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舌戰群儒

聽聞皇帝欲和談,丞相司馬厲大喜,當即上前進言道“陛下聖明,若是如此則百姓幸甚,國家幸甚”

與此相反的是,當聽到楚祁鎮說要議和罷戰時,江南各國使者反而面色凝重。

吳使再次向前道“陛下,您雖有仁德之心,但西蜀不一定會同意議和,況且貴國如今完全有一戰之力,現在就談議和為時尚早吧。”

司馬厲眉頭一皺正欲反駁,這時楚天驕站了出來“請陛下三思,如今我軍兵強馬壯,尚有一戰之力,況且百姓對西蜀入侵一事盡皆憤慨,若未戰先和恐寒了軍民之心啊,再說了,我江楚國與江南諸國向來是榮辱與共,想必這次江南各國也不會坐視不理吧。”

這時各國使節也紛紛附和,添油加醋地說道“沒錯,我們各國皆與江楚比鄰多年,若江楚有難我等江南諸國絕不會袖手旁觀,必當盡綿薄之力。”

話音未落,楚天驕立馬上奏道“陛下,兒臣斗膽進言,想與各使臣一同前往諸國,邀滬、越,吳三國聯盟共同拒蜀。”

“這......”此時各國使者方覺大事不妙正欲推辭,楚天驕立馬追擊道“各位剛才也說了會鼎力相助,想必不是誇誇其談吧。”

眾使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說話,一個個在心裡抽自己嘴巴子,半晌之後吳使才無奈說道“此事事關重大,還需稟告吾皇定奪。”

“好,既然如此朕便委派二皇子楚天驕為使,過江與各國君主商議結盟一事。”

這突如其來的計劃讓主和派的眾臣不知所措,不過司馬厲心中對皇帝的想法也已經明瞭,所以並沒有諫言,退朝之後百官散去,楚天驕出使各國的事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

常江上,天將暮,雪亂舞,寬闊的江面上僅一葉扁舟搖曳前行。

“冬末春至,然天氣卻越寒冷了,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要更持久啊!”

“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想必今年必定會大收啊。”

“可惜開春之時便將刀兵四起,可嘆老百姓無緣這場天賜瑞雪了。”

“殿下莫急,此次出使江南,若可與滬、越,吳三國結盟,那麼國家就不必強徵農夫了,百姓也自然可安心在家耕種。”

船艙內,兩名男子一邊烤火飲酒一邊欣賞江上雪景,此二人正是劉星河與楚天驕,他們奉江楚皇帝之命,前往江南遊說各國結盟以共同對抗西蜀大軍。

“先生,你說可遊說江南諸國與我國結盟抗敵,究竟有幾分把握。”楚天驕雖認同了劉星河聯盟抗敵的方案,可自己心中也沒有底“江南三國國主皆非易與之輩,要與他們結盟所要付出的代價可不小,而且就算他們願意同盟只怕.......”

“殿下不必擔心,山人自有妙計,我不但能讓江南三國與我們結盟,還能讓他們日後在戰場上出工又出力。”

窗外雪越下越大,這大概是冬末最後的一場雪了吧,兩人相視一笑不再言語,客船在寂靜的黑夜中駛向港口。

......

“使者到!”

隨著管事太監的召喚,楚天驕在披甲衛士的帶領下進入吳國皇宮大殿,而劉星河則手持紅繩節杖緊隨其後。

此時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站立兩旁,御林羽士全幅武裝,整個金鑾殿內充斥著一股肅殺之氣。在大殿中央百官朝拜之地,有一塊用黃金白玉砌成的高臺,高臺之上有三個人坐在那裡。

正中央黃金龍椅上坐著的是一個赤服男子,此人頭戴旒冕,腰纏玉帶,大概四十五六,劍眉星目不怒自威,正是吳國皇帝。而在吳皇右邊則坐著一名紫袍男子,三十左右,同樣頭戴旒冕,但與吳皇的十二旒冕不同,他戴的是九旒冕,此人手持一把金絲蒲扇貴氣逼人乃是滬國君主。而坐在吳皇左邊的是一個身穿黃色絲綢長袍的老者,他自然就是越國君主,越君年紀最大,約八十上下,白長髯眼神微眯好似快要睡著了。

吳、越,滬三國乃江南三大老牌勢力,三國結盟對敵,雄踞江南五百餘年,三國之中吳國最強,滬、越兩國皆仰其鼻息,對外雖說三國是聯盟相互獨立,但事實上只有吳皇才有帝號,而滬,越兩國國君只能稱王,這也是為什麼兩國君坐在吳皇下側並只能帶九旒冕的原因。

