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天帖之爭15

“原來如此。”魯霽點點頭,隨即心道“好麻煩啊,還是我們五行武盟的風氣簡單,這裡的人講究太多,哪能記得住啊。”

尚雲鵬補充道“至於他示意弟子講說‘前奏’,則是很合師伯的風格,師伯歷來是‘各司其職’、‘該講派頭有派頭’,此人於前奏讓弟子代勞,明顯是一門‘師長’的行事,講個風度和氣度啊。”

聽到這裡,魯霽問道“那要是阿坊先言,會讓人替他講前奏嗎?”

“當然啦,”吳照海笑道“這段時間師伯常來武館,這就是訓練的內容之一啊。”

“那安排的誰上呢?”魯霽又問。

“常芳梅常大姐,”吳照海道“她在我們幾個裡算是口齒清晰的,而且人家也比我們幾個講究儀態氣質——嗨,可惜師伯抓鬮不行,全是第二場,常大姐沒機會表現哩。”

*知識介紹抱拳禮,又名拱手禮,舊社會的時候,一般作揖是身體直立,兩手相合,右手微曲,左手握在右手上,兩臂上舉至兩手平額處,再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45度。

*抱拳禮在現代社會的社交禮儀中已經消失,但在“武林江湖”中因團體的特殊性,該項禮儀保留了下來,但武林的抱拳禮與之前舊社會普遍的作揖有所不同,在較藝、門派間交流聚會等正式場合,是身體向內,右手握拳,左手伸直食、中、無名三指,寓意為敬拜三老四少,謙卑恭敬之意,同時以大指和小指握住右拳,拳眼向內,兩臂向前撐圓,即為一禮,如果觀者較多,則從右向左作三揖,稱為“青龍三點頭”,禮敬眾人。傳統武禮,外在注重儀容、禮貌、禮數,內在要求謙遜、忠義,其核心為敬人、律己。

就在魯霽又學到一項武林江湖知識的時候,鄧陵子的學生已開始“前奏”道“今日較量,先定正邪,後明大小,最後是‘落實’,而武藝攻防的招數製作,則是落實的重要內容。在招式的學問中,上虞武學,有絕招一說,‘絕’者,格之巧合,殺之妙成,攻之精對,擊之湛取,戰之玄獲,鬥之靈得。

絕招是武術家在搏擊廝殺中揣摩而得的高明招法,對其應用需要足夠的駕馭能力、運使水平等等,因此是訓練的重點和研究的方向,也是武俠小說、民間野史等傳說的‘香餑餑’。

但作為武術家乃至武道家而言,研究的內容並不只有絕招,於身體部位來講,有腿招、腳招、肘招、膝招、頭招、肩招、胯招、手招等等,於招法制作來講,有排招(武術家對攻守動作的合理排列演練,泛指武術運動套路的編排,有排列、排演的意思)和組招(武術家對攻守動作合理地組合演練,有組合、組織、組建的意思)等等,於招式特性有常招(常規、常見的招式,是招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最原始、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打法)和化招(有化解、運化功能的招式)。

因此招式的研究、創制,需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門別類,做到有理有據有效,逐步向標準化展,避免妄動、妄言、妄作等因人放縱的問題。”

鄧陵子一邊聽著,一邊摩挲手中的茶杯,待這位墨組之人向雙方各鞠一躬,退下去後,向阿坊問道“您看如何?”

“可以。”阿坊簡潔利落地答道“恭聆高論。”

鄧陵子也開門見山道“什麼樣的招式才是好招式?

怎樣創制好招式呢?招式製作,務求嚴謹規範,因此以‘三維’來約束、設法,確保製作質量。

三維者,一是技巧,稱之為訣,包括走、跑、跳、投、攀、爬、跌、撲、滾、翻、蹦、躍、滑、撐等動作,在實際操演中還可增加訣的內容,實現以訣創招,以招定訣的良好互動。

二是狀態,稱之為制,此論並不常見,我略為細說,包括納制,武家修煉的最高境界,態如黑洞,吸收一切,招招通吃、勢勢盡收;空制,態為無窮無盡,無招而勝有招,理念雖為空,但‘空則不空、永珍之母’,以空勝有;

元制,態為以一應萬變,基於萬物一道、永珍一體之理念;

儀制,態為陰陽二象,剛柔之辯;

鼎制,講求心、意、氣內三合,肩胯、肘膝、手足外三合,如同鼎立三足;

平制,講求四方平穩;

行制,講求五行五德五臟之妙;

經制,講求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路,上、下、左、右、前、後的綜合考量;

星制,北斗七星之樞,二十八宿之象,握鬥樞而御諸象;

卦制,結合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卦之妙,可定招數之屬性;合制,講求十方,上下左右前後高低正歪,十層,獸、野、俗、凡、初、中、高、賢、仙、聖,十練,手足眼身步精力功氣神。

制之分類,又可根據文化、實操之妙再細分,實現狀態與文化互動,文化指導武學之妙。第三維,則是勁。

古語道,用劍之人,中乘者以氣運劍,下乘者以力運劍,此言中之氣就是勁之別稱,勁是行招之間人體內部所具有的支撐、纏繞、推拉、把持和拖拽的內生力量,與常人之拙力又有不同,勁是形式多樣、千姿百態的,是武者修煉的綜合功夫,俗稱內功。

於勁一道,以縱橫之形式分類,縱者十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橫者為八,體悟八象。今年是馬年,就以午宮八勁為例,漩勁、彈勁、抖勁、克勁、著勁、降勁、伏勁和搨勁,以此類比,合共九十六種勁,創招以此為指導,以招體勁、以勁成招,可鍛鍊武者氣血、提升感悟,並體悟上虞古文化,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招式創制,是為了幫助人更好地修為,修為妥當,則天地間一切高尚的、美好的,被美化為神靈的東西都會圍繞修行之人,為他服務,並融入他的身心而使之健康長壽,若反之修煉不當,則天地間腐朽、僵化,被描述為鬼魔的東西就會侵擾他,正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道理。

以上僅為概要提綱,如需詳述,我再拆解,但主體已明——不知您以為如何?”

喜歡阿坊和他的朋友們請大家收藏阿坊和他的朋友們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