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回雷元帥請旨固江防 烈虎營駐守赤陽關

且說大齊軍在九鼎山一戰中,全殲遼軍,陣斬遼帥,大獲全勝,大軍浩浩蕩蕩開回龍虎關。

不一日,大軍回到龍虎關內。老元帥雷山傳下將令:大擺酒宴慶賀勝利,全軍士卒每人瓶酒方肉犒賞三軍。隨後,眾將奉令整頓兵馬各回關口小心防守,雷山老帥也率領兵馬返回了順州城。

幾日內,雷元帥在帥府中細閱地圖,推演形勢,心中盤算著鞏固江防之法。這一日雷山已然胸有成竹,於是老元帥揮筆寫下名為《固江防之策》的奏章:

臣山言:臣託陛下之洪福,賴眾將之勇力,兩戰兩捷,大敗遼軍,收復失地。今遼寇已退,邊防暫安。但遼賊此次南侵將我朝江防幾乎盡毀,眼下急需修補城池,派遣精兵良將鞏固江防。老臣已有幾條固防之策,望陛下采納。

一 甯越城乃我朝江防第一要塞尤為重要。原甯越總兵袁寶已戰死,臣以為原副總兵周煥可代袁寶之職,升任總兵。再則甯越城防殘破,所屬將領陣亡大半懇請陛下派撥錢糧、官員用以重修甯越,加強守衛。

二 龍虎關為江防重鎮四面皆有廢棄要塞舊址,如今四面無兵較為空虛,一旦遼兵兵圍龍虎關,守軍無法得到及時救援十分危急。臣請陛下下旨於龍虎關四面修築四關並排良將駐守以固江防。

三懇請陛下派撥錢糧軍費以補充邊關軍需。

此三策如能順利施行,微臣敢保我朝江防穩如磐石,還望陛下采納恩准。

大齊天順三年某月某日

老元帥派人將鞏固江防之奏章連同描述戰況之奏章一同加急往京城不提。

單說這一天,順州一眾文武齊聚帥府議事。順州帥府內武將盔明甲亮,掛劍懸刀,文官官服整齊列立兩廂,眾人面色嚴肅,閉口無言。老帥雷山全身甲冑居中而坐,雙眉緊皺,面沉似水,似乎強忍著一股極強的怒火。偌大的帥府議事廳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氣氛十分緊張。

良久,雷山緩緩開口道:“想必眾位將軍已知事情經過。朝廷同意整修甯越城防,同時下旨在龍虎關四面赤陽、翠林、靈泉、沙岩四座雄關。”但朝廷以修整宮殿錢財不足為由,只撥給邊關原先一半的軍費。這些銀兩遠不夠修建四座關城,至少還需十五萬兩銀子。今日請諸位前來,只為共商籌銀之策,以解邊關軍費之急。”話音剛落,眾人群情激奮,副帥王勝大步踏出:“豈有此理定是那,奸臣誤國,剋扣邊軍軍費,屬實可恨!”“王帥所言有理!”“老帥請向萬歲請旨誅滅奸臣,以振朝綱......”一眾武將義憤填膺,吵吵嚷嚷。“各位將軍慎言,如今還是想想如何解決軍費之急吧”雷山沉聲道。

這時,順州刺史文華出班道:“大帥,在下有一法,或許能解此燃眉之急。”“文刺史請講。”“大帥可出榜曉瑜邊關軍民人等,告知軍民人等築城固防之利害,號召軍民人等為築城出錢出力以補軍費人力之不足,事成之後官府定當給予回報。想我邊關軍民多有保家衛國之心,此計大可成功。”“此計可行,傳本帥將令,出榜,曉瑜軍民,出資相助,同時想方設法調集餘錢餘糧籌集軍費,民夫,準備修關築城,鞏固江防,不得有誤!”“末將(下官)領命!”一眾文官武將齊聲應諾,下去準備。

數日後,有關號召軍民出資出力幫助修關築城的佈告、榜文撒遍邊關全境。佈告,榜文之上寫明修關築城,鞏固江防之重要,號召軍民出資出力,保家衛國。同時承諾,出力修關者,關城修成後,無家可歸之流民可到新修之城安家落戶,其餘人等可免徭役一年。出資修關者,日後若到新修之城務農經商,可減免一定賦稅。果不出文華所料,邊關之民眾多有保國之心加之邊關大帥雷山等一眾官員一向愛民如子,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榜文、佈告一出,無數邊關百姓自告奮勇出力幫助修造雄關,更有幾家富戶深有衛國保家之志,主動捐出大量錢財充作邊軍之軍費。不及兩月,軍費、民夫、器械等均已籌備齊全。一眾民夫分四路前往龍虎關四面修築關城。

有道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大齊邊軍在這一年時間內,每日操演兵馬,休養生息,提升戰力。又過了幾個月,龍虎關四面的四座雄關已經基本修築完成,許多百姓也都遷入了四座新城安家落戶。單說這一天,雷山元帥在帥府議事廳,擂鼓聚將,議論軍情。點名過卯,放軍情已畢,雷山居中而坐,二目如電,掃視眾將:“各位將軍,幸得百姓將士勠力同心,如今,赤陽,翠林,沙岩,靈泉四座關城已基本修築完成,現如今急需數員大將率領四支精兵分別駐守這四座關城。經過多日研究,老夫心中已有對策,眾將聽令!”“在!”

