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勤王北上

陳修遠將保安隊重新整編,組成警衛連直接歸陳修遠指揮,和陳尚承的守備營互不統屬,但同時負責安全。

提拔一部分軍官,除了原來的老人,其他新提拔的新人,都是因為訓練成績、文化課成績得到提拔,暫時代理連排長以觀後效,擇優扶正。

火繩槍加緊打造,但攆不上擴軍的度,只裝備了一半人,燧槍還是在試驗之中,試驗提高彈簧片和火石的點火率。

新式火炮更是沒有研製出來,倒是在郭文弱的主持下,仿製澆築了兩門紅夷大炮,不過重達三千斤,只能用於城防,難以野戰,如今在外海的小島試炮場試射,掌握引數。老式火炮也沒有幾門,都讓陳修遠佈置在了稜堡上,還有一些在船上。

處理好這一切,時間就到了年關了。

為何稱作年關?貧苦百姓每到過年就是一個關口,如果家裡生些意外,如生病、嫁娶和白事等,就要借銀子渡過,到了年底催賬的就會來臨,而且大多都是印子錢高利貸,一年的辛勤忙碌下來,手裡沒有餘錢不說,被逼的賣兒賣女的。

陳修遠的年關輕鬆渡過,這一年陳家又壯大了不少。香皂和玻璃生意,賺了不少銀子,陳朝宗的船隊也是和趙玉平一起,到泉州跑了兩趟,收入頗豐。陳修遠都把它們變成了糧食、布匹和鐵礦石、硫磺等等。

陳修遠心裡面這道關,就不容易過了,今天大年初一,甲申年第一天,從今天起大明的天下開始風起雲湧。

這一年中國有四個政權並立,稱為“四元交匯”,大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大西大順元年,巧的是三個政權都含“順”字,真是合著大明背運。

過了初五,陳修遠召開了會議,陳文撫、王洪、郭文弱還有陳朝宗、6毅、陳尚承、葛奉義加上王春來等。

陳修遠不能等到朝廷的勤王詔書,到那時大明的天就已經塌下來了,李闖的部隊比朝廷想象的度要快的多,構想的京師長期保衛戰,其實沒幾天時間就有人開門投降了。

陳修遠計劃著,是否要到北京去救人,崇禎皇帝就不想了,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的,不過如果能救出他的兒子出來,後來的南明也不至於沒有共主,導致各地藩王爭先恐後的監國搶登大位,搞的南明一盤散沙,而清軍一到立馬分崩離析。

會上陳修遠不能說出了自己的擔心,他知道其他人不可能有這樣的預判,大明享國幾百年,幾個流寇能推翻,再說其他人也沒有這樣的政治認知。

會上陳修遠制定了制度,他不在時由陳文撫、王洪、郭文弱還有陳朝宗、6毅、陳尚武他們投票表決,最後由二叔或者海霞她們拍板定案。

這裡面有個問題,陳尚武不在舟山島上,但依然要提前設計好,以備以後出現類似情況,更不能出現有人專權,其實就是軍事和民政各三人,兩方勢力均衡,最後由陳修遠最親近人拍板定案。

制度定了就要執行,陳修遠趁著自己在時,討論下今年的各種展規劃,物資採買、香皂玻璃生產、船隻建造、新兵招募等等,讓大夥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投票舉手表決權當預習。

最後陳修遠提出北上,當然大部隊行軍會受到官府制約,他準備帶少數人先走,等朝廷了勤王詔書後,再有6毅帶領大部隊北上。

朝廷的詔書,6毅和陳朝宗他們不可置否,他們心裡也沒有底,但少爺既然這樣說了,就堅決執行,如果兩月後有朝廷的詔書,他們就以舟山守禦戶所的名義出。

正月初八,與鄭海霞和李香君告別,陳修遠帶著6猛的警衛連,又挑選出來葛奉義、沈丘、王春來還有青年軍的一個連,共一千多人,坐上沙船,出了舟山島。陳修遠這次出就是以商旅的名義前往京師。

本來周海生負責香皂和玻璃的運輸,還有就是回程時運回各地採買的物資。這次運的大多是人,都佔有了半數船隻,十艘船隻有一半裝載了貨物。而載人的船要沿京杭大運河一直北上。

舟山島到杭州,然後沿京杭運河一路北上,直到揚州,這一路上都熟悉的河道。然後船隊分成兩路,一路繼續往北,一路沿長江往上南京、湖廣運送玻璃香皂,購回糧食礦石等。

過了揚州再往北走,就再也沒有江南繁華的景色了,逐漸變得的荒涼起來,城池、鄉鎮也變的稀少了。

喜歡一夢明末請大家收藏一夢明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