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把鹽賣出去

小巷子裡都是販賣竹製品的,有揹簍,筲箕等家用物件,賣斗篷的都有兩三家。

花了一個時辰,日頭已經高高的了,趙鐵柱看著剩下的七八個斗篷,嘆了一口氣。

生意不好做啊!

臨川府盛產竹子,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點篾匠手藝,所以,竹製品賣不上價,一個斗篷,半個時辰就能編好一個,價格就更低了。

一文錢一個,顧客還會挑三揀四,說你的箬竹葉放得不密實,會漏雨,黃蔑粗了份量重,戴著脖子受不了,黃蔑細了不經使,一年後又得買新的!

反正理由很多,老天一文錢,你還想壓價,請問你想怎麼壓?

老爹已經習以為常了,趙信憋了一肚子火氣,更多的卻是無奈。

兩人尋到牙行,管事給了個價,有水源的水田,三貫一畝,旱田和旱地一貫一畝。

至於坡地和瘦田這些,不要!直接不要!

老趙出了店鋪,肝都在顫!

好傢伙,趙家上好的水田,就只有兩畝。

旱田三畝,這還是老三成丁之後,家裡勞力多了,能挑水澆田,才保住的三畝。

旱地有二十畝。瘦地,就是那片五畝的竹林。

別看有二十五畝,但是產出不高啊,年景好的時候,平均每畝能產兩石。

一石等於十鬥,相當於3oo斤。

按一日兩餐,一家九口計算,一石只能吃一個月,一年就得十二石糧食。

還有稅呢?

稅制和唐朝差不多,分租庸調三種。

趙家四個成丁,每丁每年繳納“租”慄二石。

“調”隨鄉土所產,每年繳納絹(或綾、拖)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此外,每丁每年必需服徭役二十日,就是“庸”。

算下來,只剩下三十石了,但是趙家沒有種桑養蠶這些,所以得掏錢繳納‘調’,服徭役,有時候是會死人的,所以有些年景,必須花錢贖買。

還得人情往來,還得給家裡的小子娶媳婦。

總之一句話,一年到頭剩不了三瓜兩棗!

“老爹,別頭疼了,跟我去辦一件事!”趙信拉著滿臉沮喪的老爹,快步向著另一條街走去。

在來的時候,趙信就觀察過,有一家店鋪,門面很精緻,裡面堆放的貨物比較雜,但一眼看去就知道金貴物件,那就是趙信選定的目標。

“怎麼停下來了?”老爹一臉的不解,“你小小年紀,還能辦事了?”

“老爹,你在這裡等等我,我去前面那裡賣點東西。”趙信晃了晃手中的竹筒。

老爹也沒有再言語,小孩子在野地裡抓了點東西,就想著上街賣了之後買飴糖吃,太正常了,老大老二幹這些事,還少了嗎?

不過,五郎走去的店鋪,看著怎麼有點氣派的模樣啊?

福榮堂。

這是街面上少有的,有店招的鋪面,其他那些,大多數連塊牌子都沒有。

小二看著進來一個小孩,而且穿著麻衣,一看就是來瞎胡鬧的,“小孩,出去玩,這裡是做生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