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統一東灣

公元1662年,朱成功去世,其子朱經繼位,自封延平王。此時,大秦大部分疆域已經平定,可以騰出手來,收拾臺灣(東灣)了!

劉仁亮在福建組建水師,已經四年有餘,不知戰力如何!全師共三萬官兵,五百艘戰船,全部仿荷蘭戰船建造。

目前,福建水師提督一職,尚無人就任!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遍數大秦將領,幾乎沒有精通海戰的將領!

天命在秦,則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正在劉仁亮不知所措的時候,原臺灣水師將領陳良,前來投奔!這著實讓劉仁亮喜出望外!

陳良原本是朱芝龍的部下,朱芝龍投降大秦後,他轉投了朱成功!在與朱成功的部下相處時,生了矛盾,陳良失手殺死朱成功的愛將。

陳良正要去解釋時,朱成功率人將其父母老小,全部殺死!至此,陳良誓,與朱成功不共戴天!

陳良化作漁民,輾轉逃到廈門,經廈門來到福州,躲藏了起來,並未直接投奔大秦。因為他擔心,作為朱成功的部下,會遭到大秦的追殺。

陳良一邊潛伏,打探訊息,一邊研究風潮信!他堅信,大秦終會收復臺灣!經過幾年的等待,他得知了大秦著手收復臺灣的訊息。於是,他便自告奮勇,前去投奔劉仁亮。

劉仁亮與他簡單交談後,遂安排護衛,攜帶密摺,保護陳良進京面聖。

陳良見到李承義後,把臺灣水師的戰船數量、人員數量、火炮配置、海戰戰法,均以奏摺的形式,向李成義詳細陳述。

李成義看後大喜,命令陳良為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太保銜。即日起,收復臺灣事宜,全部交由陳良統一負責,劉仁亮提供後勤保障。

得到任命的陳良,快馬加鞭趕往福建,著手收復臺灣事宜。他恨不得一日到達福建,馬上收復臺灣,誅殺朱成功的後人,報仇雪恨!

陳良到達福建後,謀劃了一年有餘,制定了詳細的作戰部署。

公元1664年六月,陳良將福建水師五百艘戰船,分為五部分,每部一百艘戰船,分別從不同的方向進攻臺灣。

待他觀測過海信後,自己親率一百艘戰船,作為主力,從正面進攻澎湖列島上的馬宮城。臺灣水師,深知陳良良的能耐,調集大部分戰船,圍攻陳良。

陳良一度大敗,右眼負傷,暫時撤出戰鬥。短暫休息過後,陳良再次投入戰鬥,率主力戰船猛打猛撞,嚇得臺灣水師,連連後退!

大秦將士見狀,士氣大漲,嗷嗷叫的衝向臺灣水師。有的將士跳到敵船上,與其廝殺在一起;有的將士在海里與敵人殊死搏鬥;有的將士化作火人,衝向敵人船艙。

臺灣水師哪裡見過這種不要命的打法,膽子都嚇破了,哪還有心思交戰!大戰七天七夜後,臺灣主力水師,敗退島內!

而大秦第二部分百艘戰船,組成東線戰隊,從澎湖港口東側攻入雞籠嶼,配合主力攻打臺灣水師。

大秦第三部分百艘戰船,組成西線戰隊,進入牛心灣,佯裝登6,牽制臺灣水師,西面的戰船。

大秦的第四部分百艘戰船和第五部分百艘戰船,分別繞過澎湖列島,從臺灣島南北兩側,佯攻臺灣島!

澎湖海戰大敗後,臺灣島內,惶恐不安。主戰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開交,延平王朱經,不知是戰是和!

就在朱經焦頭爛額的時候,臺灣水師主將李明軒,走進大殿。朱經慌忙上前,詢問應對之策!

李明軒回道“事到如今,臺灣水師主力受損,已經無力再戰。為今之際,只有一個辦法,投降!”

朱經見眾人低著頭,都沒了意見,便接受了李明軒的建議,投降大秦。

次日,朱經站在海邊崖頭,吹著不友善的海風,手捧降表及臺灣花名冊,等待陳良大軍的到來。

當年,朱成功知曉陳良逃往大6後,曾嘆息道“楚國之患,其在伍子胥矣!”其意很明顯,他擔心陳良會像伍子胥那樣,鞭撻其屍,誅殺其族。

當陳良率領大軍,登上臺灣島後,心情異常的激動!他命人在其親屬遇難處,放置一張几案,擺上香爐,焚香叩拜!

叩拜完畢,陳良露出了兇狠的獠牙,恨不得吃掉朱經!朱經看到陳良的表情,嚇得連連後退,手上的降表及花名冊掉落在地上。

“朱經,你應該知道,我要幹什麼吧?”“陳良,我們已經投降了,你不能這樣!”“不錯!你們是投降了,我不殺降卒及民眾!”

“那你要幹什麼?”朱經顫顫巍巍地問道。“我雖不殺降卒,但我要報私仇,家恨!”“你要殺我?”

“不是殺你,而是滅了你們滿門!”“啊?”說罷,陳良將朱經全族,一百七十三口人,拉到崖邊,全部誅殺,大仇得報!

朱經全族被滅後,臺灣降將及民眾議論紛紛,人心惶惶,都擔心會波及到自己。陳良瞭解情況,讓人貼出告示,安撫民眾。

其意為朱成功殺我全家,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殺此賊全族,愧對我的親人,更難消我心頭之恨!

雖然,古人常說恕道,寬以待人,和善處事。但是,不報殺父之仇,是為不孝,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臺灣降將及民眾,與本將並無私仇,儘可安心生活,不必過於憂慮。

事後,陳良上奏朝廷,如實陳述了事情的原委。並且他還建議設定府縣,予以管理,派兵常駐臺灣。

對於陳良擅殺朱經一族,李成義並沒有責怪他,因為李成義本人就是嫉惡如仇之人。想當年,高氏兄弟背叛,他曾下令,不惜一切代價,誅殺叛徒!

至於臺灣的管理問題,他有些猶豫不決!李成義認為,臺灣乃不毛之地,且孤懸海外,臣服即可,不必設定府縣管理。

陳良多次上疏,詳細陳述臺灣地位的重要性,尤其是防範倭寇的入侵或者討伐倭寇,可作為前沿陣地。

李成義聽到倭寇一詞後,立馬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隨即下令在臺灣設定一府三縣,派三萬士兵駐守,歸福建管轄。

喜歡逆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逆轉三百年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