吳國實力強勁,野心也不輸任何人,早在當年江楚王剛來南部時,吳國便與其多次開戰,奈何當時江楚王有中州王朝支援,吳國久攻無果,只得班師停戰。

後江楚國自立,再無中州支援,同時西蜀入侵,江楚疲於應敵,這本是天賜良機,不料正當吳國準備起兵之時,天元大6南部有國家入侵江南,無奈,吳國只得率兵回援,等到擊退來敵時黃花菜都涼了。如今歷史重演,吳國本欲趁江楚與西蜀打個兩敗俱傷之時再揮師北伐從中取利,可沒想到聽派去探訊息的使者說江楚國欲求和,這直接打亂了他的計劃,不過好在江楚國還有主戰派並想與江南三國結盟,吳皇便想將計就計引江楚出兵,於是邀滬,越兩國國君來此商議結盟一事,這才有了今日之事。

見楚天驕等人已至殿外,吳皇與另兩位交換了一下眼神,隨後一太監呼喚道“宣江楚國使節覲見。”與此同時,數十位武士怒吼附和,聲音雄渾威嚴。

面對這下馬威,楚天驕帶著劉星河氣定神閒地走到中央,對著三位國君以及眾大臣輕施一禮道“我乃江楚國二皇子楚天驕,今西蜀大軍犯境意圖染指江南,本王奉父皇之命與使臣劉星河來此與吳,滬、越三國結盟,一同抵抗蜀軍入侵。”

待楚天驕說罷,劉星河便拿出一封國書,一太監接過國書遞了上去。吳皇接過國書粗略的看了一眼後將其放至一旁,然後似笑非笑地對著臺下的兩人說道:“貴國新敗又遭內亂,楚君還不幸身負重傷,對此朕與滬,越兩國國君深感同情,楚君欲與我江南三國聯盟永結同好朕等本當同意,然現在西蜀率五十萬大軍正欲與江楚開戰,我江南諸國與西蜀素來無冤無仇,若此時同貴國結盟則必將惹惱蜀國,所以還望回覆楚君,結盟一事暫且擱置,待貴國與西蜀了結了私怨再提也不遲。當然,我等與江楚國比鄰多年,若貴國有什麼困難要我等幫忙,朕與滬君,越君絕不推辭。”

“陛下聖明。”吳皇話音剛落,一位大臣便站了出來“如今我江南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此次西蜀與江楚之戰與我江南各國毫無瓜葛,自是應敬而遠之。”

這位大臣的話語引得殿內眾人喝彩,高臺上的三位君主也對此心滿意足,一臉玩味地看著楚天驕。

“先生此言差矣。”只見一人手持節杖站了出來,瞬間引得眾人側目。

“大膽,你是何人?”

“小生乃江楚國使節劉星河,不知先生名諱。”

“本官乃中書令張紹。”

“張中書剛才所言不妥,西蜀進攻江楚意在劍指江南,若是西蜀攻下我江楚則必然會南下,到時候這繁華的江南將會生靈塗炭,這美好的一切也終成泡影,所以又怎會與各位毫無瓜葛呢!”

“胡說八道。”一位金甲武將出列怒斥道“世人皆知西蜀集結大軍乃是為了報當初江楚入侵之仇,貴國不自量力兵敗政亂,完全是咎由自取,還想拉別人墊背不成。”

“不知這位將軍是.....”

“左將軍董承。”

“呵,為將者不但要精通排兵佈陣行軍打仗,更要會審時度勢未雨綢繆,世人皆知西蜀早有南下之野心,而我江楚乃江南之門戶,西蜀揚言報仇只不過是藉口耳,此等小計汝身為左將軍卻看不破,以汝為將實乃禍國殃民,國之不幸也。”

“你......”董承心中大怒正欲作卻被一老者攔住,這老者摸了摸山羊鬍笑眯眯的說道“先生年紀輕輕卻有一副伶牙俐齒,不過老朽有一疑惑還請先生解答。”

“不敢當,還請老先生賜教,只是不知老先生如何稱呼。”

“本官乃當朝司徒姓王,你叫我王司徒就行了。”王司徒說著摸了摸鬍子,一臉不懷好意“我聽說先生曾向二皇子寫過一篇自薦書,名為《三勝三敗論》,其中提到戰爭勝利三法天時、地利,人和。所謂人和即指要使天下人信服,也就是要師出有名,如今西蜀揚言要報之前江楚國入侵之仇而出征完全師出有名,這也是他們為何能迅集結五十萬大軍的原因,而且縱使西蜀有劍指江南之心現在也未曾表露過,我江南諸國若與江楚結盟起兵

豈不是師出無名,以無名打有名怎能讓百姓信服,又哪來的人和呢,先生所做與先生所言完全是背道而馳,由此可見先生並無大才,只會逞口舌之利。”

好一招‘以彼之道還治彼身’,此言一出立馬引得百官附和,譏諷之詞充滿大殿,一個個的都想看劉星河如何出醜。

喜歡天道征途假面騎士的修仙之旅請大家收藏天道征途假面騎士的修仙之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