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天帖之爭7

另一邊的日後武館,張即飛實在沒想到是這麼個結果,那四個人之前均與自己手下幾個拳師切磋過,功夫還是不錯的,怎麼如此利落就敗了。

此前聽說尚雲鵬的師伯“四照功”在武館當中,此人武藝極高,一直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今日見面當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這第二場自己是從‘鄉野澤’請來的一位柔道高手,多次在葦原國的一些比賽中獲得優秀名次,今年已五十餘歲,是一位實戰兼理論並重的高手。

嘉那五郎少年時便十分喜歡武術,而柔道雖然是第一個學習的本領,但他內心對於傳說中的上虞國武術十分尊崇,多年來收集了不少上虞傳統武學的典籍,多年研究,雖有心得,但尚感覺未能得窺至道,上虞經典《南華經》中曾有“大宗師”一說,他希望能以武證道,臻達“大宗師”境界,勝過他的師兄——“高天原”麾下“九歌”團隊中的小久保五郎,此次來上虞國遊學,拜訪了一些有名頭的武館,以期解開一些武學上多年的疑惑,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接到日後武館的比賽邀約,嘉那五郎認為正好可以藉此機會與夜帝武館的高手切磋一番,恰好也可給鄉野澤團隊帶來利益,他便順水推舟答應了下來。

“沒想到會有驚喜。”嘉那五郎心道,剛才的比試他全程觀看,阿坊所昭示的武學便是他一直求而不得的境界,一想到接下來要與阿坊較量,已見慣風浪的他也不由得有些期盼。

“好厲害,”張即飛看罷方才的較量,依舊心有餘悸道“要是我對上這個人生死較量,恐怕兩招就能要了我的命——嘉那先生,您有把握嗎?”

“如果是實戰較量,我當然不是這個人的對手——但今天的比試是以‘論’為主,勝負就未必了。”見張即飛面露不解,嘉那五郎繼續道“你肯定在想,他的功夫在我之上,那我論戰的見識如何能高過他?”

張即飛有些尷尬地笑道“不敢不敢,還是我見識淺陋,您多指教。”

嘉那五郎笑笑道“年輕人能把功夫練到這個境界很不容易,但習武有‘天賦’這個糟糕的因素,不知道這個人練功夫憑的是勤奮還是天賦呢?”

被阿坊推出戰圈的男子在一旁聽到,很不理解道“老師,您為什麼覺得‘天賦’糟糕呢?那不是每個人都期盼的東西嗎?”

“那是你不理解武道的真正用處,它是理解‘大道’的一個途徑,是幫助人與‘大道’契合的一種方法——這才是習武的根本目的,至於與人搏擊取勝,那只是職業需求,至於要達到某個標準,也只是幫助自己更好地認識武道而已。

但名為‘天賦’的東西會遮蔽人的雙眼,讓人忽略了來時的道路,正如你行走在景區,沿途風景自然可以飽覽一番,若是乘飛機飛過,這風景你還能看到嗎?”嘉那五郎笑道“所以最後能取到真經的一定是隻能走路的人,而絕不是能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的猴子。”

“我明白了,”一旁的健壯女道“所以這個人的功夫雖高,但未必見識高明。”

這時嘉那五郎問道“那你們看,這個人憑的是‘天賦’還是勤奮呢?”

“當然是‘天賦’了,”嘉那五郎的兩個學生異口同聲道“要不我們練功也很勤奮的,怎麼還會這麼容易敗給他。”

“我倒是希望他憑的不是天賦。”嘉那五郎心道,他希望自己論戰失敗,因為他明白對於武道之路,失敗真的是成功之母——然而世間有真才實學的不多,體用雙修的更少,高手難遇,自己“求敗”的願望恐怕不易實現。

第二場比試是在一間不小的會議室當中,會議室的座位佈置很獨特,中間是兩個單座互對,明顯是兩位選手之位,座前有一張桌子,桌上放有紙筆,和話筒,其餘散座距離兩座有段距離,隱然分為兩個區域,方便兩撥人分別開來,兩區域均呈半月形,兩主座各自位於月形之凹處前。

雖然離正式開始還有些時間,但隨著雙方逐次入場,魯霽又有些緊張了,對方這位柔道手嘉那五郎她在五行武盟中也是曾聞其名的,雖然算不上驚才絕豔的人物,但年輕時參加了不少實戰,有些成績,四十歲後開始精研武術理論,聽說也是博採眾家,有些成果,阿坊年不過三十,真能敵得過這位嗎?

想到這裡,魯霽不由得搖了搖頭,心道“我是來此作見證的,雙方勝負與我無關,再說了,那個阿坊讓人討厭,我何必這麼擔心?”

一旁的吳照海看著場內高興道“方才見識了師伯武藝,現在又能聽師伯高論,今天真是給力。”

魯霽道“對手見識了阿坊的功夫,這下子應該再不敢說以武代論了——不過少了踢館的精彩了。”

黃處一聞言笑道“小魯啊,現在這個方式才是大多數的‘踢館’途徑。”

“哦?踢館不是比試功夫高低嗎?”魯霽訝道“在我們五行武盟,經常遇到前來比武踢館的人,能不能把他們應付離開,和我們各個館的績效還掛鉤呢。”

黃處一點頭道“不同的國家武林規矩不同。”

魯霽感興趣道“那上虞是什麼規矩?開場還得一會兒,您給講講吧?我一直是在漂亮國武術界任職,第一次接觸上虞國的武林,好奇得很。”

“嗯,那我就簡單說說。”黃處一略想了想,便給魯霽講述上虞國武林的規矩。

上虞國的武林江湖中,教場傳拳授藝是四大明杆中的“戳”字杆,屬“齒白春溫”中的“春”字,是被習武之人當作最為崇高的職業。

因為其可納入上虞國傳統文化中“天地君親師”中的“教育之師”,儒者以文載道,而武者以武證道,透過傳授弟子強身健體、舒筋活血之本領,格鬥搏擊之技術,培育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勇敢無私之德行,從而有助於弟子成就其一生之事業,走好一生之道路,因此武者為師是其最感榮耀之事。

喜歡阿坊和他的朋友們請大家收藏阿坊和他的朋友們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