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章 芙蓉樓集會

芙蓉樓依山傍水,軒昂寬敞,別緻雅典,瑰麗無比,是文人騷客登臨品茶、吟詩的勝地,登樓眺望,遠山近水,一覽無遺。

唐代大詩人王昌齡曾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故芙蓉樓名揚天下,蜚聲古今。

芙蓉樓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猶存。嘉靖時鎮江李府重建,後來家道中落年久失修,芙蓉樓逐漸殘破,又被杭州豪商韓璞購得。

韓璞早年間做海貿亦商亦盜,攫取鉅額家產,購得後斥巨資修葺一新。

他這個人很聰明,做事都有長遠打算,喜附弄風雅,平日裡結交文人雅士。

因為這些個青年才俊,說不準誰日後就會飛黃騰達出入廟堂,現在結交投資他們,好過他們高升後的附擁。

這次鎮江知府的大公子劉毅牽頭召集,韓璞出錢出地方,舉辦江南才子佳人的詩會論壇。

陳修遠因為和徐文傑、劉毅的關係,也被邀請參加,劉毅和徐文傑的本意,也就是讓陳修遠見識見識。

陳修遠隨劉毅早早到了芙蓉樓,主人韓璞在門口相迎,江南才子文士,他大多混個臉熟,陳修遠是新人初到。

韓璞不認識,就詢問劉毅。

“這位是?”

劉毅給韓璞介紹道

“山東陳修遠陳公子!”

能和劉毅結伴而行,韓璞當然不會小看於他,熱情洋溢的道

“陳公子請進!賓客盈門6續而來,等一下再拜會陳公子,請!”

因為劉毅是此次集會的召集人,所以來的特別早,所以和韓璞一起,在大門外接迎前來參加集會的才子佳人。

陳修遠獨自一人在園內參觀,在樓下園內轉了一圈,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活水通流,形態各異的假山,依地勢而建,陳修遠對於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佩服不已。

來的比較早,受邀的才子們還沒到來,只有韓璞的僕人們在準備茶點,茶具使用的也異常考究,都是上好的景德鎮青花瓷。

炎炎夏日,韓璞還準備了冰鎮的蓮子茶,讓賓客們消暑解渴,不可謂不盡心。能在江南夏日裡,拿出來這麼多冰來,也不是非常人家能承受的。

需要冬日在北方採集,運到江南,藏在很深地窖之中,待到夏日裡再享用,光是採集運輸就花資不菲。

參加詩會的江南才子們6續進來了,有的直接登上了芙蓉樓,陳修遠誰也不認識,拿了一杯茶水,在樓下一涼亭而坐。

吟詩作對談笑風生,整個芙蓉樓所在逐漸的生機盎然。

其中一學子進來,背誦了王昌齡的詩篇《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感而讚歎不已,與友人結伴同行登上芙蓉樓。

陳修遠獨坐涼亭,聽到大門處嘈雜起來,原來秦淮河畔和鎮江本地花魁結伴而來,現場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想想和現在的明星出場一樣,總會佔據新聞的頭條。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陳修遠此時也不免入俗,從涼亭出來,欣賞秦淮“五豔”的風采,柳如是等三人已墮入凡間,如今這“五豔”有誰堪摘?

風華絕貌才藝卓絕,造詣頗高,與才高八斗的江南文士們吟詩作賦,是她們最大的本錢。這些名妓花魁,在眾人歡呼擁躉下進了芙蓉樓。

此時徐文傑也到了,和劉毅一起給陳修遠介紹眾人,只有幾人相互介紹認識,大多都是劉毅遠遠的給陳修遠指認。今日裡復社四公子也來了三位,冒闢疆、方以智、侯方域。

陳修遠依稀記得好像就是今年,侯方域與李香君結識,便有了後世的“桃花扇”。

先有鎮江的花魁撫琴助興開場,而後眾人三三兩兩而聚,談論詞曲歌賦,時間不長就有剛從北京南來的文士,談論當下的時局,訴說著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河南的時局動盪,李賊又圍了開封,整個中原危在旦夕啊!”

“王兄,末必吧!聽說朝廷已經命令左良玉赴援。左良玉及楊文嶽、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四鎮兵駐朱仙鎮。左帥擁精兵強將幾十萬,所向披靡定會剿滅李賊,候兄以為如何?”

此人說完之後,還向不遠處的侯方域求證。

左良玉當年受了侯方域父親候旬的提攜,才有的今天高位,所以侯方域的訊息會更加準確。

“這是當然!”

畢竟左良玉是侯家出的門人,侯方域適時的褒獎也是為自家掙取面子。他接著言道

“當今朝廷閣輔,避重就輕碌碌無為,才得使李闖獻賊逐漸做大,如若早有德高望重者入閣主事,時局來如此啊?”

江南才子素來喜好議論時局,侯方域也是一樣,直接把造成如今時局動盪不定的原因,對準了朝廷內閣。

“是啊!候公子說的對呀!歷來閣魁有德者居之,張四知私德缺失修身不齊,只知溜鬚拍馬,哪能輔佐天子,治理天下。”

明朝時不以言而入罪,這位就直接攻擊當朝宰輔張四知,這位張四知本身也是碌碌無為,連年多沒有任何的舉措,倒想道家的無為而治。

剛入閣時,給事中李淳力陳其貪汙和圈養幼女,張四知力辯,所以這位才子才歷數其罪狀。

國泰民安時無為而治還好,如今內憂外患時局糜爛,身為輔卻毫無舉措消極應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看著國家爛下去,此等也是陳修遠反對的物件。

現場才子佳人們都參與討論起來,江南是東林書院的天下,受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影響,才子們時常議論當朝,所以這些江南的名妓花魁,對於時局也有一知半解,對於政治人物的劃分也是非黑即白,大多主張傾向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