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章 朕乏了

第19o章 朕乏了

張玉率軍抵達遼陽之後,明軍在遼陽已經有九萬之多,與高麗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已經穩定下來了。

而何福率領的邊軍,則是慢吞吞地前進,直到現在,才抵達高麗軍隊所在的位置。

遼陽之戰,明軍與高麗軍隊還在互相試探,高麗軍隊的數量更多,而明軍的數量更多。

這樣多的數量,按道理說,應該是一次碾壓局。

或者說順風局。

但打仗,講究的不僅僅是人多,更要緊的,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

張玉就是看中了這些因素,所以才會率軍前來遼陽!

在幾次小範圍的交手中,明軍稍稍佔據了一點上風,但依然沒有佔據上風。

反倒是何福麾下的邊軍,幾次三番的偷襲高麗的糧草,讓李成桂都要拿出五萬大軍來與何福周旋。

一到了硬碰硬的時候,何福缺乏實戰經驗,缺乏統帥大軍作戰經驗的缺陷,一下子就暴露出來。

何福率領的軍隊,在戰鬥中接連出現了幾次錯誤的判斷,已經潰不成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然而,何福卻是勃然大怒,斥責他們的將領無能,直接罷免了他們的軍權,並且提拔了他們的心腹。

這些被革職的將領,其實都是朱棣收來的北元將領,這些將領原本就對何福不滿,所以當天晚上就帶著自己的部下離開了軍營,從此銷聲匿跡。

他們一走,就帶著一萬多人,何福身邊只剩下不到兩萬人,士氣低落,再也沒有半點戰意。

這一次,何福慌了,他想要將功補過,所以才會讓所有人都衝上去,希望能大獲全勝,將功補過。

只可惜,一人之力,敗人之將。

一上了戰場,何福那優柔寡斷的老毛病就作了,偏偏他的屬下沒有一個可以給他出主意的,結果,慘劇生了。

一戰之下,明軍士卒全軍覆沒,死傷數千,更有無數人四散奔逃。

當何福帶著自己的部下回來的時候,卻現自己的部下已經所剩無幾。

到了這個時候,明軍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戰鬥力。

當這個訊息傳回遼陽的時候,就連張玉也是忍無可忍,將何福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後連夜向京城趕去。

而由於何福的戰敗,遼陽之戰中,明軍士卒對於“穩紮穩打”的態度也越地強硬了起來,畢竟雙方在數量上有著明顯的差距。

何福被打敗的訊息傳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並沒有因此而暴跳如雷,反而陷入了沉思。

於是,朱元璋便將兵部,五大都督的官員都叫了過來,商議對策,其中就包括了太子朱標。

“曹國公”李文忠,提議將朱棣送到遼東,主持大局,並派出奴兒干、大寧兩大都司,切斷高麗軍隊的退路。

不得不承認,李文忠提出的這個提議,確實非常切合實際,而且也是最省錢、最有效的辦法。

潁川侯傅友德沉默不語。

而永昌侯藍玉,則是剛剛被任命為五大都督,自告奮勇地領著自己的軍隊,去攻打高麗。

而兵部的大臣們,則是另一種看法。

區區一個高麗,哪裡用得著王爺親自出手,於是眾人提議,讓山西行都司重新調集一批軍隊,讓他們歸順於張玉。

兵部右侍郎尚松,認為高麗國力孱弱,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援十六萬大軍,進行一場漫長的戰爭。

商嵩說的沒錯,只要再堅持幾個月,高麗軍隊就會退兵。

可朱元璋卻不甘心,一個小小的國家,突然冒出來,當眾羞辱他,這讓一向桀驁不馴的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燒。

這是朱元璋建國以來,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但這一次,他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你怎麼看?”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詢問太子朱標的看法。

“我……我認為,這場戰爭,應該儘快結束,以我大明朝的實力,想要覆滅高麗,輕而易舉!”

朱標偷偷地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臉色,想要說些什麼。

何福的無能,讓他顏面盡失,他也不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