雷山綽起一支大令:“趙忠,趙義聽令!”趙忠、趙義大步流星出班接令:“末將在!”“本帥命你二人為赤陽關正副總兵率領本部精兵駐守赤陽關,在保守城池的同時還要整編擴軍一年,不得有誤!”“請大帥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趙忠、趙義接令在手回班站立。雷元帥拿起第二支大令:“周霸,張環聽令!”二將拱手出班:“末將在!”“本帥命你二人為翠林關正副總兵,領兵本部軍兵鎮守翠林關。”“謹遵帥令!”二將接令歸班。老元帥拿起第三支大令:“王龍、李虎聽令。”“末將在!”“本帥命你二人為沙岩關總兵,率本部士卒守衛沙岩關,不得有誤!”“是!”王、李二將接令在手,迴歸班位。雷山又拿起第四支令箭:“於興、孫義聽令!”“末將在!”“本帥命你們為靈泉關正副總兵,率領本部人馬鎮守靈泉關,切記小心守把,不得有誤!”“末將遵令!”於興、孫義接過令箭,回班站立。雷山派撥人馬已畢,緩緩說道:“各位將軍去準備兵馬,駐守關口,趙忠、趙義留下。”眾將領命紛紛散去,偌大的議事廳內只剩下老元帥雷山和趙忠、趙義兩兄弟。

趙忠滿腹疑惑:“大帥,不知留下我等二人有何吩咐?”老元帥滿面春風:“二位將軍率領本部軍兵在兩次大戰中均立下大功,本帥甚是欣慰。如今我邊軍新銳精兵缺乏二位將軍領兵駐守赤陽關,本帥望兩位將軍一年之內整編出一支新銳精兵以增強我邊軍戰力。”“大帥放心,我們這就移兵駐守赤陽關。一年之後,我邊軍必再添一支新銳精兵!”趙忠、趙義拱手遵令。“哈哈哈,莫急,莫急,老夫懇請二位將軍再帶上一人,烈兒,還不過來,見過二位將軍。”

話音剛落,只見屏風後面走出一個甲冑整齊,十五六歲的少年。只見此人面如白玉,劍眉星目,鼻直口闊,十分英俊。頭戴鳳翅金盔,身穿金鎖甲,外罩紅袍,紅中衣,虎皮靴,肋下懸著一口寶劍是威風凜凜。這位少年來到議事廳內衝著雷元帥施了一禮:“孩兒拜見父親。”又向趙忠,趙義二人行了一禮:“見過二位將軍。”這少年舉手投足之間乾淨利落,盡顯將門之風。

趙義疑惑地問道:“敢問大帥,這位將軍是?”雷山緩緩道:“此乃吾義子林烈,原是我故人林青之子。後來故友戰死,此子尚幼,老夫一生無子,念及同袍之情,兄弟之義,將此子收為義子,留在身邊撫養。此子在老夫身邊習文練武數年,也好使雙槍,略通兵法,總想上陣徵殺,老夫怕他文武不精,並未允許。如今此子年已十五,文韜武略也算小有所成。此番他聽說二位將軍率烈虎營在戰場屢立大功,心中很是欽佩,一心想加入烈虎營,投入二位將軍麾下。今日老夫懇請二位將軍將犬子收入帳下聽用,以全其志。烈兒這就是你成天唸叨的趙氏四將中前兩位,還不再去見禮。”林烈整盔抖甲向趙忠趙義二次見禮:“林烈見過二位將軍,久聞二位將軍大名,如雷貫耳。烈願為將軍帳下一小卒,懇請二位將軍收錄!”趙忠哈哈大笑,伸手扶起雷烈:“哈哈哈,林賢弟,英武非凡,不愧為將門虎子,從此之後,你我就是親兄弟了,現在去教軍場候命,我們隨後出,開拔赤陽關。”“多謝二位兄長,小弟領命!”林烈答應一聲,高高興興直奔校場而去。

將林烈打走後,趙義不經問道:“大帥,林賢弟乃您唯一義子,又是故人之子,這戰場之上刀槍無眼,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豈不.......”話音未落,老元帥一擺手:“此言差矣,林烈既為將門之子,上陣徵殺,保家衛國乃其宿命也,即使馬革裹屍,為國捐軀又有何妨!二位不必多說,整隊出,小心保守關口,不得有誤!”“遵命!”趙忠、趙義抱拳拱手,齊聲應諾,轉身直奔校場而去。

趙忠、趙義來到校場,集合眾將點齊八千精兵響炮出城,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赤陽關而去。

欲知烈虎營如何守關擴軍,且聽下回分解。