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1章 根本原因(下)

可是老朱不知道啊,他不僅沒有展工商業,甚至對商賈進行了極其嚴苛的限制,這甚至有點繼承了蒙元開歷史倒車的意思!

他給官員的俸祿,只能勉強溫飽,就像後世電視劇裡的一句話說的,‘前不夠,他只能貪,他不貪,那他就得甘守清貧,如果甘守清貧,他還出來做官幹什麼!’

什麼淋角踢鬥、什麼火耗各種名目的貪腐,孝敬上官的冰敬、炭敬,層出不窮。

他想學蒙元,行紙幣,可問題是他不懂經濟,沒有足夠的儲備金,朝廷行的紙幣,根本沒有信用可言!

他善待讀書人,重視科舉,給他們免稅,可這也給土地兼併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溫床!

他制定衛所制,強行推行戶籍制,不僅限定了百姓改變生活的機會,更是逼著更多人走上了科舉這條路。

他甚至規定科舉考試的模板,只能用八股的形式作答,考試的內容也僅限於四書五經,還有被他強行認為祖宗的朱熹的註釋。

他甚至連後世兒孫起名字的事都包攬了,以至於後來元素週期表傳入華夏的時候,都是借用的他子孫的名字!

他想把今後所有的事都做好了,這樣,他的子孫即使沒有他的才能,當然,也不可能有人像他那樣,只要按照他制定的方向走下去,大明就能傳承萬年。

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這倒不是完全因為老朱是這麼想的,縱觀華夏數千年,都是這個樣子,開國之君的言行很少會被改動。

不然就會被扣上一頂不肖的大帽子。

可是,時代是展的,每個時代,甚至每一天,世界都在生變化。

老朱當初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種種,不僅沒有讓大明傳承萬年,甚至在他死後四年,他確定的大明皇帝,就被他自己的兒子推翻了!

為了明確自己奪位的法理性,朱老四,不顧現實情況,強行將許多已經比修改的制度,又扭了回去。

不過,朱老四也知道,這樣下去肯定不是辦法,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

不然他怎麼說服自己,他的靖難,是為了恢復大明祖制呢!

所以,他五徵漠北,六下西洋,修著《永樂大典》,遷都京城,南征安南,他用一系列操作成功地轉移了大部分人的視線。

可是大明的根本卻並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愈加嚴重了!

因為朱老四一時衝動,殺了方孝孺,他修著《永樂大典》,重視文人,就是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可也正因為如此,是的大明變得更加畸形了。

朱老四不僅重視文人,甚至對文人好的有點過分了,他學習他老爹,免除讀書人的稅賦。

雖然鄭和下西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是和漢武帝征伐匈奴一樣,只是富了他自己的內庫,對朝廷,對國家沒有任何好處。

朝廷甚至還要拿出更多的錢糧,去‘賞賜’那些番邦!

所以,文人們認為,這純粹是朱老四好大喜功的表現,下西洋根本就是勞民傷財,還是老朱的禁海比較好一點!

這也就將大明的一次絕對重要的機會給關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併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失去土地衣食無著!

失去土地生計的百姓,又不能離開原籍,只能在原籍等死,他們不造反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