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忠勇侯

定王被冊封太子,南京朝廷都等著揚州府事件結束,太子南下金陵入住東宮,可是等了兩天等來了史可法的奏摺。

奏摺的內容讓南京朝廷大為驚訝,袁貴妃要朝廷晉封陳修遠為忠勇侯,如果朝廷不同意,袁貴妃將帶著定王他們拒絕南京朝廷的聖旨,還要隱居避世。

揚州府事件上,馬士英等人預想到了最壞的情況,方岳貢他們聯合袁貴妃攜皇子拒不奉詔,擁立定王登基稱帝,逼迫弘光帝退位,因此才安排了黃得功他們重兵圍城防範此事,可沒有想到袁貴妃以退為進,沒有在皇位是爭執不休,而是要為一個小小的衛所千戶官討封。

後宮不能干涉朝政,馬士英第一反應就是否決此事,內閣議事時,馬士英氣憤的說道

“絕對是這個手握亂兵的千戶,依仗護衛之功,在袁貴妃跟前強討封賞,朝廷公器爵位怎能私相授受,明日本官將奏明聖上絕不同意!”

馬士英這是立規矩,朝廷是皇上說了算,袁貴妃一介女流之輩,怎能肆意妄為干涉朝政。

第二天一早,史可法他們聯名的書信到了,信中詳細說明了袁貴妃欲冊封陳修遠忠勇侯的來龍去脈,也簡要介紹了陳修遠的事蹟為人。

幾個人傳閱完畢,馬士英坐在椅子上不吭聲,倒是呂大器先說道

“信中所言倒不是這個千戶討封,而是貴妃娘娘自己的意思,史大人信中沒有明說,不過字裡行間也沒有反對的意思。”

不給捨命勤王救駕的忠臣良將封賞,今後誰還來給大明盡職盡忠。信裡史可法把袁貴妃的原話擇抄,沒有明說其實就是表達自己的意見。

聽著眾人的討論,想著信裡的內容,馬士英逐漸改變了態度,這袁貴妃絲毫沒有政治動機,竟然覺得遊擊將軍的俸祿稍薄,封了侯享受榮華富貴,才對的起陳修遠營救她們的功勞。

算了,冊封太子之事要儘早進行,看著一旁端坐著的東林黨眾人,他們都想著事情遇阻以拖待變。

馬士英知道冊立太子之事,早有東林黨人去聯絡湖廣的左良玉,為了不再節外生枝,馬士英站起來道

“算了,就依娘娘的意思吧!咱們這就票擬,奏請聖上御批!”

弘光皇帝朱由崧本身就是一個酒簍子,每日裡就是貪圖享受飲酒作樂,根本就不理朝政,朝廷大小事物具有內閣打理,馬士英跟盧九德溝通一番,然後稟告朱由崧,言明其中道理和時局風險。所以當內閣的請奏遞上來,朱由崧照章辦事就批了。

揚州知府衙門正門大開,裡裡外外打掃乾淨,正堂前擺上香案,袁貴妃、坤興公主、定王以及永王都穿戴整齊,靜等著聖旨到來。

辰時,宣旨太監在一隊人馬的護衛下,來到了知府衙門。亮出了響亮的公雞嗓子高喊道

“聖旨到!”

袁貴妃、坤興公主、定王和永王出了後堂,來到大廳上,規規矩矩的跪下聽旨。其他無關人員,因為沒有資格接旨聽宣,所以都遠遠的閃開。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定王朱慈炯,天資聰穎……”

定王被冊封太子塵埃落定,袁貴妃也被加封皇貴妃,之後在南京因為品級尊位升高,吃穿用度也是提高一個檔次。

進揚州城已經一月有餘,陳修遠又一次來到鹽道衙門,這次不是來弄銀子,而是來接受南京朝廷的冊封。

其實袁貴妃剛提議要封他為忠勇侯時,陳修遠當時就知道了訊息,內心還是非常激動的,他沒想到袁貴妃如此重情重義,還記得當初在北京城外的說辭。

但他沒有到知府衙門去感謝,而是增加了知府衙門的護衛,命令所有的隊員,只聽命於袁貴妃和沈威的差遣。

鹽道衙門裡眾官員都是喜氣洋洋,加官進爵升官財是每個人樸實的願望,如今都要官升兩級,當然都是一副意氣風的氣色。

香案前宣旨太監開始朗讀,地上跪倒一片。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方岳貢加封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邱瑜加封太子太師……”

一眾官員均有加封,陳修遠升任舟山島海防遊擊加封忠勇侯等等。

南京朝廷沒有在南京給陳修遠職位,而是還把他放到了原來的地方,這樣在南京陳修遠就沒有實權,只是一個閒散的侯爺,對於南京來說陳修遠一個小浪花也掀不起來。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聖旨宣讀完畢後,鹽道衙門裡各位官員相互道喜。此時值盛夏驕陽似火,今天的太陽格外的燦爛,任民育給鹽道衙門裡官員,準備了冰鎮蓮子湯,給各位大人解暑。

陳修遠接過冰鎮湯水,貪婪的喝了一大口,涼爽宜人!這鹽道衙門就是好啊!冬天有鹽商的炭敬,夏天有鹽商的冰敬,不像自己在校場軍營裡,只能以井水解暑。

“興華,我來給你引薦一下,這位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史閣老!”

陳修遠升任海防遊擊,到了將軍級別,雖然他還是朝廷晉封的忠勇侯,可他資歷尚淺年紀輕輕,方岳貢這種朝廷忠臣,是不屑於稱呼他“侯爺”的。

聽到方岳貢的介紹,陳修遠慌忙放下手裡的茶杯,對著史可法恭恭敬敬的拱手執禮道

“末將參見史閣部!”

對於陳修遠史可法是神交已久,只是沒能見到真身,雖然史可法很想見見這個,從闖賊軍中營救出袁貴妃和皇子,立下不世之功的年輕千戶,可是陳修遠一直沒有來求見他這個欽差大臣,他一個內閣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是不可能放下身段去拜訪陳修遠,一個小小千戶官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