哪是一句輕飄飄的批言就能決定的?白雲觀的道姑還說她有運無命呢,不是照樣好端端走到封后的關口了麼?可見這些神怪之說純屬虛妄。

況且,大古說的原是一句吉祥話,只是與她預期不大相符。歷朝都講究立嫡立長,若皇帝要立太子,多半以長子為先,但據大古的話,似乎能繼承基業的並非長子,是說皇帝日後選賢舉能,更青睞次子,還是說楚瑛日後會有何不測?

無論如何,她都要好好護住這幾個孩子,既要讓他們平安成長,也要讓他們學會友愛相處,絕不能自相殘殺。

林若秋這廂堅定了做一個偉大母親的心志,那廂楚鎮卻在她耳邊輕輕呵著氣道:“朕想,還是將立後的日子稍稍提前一些,不如就定在正月……”

新年伊始,多好的氣象。

林若秋卻斷然道:“不成。”

算下來年初正是七八個月大腹便便的時候,她可不想挺著個大肚子參加封后大典,人家會笑話的!雖說她名義上作為楚鎮的女人已有三四年,可難免有種帶球逼婚的既視感,太難看了。

楚鎮如大狗一般摩挲她白膩的頸子,故作可憐相道:“真的不行嗎?”

林若秋平時很吃他這套,但這次無論如何不能退讓,一輩子就結這麼一次婚,她務必要以最美麗動人的姿態出現在賓客面前——何況她面臨的賓客還是文武百官,沒準竟會載入史冊呢。

更不能出現任何紕漏。若鬧出笑話,她名垂青史的機率就更大了——不過是負面性質的,畢竟很少有皇后在封后大典上丟人獻醜呢,她還是獨一位的。

見她態度無比堅定,楚鎮只得委屈巴巴的妥協,“那好吧。”眼中卻閃爍著異樣的光彩,彷彿在盤算什麼不可告人的惡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