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章 暗流湧動

許多人不明白,因為現在的京城在北方,可北方本身就產糧不高,所以才需要從江南產糧地不斷輸送糧食。

而根基在山西的兩淮鹽商,怎麼會有能力解決應天的糧食危機呢?

這其實就牽扯到了許多方面,其中關係很複雜,可最重要的糧店就是大明軍糧供給制度和鹽引制度。

大明最主要的威脅,就是北方蒙元的參與,也就是現在的韃靼和瓦剌,所以大明在以宣府、大同等地為的九個地方設定節點。

整個北方部署了上百萬的軍隊,就是防止蒙元殘餘的進攻。

可邊疆地區,雖然有屯田,可邊疆本身土地就貧瘠,基本上就是種一個得兩個,所以就需要朝廷定期向邊塞輸送糧草。

可九邊周圍的各省的糧食也就能勉強自給,根本無力承擔軍隊的補給,所以就只能有江南輸送。

江南和九邊之間相隔數千裡,而且江南的糧食又都是透過大運河運到京城,在滿足京城需要之後,在調配分各地,這些流程走下來,最少要三個月。

這樣一來就會嚴重影響邊塞地區的糧食供應,所以就有了現在的軍糧補給制度。

那就是在九邊之地就近供應大軍糧草,然後由大軍出具票據,中間的商人拿著票據到兵部堪合之後,再換取糧食轉運的資格,並且額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鹽引。

這樣一來,既方解決的大軍的補給問題,又節省了不少運輸成本。

畢竟和朝廷比起來,商人之間貨物的流通要高效的多。

商人從中也能得到不少好處,所以以山西商幫為的北方商幫,都在北方囤積了不少糧食,而且他們手中還有數額巨大的軍糧轉運文書。

也就是說,如果兩淮鹽商拿著那些轉運文書在江南籌糧,轉眼間就能籌集到足夠的糧食。

這不是說他們有多麼強大的勢力,而是軍糧一事,事關社稷安穩,沒有人敢有絲毫懈怠,就算是七大家族,如果接到轉運的文書,除了乖乖交出糧食之外,別無他法。

如果他們膽敢有絲毫遲疑,那就是抄家的罪過!

所以鄭淮一直擔心楚寧會找到兩淮的鹽商,但是隨著事情的展,鄭淮現,楚寧也好,朝廷也罷,他們竟然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兩淮鹽商!

所以,鄭淮在做局成功之後,趕緊讓人去和兩淮的鹽商協商,為此他不惜允許兩淮鹽商進入海貿‘大家庭’,並且承諾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想他們出售海船。

並且協助他們招募水手。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以兩淮鹽商的財力,就算沒有低廉的價格,他們也不差那點購船的錢,但是水手就不一樣。

不管是6地行車,還是大海航船,熟練的馭手是保證安全的要條件,航海更是如此。

所以,鹽商們再見到開放海禁之後沒有第一時間插進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手!

江南之地的水手,大部分都掌握在七大家族手中,而那些其他的水手,除非是給江南本地勢力或者自己單獨出海,都需要經過七大家族的點頭。

不然不管你財力多麼雄厚,都很難,不應該是根本不可能招募到足夠的水手出海。

所以這次七大家族,為了打敗楚寧可謂是下足了籌碼。

但是在鄭淮看來這些都是值得的。他知道,就算他們不這麼做,兩淮的鹽商進入海貿也是遲早的事,因為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在秘密籌備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